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大师贝多芬曾有句名言:“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是啊,当那令人震撼的《第五交响曲——命运》奏响时,谁的思绪不被虏住?谁的心潮不会随着那激昂的旋律起伏、震荡?谁都知道那是一部极富哲理性的作品之一;是最能代表贝多芬人格魅力和艺术内涵的作品之一。那情绪激昂、气魄宏大,极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抒发着贝多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与自己多舛命运抗争、孜孜不倦奋斗精神。冼星海的传世之作——《黄河大合唱》,被誉为“中国灵魂怒吼”的巨作已走过68年光阴,然而她依然充满着活力,强烈体现着中华民族自尊,震撼着民族的精魂。著名民间音乐家阿丙的《二泉映月》,他是用生命谱写的这首曲子,倾诉他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思绪和情感,音乐描写了二泉在夜风月下,波光闪烁,静谧清冷的景致,那凄美哀惋的旋律,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已的痛苦身世,体现了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这首乐曲征服了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领会了这些乐曲内在的启示,沉浸进去了,便领悟了命运是自己掌握的道理,想改变就得去抗争、去拼搏!音乐的美丽不仅仅是旋律的优美,她还蕴涵着更深层次的寓意,那美的旋律中体现着作曲者的魂,她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又使人们从中领悟生活的真谛。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说过:“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对此我感触颇深。音乐,具有她独特的艺术美和感染力。她非常奇妙,能让人如痴如醉,能驱除孤独、苦闷、疲惫、烦恼;能使人心旷神怡、神采飞扬。音乐对美的东西有着最好的诠释,而不是语言所能达到的。当约翰·施特劳斯的经典之作、奥地利人民誉为第二国歌的《蓝色多瑙河》奏响时,呈现在眼前的是: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河水,绿绿的沃野,白墙红瓦的民居,葱郁茂密的树林……,多瑙河波光粼粼荡漾着、奏响着优美的旋律,流淌在人们的遐想里,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性情。还有通过现代电声技术处理过的“班德瑞”《琉璃湖畔》,将美丽的湖光山色在音乐和电声技术的完美塑造中唯美体现,每个音符都使人内心产生温情和感动,乐曲渐起时,描绘在眼前的是多层变幻的湖水,晨雾氤氲,还有那隐隐月色折射着迷幻风情,那空灵仙乐让人从灵魂深处产生共鸣。还能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表达那音乐的美呢?只有用身心去聆听,去感悟!
曾偶然得到一套安德鲁斯"韦伯的音乐专辑,他的音乐剧《剧院幽灵》、《猫》等作品,曾在美国百老会保持了上演近20年经久不衰的历史,他的音乐具有磁性,控制着人的听觉和思维,美感尽在其中。也正是因为他的作品,使我得知歌后莎拉布莱曼的名字,当聆听她的《月光女神》专辑后,为她那特有的嗓音所迷住。一曲《月光女神》让人沉醉于那逝去的年代却永不逝去的声音里,展现出“月光女神”最纯粹圣洁的光辉,古典而流行着,并成功穿越了时代。一曲
《Time to Say
Goodbye》展现令人难忘的“跨界”唱法的效果,令人百听不厌,那乐曲和歌声之美令人尽享其中。
随着电视剧《乔家大院》的播放,谭晶的一曲《远情》主题歌深深的吸引住我,大段的无伴奏吟唱,让人产生深沉、悠远的感觉。为此我开始关注她的信息,发现她特质的嗓音,深厚的演唱功底当属我国优秀的“跨界”唱法歌手,她演绎的《在那东山上》、《妻子》、《蔓延》、《阳光》等等作品,游刃于美声、民族、通俗甚至原生态唱法之间,欣赏谭晶的演唱技巧丰富了我音乐欣赏面,令我推崇备至,也深刻体会到我国新一代歌唱家赋予音乐的魅力。
我爱音乐,没有音乐的生活是枯燥无味的。其实在现代人的生活中,音乐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元素。只是对音乐的认知每个人理解或欣赏的角度不尽相同。我对音乐作品并没有更深的考究,只要那旋律、那歌声是我喜爱的就会产生收藏的欲望,就会去倾心聆听、去学唱。于是,无论是古典乐、还是现代乐;是交响乐、还是民乐;是美声唱法、是民族唱法,是通俗唱法、还是原生态唱法的歌曲,只要感觉美就会去收藏、去欣赏、去体会,去学唱。
我爱音乐,喜欢在一人独隅的时候,静静的聆听;喜欢独自吟唱所爱的乐曲。因为那些美好的乐曲,让人心情愉悦。而高歌一曲,则是对好心情的最好抒发和宣泄,使人远离郁闷烦恼,保持身心的健康快乐。特别喜欢当紧张工作一天回到家中时,放上一曲最喜爱的音乐,或倾心聆听、或随声吟唱,那是最美好的时刻……,音乐响起时,身心彻底放松,优美的旋律弥漫整个房间,感觉是那么惬意、那么舒心,不是吗?有音乐的生活真的很美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