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仕斌
近段时间,每天都可看到不少“家电下乡”的新闻。
“家电下乡”不仅成了社会关心的焦点新闻,也成为家电行业最关心的事件。家电企业出口受阻,国内市场又疲软,广阔的农村市场,从理论上来说无非是家电企业的最后一块“奶酪”。“家电下乡”政策一公布,中标的家电企业是一片欢腾,其股票也是一路高涨,
仿佛一夜之间,家电企业的又一个春天来临了,但笔者看到的是另外一种场景,那就是“家电下乡”并不是家电企业的“救世主”。
首先,“家电下乡”的目标消费群体是中国近9亿农民,那么这些农民兄弟是不是家电下乡的消费生力军,就有待考证。从产品角度,这次国家公布的产品为彩电、、手机四样产品,据笔者去乡村调研获知的信息来看,农民认为冰箱、洗衣机在现阶段并不实用。冰箱:家里的菜都是新鲜的,现摘现吃,就是要提高生活质量,电费也让收入不高的农民吃不消;洗衣机:农民兄弟更是说没有用,庄稼人的衣服用洗衣机是洗不干静的,关健的是大多乡村还没有自来水。可见,“家电下乡”的产品并不对路。再说,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在外打工的农民因此被迫回家,影响了他们的收入,这对农民的购买力产生一定影响。
尤其是农民对“家电下乡” 补贴的可信度产生了疑虑,同样影响了购买。据报道:
家住济宁唐口镇单庙村的王女士说,几个月前她在市区九龙家电购买了享受“家电下乡”补贴的彩电,但补贴至今仍然没有领到手。一个月前她去镇财务所领取补助,被告知区域要重新划分,要她一个月后再来领取,但一个月后这些单位却互相推诿。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就是现今“家电下乡”的补贴,都是按照人口多少划分到地方,所以费用的节省就成了当地政府的办公经费。王女士的补贴领取,被推来推去也就很正常了。中央政策是好,但往往到地方就变了样。
“家电下乡”的推广好不好,关键取决终端网点覆盖率。因为就算政策再好,如果让农民兄弟花上几十元钱,坐车到县城或市城购买,农民兄弟也不乐意,所以让农民兄弟能便利购买,非常重要。现今很多中标家电企业,都是通过代理商加分销商的模式,这种代理层级越多,所产生的渠道费用就会越高,产品到代理商要加价,到了分销商也会加价,所以到了终端卖给农民兄弟,有可能价格就会变样。农村信息比较闭塞,好政策也不一定马上知道,这些因素都将制约家电下乡。
因此,“家电下乡”政策有必要考虑到每个环节的匹配。国家在制定政策时,把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作为家电下乡的首要产品,是因为此类产品的家电企业是国家的工业支柱,同时,也是解决就业率的大产业。但是好的政策没有好的推行方式,最终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