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伏尔塔瓦河畔的明珠(二)

(2009-12-09 15:33:31)
标签:

旅游

世界各地

欧洲

东欧

捷克

克鲁姆洛夫

古堡

摄影

休闲

游记

分类: 世界各地旅游

克鲁姆洛夫城堡历经几个世纪的扩建,形成了集哥特式、文艺复兴、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其经典、古朴、浪漫和特有的波西米亚气质赢得世人喜爱。古堡分为上堡和内城两大区域,第四到第五庭院之间是一条沟,中世纪时一座木质吊桥连接两端,1686年改建为石桥,由大型的拱形石柱支撑,之后三次加高,变成现在称之为“斗篷桥(Cloak Bridge)”的廊桥。桥的底层是连接上堡和第五庭院的通道,二层可通往古堡剧院,最上层则与画廊和公园相通。1741年,该桥为法国军队拆毁,七年后重建,成为别具一格的古堡景观。

伏尔塔瓦河畔的明珠(二)

 

从平台放眼两岸,画面精彩纷呈。鳞次栉比的小屋、红绿相间的外墙,本已眼花缭乱,而一场大雪,又给整个城市裹上素装,恍惚间我们彷佛回到童年时代,置身于积木搭建的童话世界。 

伏尔塔瓦河畔的明珠(二)

 

欣喜,欢呼,所有的人,无论老幼、不顾寒冷,争相在镜头面前选好位置,摆好Pose,把珍贵的画面永远留住。 

伏尔塔瓦河畔的明珠(二)

 

如果不是冬季,这里的屋顶一片火红,如同少女火焰般的热情,而此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则是她纯洁、娴雅、动人的一面。 

伏尔塔瓦河畔的明珠(二)

 

美景醉人,连伏尔塔瓦河都被感染,发出了喧闹的笑声,给宁静的小城带来欢乐。 

伏尔塔瓦河畔的明珠(二)

 

把镜头推远,高处暖色调的彩绘塔、低处冷色调的St. Jost教堂(绿色灯笼顶,灰白塔身)和近处红白相间的旧磨坊三位一体,遥相呼应,构成醒目的城市坐标。在差不多和St. Jost教堂平行的右岸,有一栋不起眼的小屋(Parkan街111号),是奥地利20世纪杰出的表现主义画家埃贡·席勒(Egon Schiele)的母亲的出生地。1911年,年轻的席勒携模特儿女友维拉妮来到这里,想在事业上闯出一片天地。擅长人体写生的席勒先后邀请数个未成年的少女担任裸体模特,触怒了本镇笃信宗教的居民,被驱赶出城。这一结局令人唏嘘,所幸的是席勒的艺术成就最终获得接纳,1992年,这里建起了席勒艺术中心,古城向画家表达敬意,尽管此时离席勒去世已经73年了。席勒的作品中不乏以克鲁姆洛夫为题材的,或许我的鉴赏能力不够,相比之下,还是觉得眼前的画面更诱人。

伏尔塔瓦河畔的明珠(二)

 

建于13世纪上半叶的彩绘塔是克鲁姆洛夫的最高建筑,高54.5米,共有79级楼梯。塔身底下两层是哥特式的设计,第三层起变为文艺复兴风格。外墙采用的是幻影彩绘技法,利用光、色营造错觉,达到立体的视觉效果。彩绘塔旁是小城堡(Little Castle),这是古堡区内最早的建筑,它的平鞍型的屋顶和南面、西面的外墙是哥特式风格,北面则展示出文艺复兴的特点。

伏尔塔瓦河畔的明珠(二)

 

步出“紅色门(Red Gate)”,是古堡区内的主要街道Latran街,塔下灰白相间的小楼建于16世纪,突出的拱形屋檐尽现威尔士建筑特色。克鲁姆洛夫至今保留约300栋建于中世纪至巴洛克时期的建筑,如果对欧洲中古建筑感兴趣,这里是你不二的选择。 

伏尔塔瓦河畔的明珠(二)

 

著名的St. Jost教堂,建于1334年,最初作为卢森伯格家族彼得一世的私人医院的一部分。建筑风格同样经历了由哥特式向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的转变。16世纪末归属教会,很多讲德语的新教徒居住于此,1615年成为St.Jost和St. Anna的“德国教堂(German Church)”。1817年毁于大火,重建后为市议会拥有,现在是线控木偶博物馆。 

伏尔塔瓦河畔的明珠(二)

 

遇上两个捷克大兵,大伙儿都觉得新鲜,他们反倒有些腼腆。 

伏尔塔瓦河畔的明珠(二)

 

幽静的小巷、高低不平的石子路,散发出浓浓的中世纪韵味。

伏尔塔瓦河畔的明珠(二)

 

融合着哥特式和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比比皆是。 

伏尔塔瓦河畔的明珠(二)

 

瞧她们多专注,绝不让美景从眼前白白溜走。 

伏尔塔瓦河畔的明珠(二)

 

河边的小屋,简单却风姿绰约,如果不是冬季,倚着栏杆一边喝咖啡,一边聆听潺潺的流水声,该是多么的惬意。 伏尔塔瓦河畔的明珠(二)

 

崖边古宅静静伫立,向人们诉说从前的故事。 

伏尔塔瓦河畔的明珠(二)

 

别看现在静如止水,春天一到,这里遍地鸟语花香,到处都是欢声与笑脸。 

伏尔塔瓦河畔的明珠(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