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准确测定出冬至的时间,并奇迹般地完全吻合于后来的阳历即每年12月22或23日。还科学地总结出“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
虎”的补益经验。
又是一年冬至到,工作之余的人们,给自己的身体“加油”,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当然,为了提高进补质量,您有必要了解一下进补的时间、方法和禁忌。
冬令进补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之一。中医云:“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阳虚者补阳为主,兼予补阴;阴虚者补阴为主,佐以补阳;阴阳两虚者则阴阳同补;体质不虚者也可药食平补,但不可大补;病盛邪实的患者不可进补;兼有外感者需病情缓解后才可施补。
下面为大家介绍下冬至后养生的三要四忌,给大家做个参考,也希望大家能明白,补也是很有讲究的。
进补三要:
一要有保温功能
可多吃能增加热能供给的食物,包括肉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等。这些食物一般都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二要有御寒功能
医学研究表明,人怕冷与体内某些矿物质的缺乏有关。因此,当天应注意一些矿物质的补充。一般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只要不偏食,一般就可以满足人体对多种矿物质如钾、铁、钠等的需求。汤主任认为,特别怕冷的人可多补充一些边根带皮的蔬菜,这类蔬菜生长在土壤里,其根部和皮壳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及营养素。
三要有防燥功能
冬季气候干燥,人们常有鼻干、舌燥、皮肤干裂等症状,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十分必要。维生素B2多存在于动物的肝、蛋、乳中;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进补四忌:
一忌盲目食狗肉
一些体质虚弱和患有关节炎等病的人,在严冬季节吃些狗肉是有好处的。但要避免疯狗肉,以免食入未经灭活的病毒而染上狂犬病。汤医生还特别提醒人们:吃狗肉不要喝茶,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会生成具有收敛作用的鞣酸蛋白,可能导致肠蠕动减弱,大便里的水分减少,使大便中的有毒致癌物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而被人体所吸收,造成无谓的伤害。
二忌虚实不分
中医提倡“虚者补之”,专家强调,虚则补,不虚则正常饮食就可以了,同时应当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是否适合自己。进补主要作用是“补虚益损”,而虚又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各有不同的补法。气虚症可选用人参蜂王浆、补中益气丸、红参、黄芪、党参、山药等。血虚症可选用十全大补丸、归脾丸、当归、阿胶、龙眼肉等。阴虚症可选用大补阴丸、参杞蜂王浆、味地黄丸、银耳、鳖甲、麦冬、沙参、黑芝麻等药物。阳虚症可选用金匮肾气丸、鹿茸口服液、龟龄膏、鹿茸、紫河车、蛤蚧、冬虫夏草、杜仲等药物。
三忌慕名进补
鸡汤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喝的,鸡汤(包括炖鸡汤和下药材熬的鸡汤)营养丰富,鸡汤所含的营养物质是从鸡油、鸡皮、鸡肉和鸡骨溶解出的少量水溶性小分子,其蛋白质仅为鸡肉的7%左右,而汤里的鸡油大都属于饱和脂肪酸。因为鸡汤中这一特有的营养成分和刺激作用,汤医生特别提醒以下几种病人不宜喝鸡汤:胆道疾病患者、胆囊炎和胆结石症经常发作者,不宜多喝鸡汤;有胃溃疡、胃酸过多或胃出血的病人以及消化不良的病人,不宜喝鸡汤;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喝鸡汤。
四忌无病进补
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会伤害身体,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纳差;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而导致食物锐减、头痛和精神烦燥,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汤医生强调,补药也不是多多益善,再好的补药服用过量对身体也是无益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