编者按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是我国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数据显示,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8%,去年增长超过13%,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且达到了近10年的最高峰。尽管如此,我国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仍较弱,就我国目前形势看,还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存在,市场存在较大的消费空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逐渐显现,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多项具体措施,旨在拉动国民消费需求。然而,大量非收入性制约因素的存在抑制了消费增长,如商业欺诈、行业垄断、商品质量不高、货不对路、服务滞后、信息障碍、流通不畅、预期不高等等,使得居民消费能力难以充分释放,将收入大量转化为储蓄存款。正是这些非收入性制约因素的存在,影响了消费者消费热情的释放。从今日开始,本报推出“建言献策促消费”系列报道,组织记者对目前消费市场存在的抑制消费的现象进行调查,深入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采访专家探讨解决方式,特别是发掘还有哪些消费潜力有待开发,为政府相关部门出台应对措施提供参考,为企业开拓市场出谋划策,进而激发市场潜在的消费潜能。
扩大内需保增长,其最大的潜力在农村,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日前表示,全面推进家电下乡活动,是启动农村消费,扩大内需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国,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对整个家电业造成巨大冲击,家电下乡既可以让广大农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轻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扶持企业发展的作用。为此,从今年1月21日起,国家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家电下乡活动,农村消费者购买规定的空调、冰箱、洗衣机、彩电、热水器、电脑、摩托车等产品可以享受到高达13%的财政补贴。预计在4年的实施时间内,家电下乡活动将实现产品销售4.8亿台,累计拉动消费9200亿元。
家电下乡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农村消费者对家电消费的热情。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流通渠道不畅,同城市相比,农村家电市场品牌种类、产品款型相对缺乏,市场竞争不充分,而且价格倒挂,这种现象正阻碍着农村消费者对家电购买激情的释放,甚至影响了家电下乡活动的顺利开展。
渠道不畅,农村家电价格普遍高于城市
农村消费者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远比城市低,按理说,农村市场的家电产品价格应该比城市低才合乎市场规律,但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农村家电产品的价格普遍高于城市市场。
去年“五·一”期间,记者在北京市国美电器丰台路口店购买了一台海信空调,这款产品店内标价为2099元,适逢厂商搞节日促销,价格优惠300元;与此同时,该店推出店长签名优惠活动,在降价的基础上,再降100元,最终记者购买该款空调花了1699元。同年5月底,记者到江西省宜春市采访时发现,该款空调在乡镇的售价最低为1999元,比北京市场高出300元。在江西省万载县的农村市场,记者发现这里家电产品的价格普遍要比北京市场高。
记者在湖北省随州市农村市场采访时同样发现城乡家电产品价格倒挂的现象。在湖北省随州市唐镇的一家家电商店,无论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还是燃气具、微波炉等小家电,价格普遍要比北京市场高,彩电每台一般要高出150元左右,冰箱每台高出200元左右,空调每台高出200元左右。这家商店的老板廖先生从事家电生意快20年了,他说:“我不知道北京市场的价格,但是我们镇上的家电价格要比随州市场高,比武汉市场高得更多。我卖的家电大部分是从随州批发来的,也有少部分是从武汉批发的。运费都是自己出,要算进产品价格内。另外,像空调、冰箱、彩电等,有时还得自己送货安装,这也要费用,这些都要打进成本,价格自然要比城市高了。”
记者的调查得到了中国家电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的证实。他说,中国家电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家电产品的价格普遍要比城市高5%到10%左右,有些地区甚至更高,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其家电价格越高,主要是流通渠道不畅,流通成本过高造成的。
竞争不充分,家电下乡的优惠被一定程度削减
近年来,城市家电市场价格不断走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巨头扩张所带来的市场竞争加剧。但是在农村市场,由于竞争不充分,流通渠道不畅,家电的品牌和种类相对缺乏,直接造成目前农村家电产品价格相对高企,家电下乡带来的优惠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减。
从去年家电下乡试点活动的情况来看,家电下乡中标产品的价格在开始时的确比较低,但由于有了财政补贴,这些中标产品的价格在活动期间一直坚挺,基本没有降低。而同期城市市场在竞争的推动下,家电产品不断降价。中标产品与城市同类产品相比,往往就没有了价格优势。
陆刃波认为,家电下乡活动的确让农村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并刺激了农村家电市场的发展,但是,这些刺激所带来的消费热情是暂时的,要想真正全面启动农村家电市场,实现农村家电市场的长期繁荣,疏浚流通渠道,降低流通成本,丰富农村市场的家电产品,提升农村家电市场的竞争水平,让农村消费者在类似城市家电市场激烈竞争中得到价格的实惠和产品的享受,才是最为现实和长久的。
政策支持,加快完善农村家电流通体系
为了保证农村消费者能够便捷地购买到下乡家电,国家家电下乡活动对中标的流通企业提出了明确要求。有专家认为,现在下乡政策对中标的流通企业的要求最多只是限于县级市场,不能满足家电就近消费的特点和需求。同时,在下乡政策中,政策支持限于对产品进行财政补贴,没有涉及对农村家电流通体系建设的支持。把建设和完善农村流通体系的任务依托企业自身,这不利于农村家电流通渠道的疏浚,会直接影响家电下乡政策的最终顺利实现。
长虹市场服务中心总经理邓孝辉认为,在家电下乡活动的推动下,农村巨大的市场潜力正逐步转变为现实的购买力,但是因为物流成本等多种因素,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一直没有得到很好满足。在建立疏通农村流通渠道方面,长虹公司已基本建立了覆盖三四级市场的销售网络,但是由于农村市场广阔,购买力分散,单靠企业自身建立独立的流通渠道,不仅在财力和人力上难以承担,在既建渠道作用的充分发挥上,也不经济。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家电流通渠道梗塞的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在信贷、财政和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
中国家电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实现家电顺利下乡,必须渠道先行。在农村,消费者购买家电的主要场所在乡镇市场,其经营者大多数是个体夫妻店,达不到中标的要求。另外,多数中标家电企业是通过代理商加分销商的模式销售产品,其代理层级越多,所产生的渠道费用就越高,产品最终卖到农村市场,其价格有可能让农民难以接受。对此,只有国家加大对农村市场渠道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畅通的家电流通渠道,才能切实有效地保证家电下乡活动初衷的实现。
陆刃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农村市场现状来看,要想尽快疏浚农村市场家电流通渠道,单靠市场自身是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实现的,必须通过国家支持的方式加快步伐。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一方面支持流通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尽快形成若干家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和企业集团。支持流通企业加快创立自主品牌,发展销售和物流网络。鼓励流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形成统一规范管理、批量集中采购和及时快速配货的经营优势,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销售价格,让利于消费者,促进消费。另一方面要扶持和促进中小商贸企业发展,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商贸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其便利消费、稳定市场的作用。
陆刃波认为,支持农村家电流通体系的建设,国家应该在财政和税收上做文章,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和贴息方式,同时实行税收优惠,通过减税或免税的方式,调动地方和社会投入积极性,支持农村家电流通体系的发展。
责任编辑:盛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