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读<初恋的回声>

(2009-10-31 21:05:19)
标签:

文化

分类: 图文转贴
   下班回家,坐在公交车上,放眼窗外,心里沉沉的,眼睛涩涩的,总想有泪要流出。余易木小说《初恋的回声》,再次让我久睡的心灵苏醒。几年来不知为什么,一直在网上寻找余易木的下落,两年前当我在网上看到唯一的信息,说余易木已于五年前去世,我呆滞的目光停留在那里很久很久、、

    前几天心血来潮,又到网上搜索余易木消息,没想到有了惊喜的收获,不仅看到许多名人在介绍他们所了解的余易木,还看到痴迷他文章的朋友,把全文小说发到网上。20多年前,我的同学小燕曾借此书给我,1981年第二期《十月》,中篇小说《初恋的回声》。看我异常的喜欢就送给我留存,后有朋友借走,如石沉大海,从此没了下落。多年来我一直寻找这篇文章,但都未果,今天看到此文,惊喜可想而知。我速在网上复制粘贴,全文打印,自制成集,并再一遍细读全文。如同当年,一样的感动,一样的痴迷,一样的欣悦,一样的垂泪,周冰——这个书中近乎完美的男主人公,我青春时期的偶像,他根深蒂固地印在了我心灵深处,影响并感染了我的一生。

  回忆当年,如影片片断,在脑海里涌现。记得那时,我一遍一遍的通读,几乎能把感人的细节都背诵下来,我每天沉醉在书中,痴迷在书中,与周冰甘苦与共,同喜同悲,我发现我已陷入书中不能自拔,为此,我萌生了一个念头,我要找到余易木,找到周冰,我要去青海冈察草原,嫁给周冰,那时的我为周冰疯狂了。

  我写信给《十月》编辑部,询问余易木联系办法,没过多久,我收到编辑部来信,告知余易木住青海西宁,并有详细的通信地址,我如获至宝,迅速提笔,给余易木写了一篇热情洋溢,感人至深的信,忘记过了多久,收到余易木的回信,我幸福之情难于言表。此后,我便一发不可收地把对周冰的崇拜,对作者的欣赏,对文章的感动,一并带着我少女的梦,洋洋洒洒寄向西宁。当然,余老师的回信,每篇都很简短,虽然我记不清当时都说些什么,反正没引导我继续发烧,而是冷水处理,但又不失温和。也许是我的真诚打动了余老师,我们互寄了照片,他那深邃的经历过磨难的目光,我至今不能忘记。一次,我又接到余老师的信,说他要去河南参加黄河笔会,返程路过保定想来看看我,我高兴极了,那天我下班回家,邻居截住我说,你们家里来客了,找你的。我急赶家中,看到余老师已坐在我父母房间。余老师长的典型南方人模样,不高的个头,瘦瘦的身材,留着长发,象个搞艺术的。大家寒暄几句,父母就让我把他安排在一个亲戚空出的楼房里,那时我刚谈恋爱,我的男朋友陪余老师聊天,我亲手给他们做饭,我的姐姐、姐夫也前来看望,他们也读过余老师的作品,非常欣赏他的文采。第二天,我和同学小燕陪同余老师,游玩了慈禧曾经来过的保定古莲花池,临走之前,我请余老师给我在笔记本上留个言作纪念,他思考片刻,提笔写了自己过去的一首诗:

   我悄悄地来,我悄悄地走,无论停留在那儿,寂寞萦绕在心头,寂寞的忧思,寂寞的忧愁,我悄悄地来,我又悄悄地走、、、
                                                  余易木
                                                             1985。9。7    保定

     以后的日子里,我结婚生子,忙于家务,渐渐跟余老师失去联系,但多少年来,我都没有忘记那本曾经给我青春震撼的文字,它教会我怎样做人,怎样对待生活,怎样面对困境,怎样去爱别人,后来我把自己的名字也改叫冰,作为一生的记忆。如今,余老师走了,我庆幸现在又有许多像我热爱余老师的朋友,为这个曾默默无闻的一代英才呐喊、喝彩。正如张守仁(80年代《十月》杂志编辑)在文中评价余易木及其作品,“在思想异常禁锢的时期,当绝大多数被划为右派的知识分子们夹紧了尾巴,用苦役改造自己的时候,易木兄还能在逆境中挺直脊梁,坚持自己的艺术观,酣畅淋漓地描写苦难、悲戚的爱情小说,哀叹真、善、美的毁灭。其稀罕程度,犹如在冰天雪地、朔风凛冽之中的枯枝上,尚有一只黄莺儿鸣唱起了凄美、多情的歌。真可谓大音希声!

 据介绍,余易木逝世后,青海省文联副主席陈士濂拟了一副挽联“难忘《春雪》(余易木的另一篇小说)霏霏怎奈斯人独憔悴,犹闻《回声》咽咽哀哉秀木竟先摧”以及横批“美文长存”.
 
  今天我也把余老师的文章奉献给网上朋友,也算我对老师寄托一点哀思.(江南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