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又出现“年龄门”!4月29日凌晨,国际奥委会官方宣布,因当年参加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中国女子体操队选手董芳霄未满16周岁,因而决定剥夺中国队当年所获得的体操女子团体铜牌,改授美国。中国体操协会随后声明,坚决反对不良赛风赛纪,包括年龄上的弄虚作假行为,中国体操协会与国际体联的态度和立场完全一致。
这不是中国体育第一次出现年龄门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中国体操出现年龄的虚假。从影响力来说,姚明、易建联都曾陷入其中,尤其是易建联,据说连邻居都出来证实过了;从虚报范围来说,中国足球、篮球是最显而易见的,涉及人员的范围之广,前所罕见。
但,这不是运动员的错,他们只是服从者,是弱势群体,而导致他们出现错误的,是中国体育的金牌政策。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体育基础相当薄弱,为展现中国国力,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中国体育从发展之初就被赋予了比其他国家更为浓厚的政治任务。这种又能提高国民素质,又能为国争光的发展模式本身是好的,但在中国体育事业不断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其执行方式却悄然发展着变化。
中国人善于研究总结,针对各类体育的特点,便在各个体育层面出现了不同的对策。在为国争光的金牌策略引导下,为了出成绩,通过把运动员年龄改大或者改小的办法,让有可能拿到好名次的运动员“合法合规”的参加比赛。但是在金牌的背后,由于体育机制的不完善,运动员生活得不到保障,有多少运动员不得不为生计苦撑,去搓澡、去摆地摊、去开出租。因此,也造成运动员们不得不在当打之年很现实的为了“钱途”而奋斗。
一个国家体育的强大应该是全方位的,几块金牌,几个好的名次只是暂时的,长此以往,中国体育的选拔进入恶性循环,终有崩溃的一天,目前的中国足球青少年现状就是前车之鉴,中国体育相关部门该警醒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