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斯陆:维格兰的“生命交响诗”

(2010-01-11 13:21:03)
标签:

旅游

欧洲

挪威

奥斯陆

世界各地

维格兰

雕塑

罗丹

休闲

摄影

游记

分类: 世界各地旅游

严寒下的奥斯陆,游客却步。我们来到维格兰雕塑公园,成了这天首批可能也是唯一一批访问者。如果不是冬季,这里绿草如茵、鸟语花香,而此刻,遍地白雪,满目枯枝,踏着积雪一路前行,肃穆苍凉的感觉油然而生。

http://s10/borignal/4e55e078g7b72d4ea8909&690

 

绕过“生命之泉”,我们来到了第三个、在我看来也是最重要的展区“Monolith”。它的中央,是处在全园最高点的高达14.1米上面刻满了大大小小人体的花岗岩柱,下面有36座群雕排列在圆形的台阶上,分3层每层12座。有人把这个展区称为“生命之柱”,也有人称它“幻影世界”,还有人把它叫做“生死柱”,公园指引中的英文名称为“Monolith”,大概是巨石的意思。

http://s11/borignal/4e55e078g7c92bec746ba&690 

 

36座雕塑涵括了人生的各个年龄段,从新生婴儿到少年、青年、壮年和耄耋之年。共同的特点是:每座雕塑都是两人或以上的;高度不超过2米;除儿童外所有人均采用或坐、或跪、或蹲的姿势。维格兰不为他的作品添加标题和解释,这增加了理解他的创作意图的难度。但无论参观者文化背景如何,都可以感觉到这些人物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  

http://s7/borignal/4e55e078g7ccbaa83de06&690

 

这些作品代表了维格兰的最高艺术成就,创作时间始于一次大战时期,止于1936年。当时欧洲大陆的文艺思潮正在发生变化,新流派相继涌现,受马蒂斯野兽派和立体主义等新思潮的启示,维格兰对雕塑进行了新的探索,一改以往纤细、浪漫的风格,转向明快直接的表现手法。他减少对大理石、滑石等软性材料的使用,转而采用大块、坚硬的花岗岩。雕塑语言变得简约、粗犷,忽略细节,注重作品的空间和体积。

http://s14/borignal/4e55e078g72e12be5cc4d&690

 

维格兰和罗丹属于同时代艺术家,他比罗丹小28岁,可谓生不逢时。还在他学徒时期,罗丹已奠定了自米开朗基罗以来四百年雕塑史上最崇高的地位 - 被称为第三座里程碑。在那个年代,没有人可以超越罗丹,这一点维格兰很清楚。可贵的是维格兰没有因此而放弃,经过漫长的思考和摸索,他终于找到了一条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让世界在记住罗丹的同时也记住了自己。

http://s15/borignal/4e55e078g7b72e69f21ee&690

 

令维格兰引以为豪的是1921年当局要拆迁他的住所,他抓住机会与政府周旋,历时三年(也算是“钉子户”了),最终争取到一幅面积达80英亩的土地,不仅让自己老有居所,而且还有宽敞的工作场地和足够大的向世人展示作品的空间。这一点连先驱罗丹都望尘莫及。八年前,罗丹同样以自己全部的作品换取法国政府提供的住处和工作室,得到的仅仅是一栋公寓。 

http://s13/borignal/4e55e078g7b72e4c7d52c&690

 

这块“得来全不费工夫”的草地成了推动维格兰创作的“加速器”和放大其作品体积的“膨化器”。因为它实在太大,以维格兰当时的年纪,行将步入晚年,他意识到如果不在有限的时间内加速推出作品,如果制成的作品体积过小,那么,当有朝一日上帝向他招手的时候,他的作品充其量只能填补公园一角,完全会被淹没于绿草花丛之中,无论如何这是不能接受的。于是,人们看到了一个勤奋的大师,一个忘我工作的大师。

http://s13/borignal/4e55e078g7b72d946122c&690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海量般的作品出自大师一人之手。罗丹为世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但帮助他完成作品的学生、助手不计其数,辅助的工匠就更不用说了。维格兰创作了1600件雕塑、420件木刻,却没有学生和助手,所有的素描、草图、石膏模和塑模都是他独自完成的,协助他的只有一二十位工匠。

http://s9/borignal/4e55e078g7b72e99d78f8&690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欧洲雕塑界,罗丹扛起了现实主义的旗帜,维格兰紧随其后,但两者的创作风格迥然不同。罗丹是“面”的大师,善于表现人体各部位在运动中的变化,运用凹凸和光线流动,展现肌肉的弹性与张力,强调“无限丰沛的细节”,着力刻画人物的思想。他作品中的人物如“达纳依德”,逼真到你想去触摸她的皮肤、头发。“上帝之手”几乎可以感觉到皮肤下的血管和流动着的血液。维格兰则是“形”的大师,他斧凿下的人物形体圆润,简单的轮廓线勾勒出易于理解的对象。男女间没有罗丹作品中“扭麻花”的激情缠绵,讲究“形”的表现和组合效应。单件看可能嫌粗糙,组合在一起,则烘托出一个大主题,大跨度地表现人的喜怒哀乐,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以及人类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

http://s11/borignal/4e55e078g7ca785c4ffaa&690

 

36座群雕,维格兰为我们演绎了人生的每个阶段,有人把这36组群雕标题为“人生百态”,我以为这样理解似嫌单薄。维格兰不是简单的复制人生,而是用他特殊的艺术语言,谱写着一首委婉动听、如诗如歌的乐曲。如果慢慢体会,你会发现,这是一部饱含深情、充满诗意、讴歌人生、赞美生命的交响诗。 

http://s3/borignal/4e55e078g7b72efbd4c12&690

 

一群新生儿,好比一个个音符,敲响了生命的乐章。如同序曲,生命从这里起航。

http://s2/borignal/4e55e078g7b72e0a4ac21&690

 

童年时代。一群女孩相拥一起,两个小小孩的造型引人注目,小女孩本能地埋身在人堆里,她需要年长的体贴和照顾,同时又好奇地回过头去,因为小男孩正向她投来期待的目光。维格兰似乎在暗示,尽管还是童年,她们已经知道相亲相爱和相互依赖。

http://s13/borignal/4e55e078g7b72e204e47c&690

 

慢板 - 青春的困惑。几个伤感、满怀悲情的少女。我们不知道大师想表达什么,但我们知道,生活就是这样,不会总是阳光灿烂。

http://s11/borignal/4e55e078g7ccf9c92822a&690

 

温柔的慢板。女子双臂向后,目光前视,表现得舒展而轻松。虽然眼神没有接触,彼此却心心相印。

http://s11/borigna/4e55e078g7b72f12287aa&690

 

静思?祈祷?抑或回忆? 

http://s10/borignal/4e55e078g7b72e38a1809&690

 

快板,谐谑曲。男子表达激情的方式近乎夸张。维格兰作品中有一些难以理解、甚至怪诞的造型,曾有人为此向他求教,维格兰答道:“梦境中什么都可能发生”。他有一个特别的习惯:不为自己的作品题记,却常落笔记下梦中所见。由此可以推断:这是再现梦中的激情。

http://s7/borignal/4e55e078g7b72ee8c8026&690

  

群雕中有几组描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的,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这或许与维格兰个人经历有关。维格兰成长在一个缺乏父爱的家庭,父亲经常酗酒,脾气暴躁,母亲为了保护他不得已送他到外祖父那里。维格兰很爱母亲,同时又渴望得到父爱。曾有评论家拿他与佛洛伊德相比较,认为他有很深的恋母情结。我们暂且不去推论这种观点正确与否,仅以非专业的眼光去审视,便不难感受到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浓浓真情。让我们把镜头拉近,看看流淌在作品中的母子之情、父子之情。( 我不懂写诗,但有感于这几件作品的内涵,试着为它们配上几句。)

http://s11/borignal/4e55e078g7b72d73da23a&690

 

胸前 - 孩子的港湾

 

饥饿来了,你是粮仓;

风雨来了,你是帐篷;

妖魔来了,你是城堡;

波涛来了,你是港湾。 

http://s2/borignal/4e55e078g7b72f771a911&690

 

脊背 - 孩子的乐园

 

你是大地,滋润小草;

你是乐园,带来欢笑;

你是栋梁,扛着苍穹;

你是航母,拒绝怒涛。

http://s4/borignal/4e55e078g7b72dda119d3&690

 

父亲的拥抱

 

你的臂弯,是城池的护栏,

你的眼神,是慈爱的源泉,

你的胸膛,是温暖的壁炉,

你的身躯,是护卫的铁甲。 

http://s12/borignal/4e55e078g7ccbc3452a2b&690

 

如歌的行板。人到中年,经历了风风雨雨,回首过去,爱情弥足珍贵。

http://s16/borignal/4e55e078g7b72df4cc92f&690

 

一边苦苦相劝,一边相视而笑。放在一起近乎讽刺,然而这就是生活,所有的一切你都将面对。 

http://s1/borignal/4e55e078g7b72f3c1aad0&690

 

两个骨瘦嶙峋的老妇人让人心颤。松弛的腹部、下垂的乳房、以及肩背部平缓加强的弧线突出了岁月摧残的印记。维格兰没有像罗丹那样着墨于肌肉的凹凸和脸部的纹理,然而我们依旧感受到她们无比的伤痛与承载的苦难。

http://s11/borignal/4e55e078g7b72f2ebfd3a&690

 

从这一侧看老妇人,维格兰的艺术功力令人折服。有人问罗丹什么是雕塑,他回答得很精辟:“起伏”。罗丹在作品上下足功夫,把“起伏”发挥到极致,小到一块肌肉,细到一根发丝。因此,他的作品经得起用放大镜去欣赏。维格兰遵循罗丹的艺术法则,然而他着眼于大处,注重形态,透过粗犷简单的曲线表现“起伏”,同样达到下笔有神的境界,使人过目不忘。 

http://s3/borignal/4e55e078g7b72f965a192&690

 

我发现,所有老年部分的作品,人物表情或呆滞,或忧伤,或悲恸。我隐隐约约觉得,这应当是大师晚年的境遇和他对人生看法的写照。

http://s16/borignal/4e55e078g7b72f6709f4f&690

 

大师晚境凄凉,他曾有过两次婚姻,都以失败告终。与第一任妻子离婚后,就再没见过她和他们的两个孩子。晚年的他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自己的作品,“时代”杂志曾载文说他“和自己的工作结成了伴侣”(Vigeland married himself to his job)。他很少离开工作室和居所,谢绝社交,包括以前和他熟络的亲友都很少能见到他。偶尔,通过公园的门缝,奥斯陆的市民看到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出现在草坪上,身旁是他那条爱犬。弥留之际,守候在他身边的只有一位年轻的女看护。

http://s9/borignal/4e55e078g7ccbcd6994d8&690

 

尾声。厮守了一生的伴侣就要离去,仿佛坐在夕阳西下的山岗上,他们平静地等待黑夜降临。脸上没有痛苦与悲哀,带给我们的却是心灵的震撼。

http://s12/borignal/4e55e078g7cd010425adb&690

 

生命的终点,一切都归于寂静。维格兰谱写的“生命交响诗”的最后一个音符到这里戛然而止,留给人们的是无限的感慨和唏嘘。

http://s7/bmiddle/4e55e078g7c8d78b7acb6&690

 

我抬起头,高耸的花岗岩柱上那121个不同年纪、不同形态的人体历历在目。他们面目模糊、身躯扭曲、横躺竖卧、毫无生命迹象。我久久的仰望,忽然醒悟:维格兰是在用他艺术的语言和特有的方式向世人发出忠告:珍惜时光、珍爱家庭、珍视生命。

http://s10/borignal/4e55e078g7ccf92132659&690

 

维格兰去世时,二战正处在关键阶段,奥斯陆政府无力顾及修建他的纪念馆,直至战争结束后的1947年,人们才在大师生活和工作的地方瞻仰到他的作品。1945年7月16日,“时代”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上面不无惋惜的写道:“维格兰离群索居的结果使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远不如另一位后起的斯堪的纳维亚的雕塑家-瑞典籍的Carl Milles”。呜呼。

http://s11/borignal/4e55e078g7ccf9830a48a&690

 

离开公园时,看到了一群孩子,是附近幼儿园的。他们可爱得如同雪中绽放的花朵,给寒冷和静寂的公园带来了生气,也使我们感到丝丝暖意。

http://s10/borignal/4e55e078g7b72fb959b69&690

 

与背后那凝固、冷峻的塑像相比。他们显得那么幼小、那么稚嫩,然而又是那么机灵、那么鲜活。因为有了他们,世界才变得精彩。 

http://s5/borignal/4e55e078g7b72fc52a2e4&690

 

车轮在动,可他们的目光依然不离我的镜头。也许,这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相亲与相爱! 

http://s9/borignal/4e55e078g7b72ff5c7e08&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