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湖光山色》的楚文化底蕴

(2010-12-15 08:39:36)
标签:

文化

分类: 研讨:周大新研究论文集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何文娜

    [摘 要]《湖光山色》是一部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乡土小说。河南作家周大新以其对乡村深厚的感情和对乡村生活独特的理解,既书写了乡村表层生活的巨大变迁,又揭示了乡土中国人性的固守和蜕变。小说中的楚文化元素不仅衬亮了文中的自然景观,也凸显了人物的性格,更成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直接力量,小说也因博大精深的楚文化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湖光山色》是扎根在楚文化厚土上的奇葩。

    [关键词]《湖光山色》 楚文化 乡村 人性

    周大新是出色的地域作家,他的“笔”一直在解读着他故乡的老树炊烟、山川河流的丰厚历史,以及父老乡亲的生活和灵魂。他的一系列“盆地小说”,秉持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一直在通过对那片土地历史和现实的深邃思考,透视着浪漫飘逸的楚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汉文化交汇而成的盆地文化,由此而形成小说作品独特的审美价值和个性气质。周大新用楚汉文化的飘逸凝重粗犷浪漫构成南阳独特的历史背景,在周大新的所有作品中,几乎成了一种永恒的地域文化视角。他在《走出盆地》《步出密林》《第二十幕》《银饰》《左朱雀右白虎》《伏牛》《玉器行》《铁锅》《武家祠堂》《乡村教师》《向上的台阶》《小盆地》等地域小说中,全方位展示了南阳美丽富饶的自然风光,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盆地形象,表现了南阳工农商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充分展示了南阳的风土风情风俗。2008年11月获得第七届矛盾奖的《湖光山色》便是其中比较厚重的一部。

    如果说以前的地域小说是以汉文化为底色,那么《湖光山色》则是以楚文化为底色。楚文化是一支瑰丽多彩而有独特风格的南国文化,它为楚族楚国楚地人民所创造,在缔造和发展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过程中,曾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周大新说:“有一次朋友们领着我们去看楚长城,我以为那是简单的长城,但是到了山上一看,非常壮观,被触动了,当时想一定要写个东西,后来我到丹阳周围的乡村走一圈,发现我小说中的人物开始出现,然后经过一番构思后最后写了出来。”可见《湖光山色》的成书念头源于一段楚长城,实际上可以说湖光山色的血缘之根是扎在楚文化丰厚的土壤里的。

    楚文化源远流长,它以自己的博大精深,飘逸厚重滋润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变革时期,中国农村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楚文化滋润下的子民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周大新在历史和现实的交相辉映中,巧妙构思着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来反映这种变化。小说以亚洲最大的水库——丹江口水库为地点,描述了一个曾在北京打过工的乡村女性暖暖与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生活的不屈经历……写春种秋收、择偶成家、生病离婚、打工返乡、农村旅游这些当下乡村寻常的生活事件,展示的却是对人性嬗变、历史遗产和权力运作的崭新思考,表现的则是一颗高贵灵魂在乡村剧变背景下的惊悸和固守。

    我们认真分析《湖光山色》就会发现,楚文化元素体现在《湖光山色》的整个构思中,美丽的自然景观,人物的性格特征,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都有楚文化的深深烙印。反过来说,《湖光山色》在楚文化背景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深沉与厚重,成了镶嵌在历史与现实文学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楚文化衬亮湖光山色

    作家把故事发生地设置在丹江水库,周大新说楚长城和丹江湖促成了他的《湖光山色》,“我写这个小说在丹江水库,丹江四分之三的水面都在南阳,我的老家,我们那儿是北方文化和楚文化交汇的地方,既有北方粗犷的风格,也有温柔的东西,两种文化交汇,给我的创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把烟波浩渺的“丹湖”写成一片神秘的魔幻水域:“平静的湖面时不时就升起奇怪的烟雾。你近看那烟雾,就会发现海市蜃楼般的奇观,甚至会看到自己欲望迫切想得到的美好图景,让你如醉如痴。”如果我们从楚民族发源地以及历史形成过程进行考察,就清楚地发现楚人是靠水而居,沿水而徒,在楚文化生息繁衍和状大的历史中,“水”的滋养之力,特别是它的阴柔之美成为这个民族的精神力量,这也是楚民族以“女神”作为他们始祖的根源所在,我想这也是周大新把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暖暖设计成一个完美的女性的原因吧。暖暖的身上散发着圣洁的光环,很容易使人想到“女神”形象。

    周大新在《湖光山色》中写的丹湖就是历来有争议的丹阳,考古学家谭老伯是这样说的:“楚国最早的首都在丹阳,这个丹阳的位置在考古界还有争论,但我始终认为,丹阳就是离这里几十里地的今天的丹阳,在丹水和淅水的交汇处。直到楚武王之后的楚文王,才把都城由丹阳迁到郢,也就是今天的江陵县北纪南城。如果我的说法成立,那楚国的早期都城丹阳离你们楚王庄就很近。我据此猜测,住在丹阳都城的楚文王也就是楚王赀,说不定和这楚王庄有些关系。”现在,考古学家认为,楚国最早的都城就是丹阳。周大新说:“先人们当年的生活有不少已变成传说,星散在故乡的村落、山坡、湖畔和田垄里。在我懂事之后,这些传说开始断断续续地进入我的耳朵,像鄢陵之战、丹淅大战、像楚秦联姻,像怀王赴赵,他们部分地满足了我了解历史的兴趣。当我真真看到楚长城绵延许多山头的巨大身躯,令我震惊不已,尽管,我知道它是不是楚长城学界还有争论,但是要写点什么的冲动已在心中一闪而过,这就是《湖光山色》最早的雏形。”也许当时没有这么一个“楚王庄”,但是考证这里是楚人居住之地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

    梁鸿在谈到周大新真正的血缘之根时说“周大新所有的作品都蕴含着一个村庄背景……这些村庄的血缘之根深入他灵魂最深厚的部分,这就是博大精深的楚汉文化。”《湖光山色》中,周大新将故事的具体发生地起名“楚王庄”,这个普通的庄因为姓“楚”而含义非凡。它在周大新的笔下是那么美丽而又富有传奇色彩。——它藏在长满绿草的山坳里,面前是一望无际烟波浩渺的丹湖水面,白天可见渔船片片,晚上可见渔火点点,其南、北、西三面是连绵不绝的伏牛山和原始林海,这里四季如春,仿佛老舍笔下的济南。楚王庄似乎是陶潜笔下的世外桃源,原始的耕作生活,“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淳朴民风和乐生活,这里是有钱人向往的旅游胜地,这里是一般人安心定神的游玩去处,这里也是楚国文化历史沉淀最为厚重的地方。古老的食物处理方法,默默无闻的石碾子,石磨,土灶,还有数不清的文物。据历史记载,当年楚国建都丹阳时,楚王庄因三面环水备受楚王青睐,他经常在这里散心游玩,为了登高远眺,楚王下令修建楚长城。如今楚王早已作古,唯有楚长城见证着历史,见证着楚王庄曾生活过我们的祖先。“随便一挖就挖出了铜鼎、编磐、咏钟、陶瓶、陶罐、陶钵、陶香炉,”而且“出土的那只鼎的铭文证明,它是一只楚鼎,而且不是寻常的楚鼎,是楚王宫里的用物,你们若细看就能发现,在它的四个角上,都有一个类似饰纹的‘王’字,这个字可不是随便用的。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怎么会有王宫里的用物?……你们看,挖出的这些编钟上,也都有一个模模糊糊的‘王’字。暖暖和众人闻言都围上前看,果然,每片编钟上都能看清一个颇像‘王’字古时写法的凸起。”历史文物的见证更使得这里具有了被开发的价值。这样楚王庄因为美丽更因为丰富的楚文化宝藏和外界开始发生联系,于是,故事就自然而然地复杂起来。

我们会吃惊地发现,周大新笔下的自然风光不再是以地域或者民族的名义为文本增色,而是直接与人物的性情、命运、忧思紧紧相连。人物的性情、命运、忧思又反过来影响着他们生存的村庄和土地的走向和未来。周大新是非常欣赏沈从文的地域特色的,但是在《湖光山色》里,在让地域文化渗透文本内容这一点上,他是超过了沈从文的。

    现实生活中的“楚王庄故事”在美丽的湖光山色中徐徐拉开序幕。谭老伯的发现成为故事的切入点。楚王庄多样的物种和多元的生态加上浓厚的历史气息,使它有了现代旅游的价值——生态价值、历史价值、人文价值。于是对楚王庄的拯救、发掘、推广、包装、建设、投资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一系列令人困惑的难题。

暖暖和开田石蹬是楚文化浪漫和霸道的化身

    楚文化浪漫飘逸,但是也不乏霸道的一面。怎么在人物性格上表现楚文化的特点,作者是很下功夫的。“每次返乡看到乡村的变化,我都在思考,中国的农村该走向哪里?欧洲的田园化已经消失,中国还能步其后尘吗?在今天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难道就任由房地产无尽的开发吗?”各色旅客在参观楚王庄时,带来了外面的精彩,楚王庄人也在逐渐开阔自己眼界,鼓了腰包的同时不知不觉使楚王庄慢慢失去了天然的美丽淡化了诱人的诗意。而人性也在这种变化中呈现出多元性,无论是善还是恶,作者都设定他们悲剧的命运:“我觉得,我们播撒的种子使出精力投下资本,可收获的常常不一定是我们常要的东西,在这本书中,命运就是和暖暖这样的人开着残酷的玩笑。

读《湖光山色》,读暖暖,能够体验到作者内心深处流淌的那种纯洁、温柔和可以被称之为宽恕的感动。周大新是很有诗意、很浪漫的。“我理解的文学创作是用文字创造一个新世界,读者可以从这个世界得到美的享受,领悟一些道理,这就足够了。”周大新说自己倾心于前辈作家沈从文,而在《湖光山色》中,我们从暖暖的名字上就体会到一种温馨和亲近感,像极了沈从文笔下翠翠、夭夭的纯美形象。周大新曾说,“世界上的绝大部分罪恶和苦难都是男人制造的”,因此“想把温暖的、深情的颂歌唱给女人”。“我对女性充满同情,是因为女性身上有着我们人类得以幸福生活的最重要的东西:爱和温情。”正是因为作家高贵的情怀,使暖暖成为集美丽、善良、刚强、聪慧于一身的女人,具有了楚文化中女神的特质。她是作者对完美女性的人性美、人情美的理想塑造。小说通过暖暖这个外柔内刚的乡村妇女,写出了乡村妇女如何自尊自强,在改革的浪潮中选择自己的命运。小说一开始也出现苦难,那时的暖暖困苦不堪,在乡村权势的压迫下,处境艰难险恶。在这种境况中,暖暖发奋而起,她从旅游业找到突破口,利用村里的楚国长城遗址,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做起了绿色旅游业。暖暖的事业一步步走向兴旺发达,最后与五洲公司合资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从暖暖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她出门打工去过大城市与现代文明擦肩却洋溢着现代生活的青春气息,她在楚文化的浸润中长大又体现着传统文化的底蕴。她在个人的婚姻上表现出个性和坚决,甚至做出先事实婚姻后成立家庭的大胆行为“现在是啥年头了,还实行包办婚姻?”;婚后的暖暖却依然主张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模式。她支持开田走上台前,想成为男人的得力助手。在开田当上主任慢慢膨胀了自己的私欲时,她苦口婆心地劝说总是无效,开田更加我行我素变本加厉,她毅然选择离开。从暖暖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传统的理想人伦和社会规范在金钱面前是多么的脆弱与些微,也是多么的宝贵和难得。暖暖的悲剧如井水一样渗透到每一个读者的心田,以引起读者深刻的警醒。悲喜也好甘苦也罢,暖暖给人们的印象就是温柔的,其内在美和外在美都体现着楚文化浪漫的一面。

詹石磴,“楚王庄”的前任村主任,一个典型的横行乡里的恶势力代表。在楚王庄“他想办的事没有办不成的”,他“想睡的女人,没有睡不成的”。他城府极深,能笑着杀人,在暖暖与旷开田结婚、詹家兄弟前来闹事的那一幕戏中,詹石磴的表现比他的兄弟们要高明得多,也阴毒得多。其后对暖暖的打击报复,几欲使暖暖陷于绝境。“权力与性”在詹石蹬这里以极端的方式得到了体现。在失去权力之后,为报复暖暖,他将与暖暖发生关系的事情以歪曲的方式告诉了旷开田。这是导致暖暖婚姻破裂的开始,詹石磴内心深处的阴暗由此可见一斑。他是楚文化霸道一面的最好体现。作者让詹石凳在临终时良心发现,给身心受伤的暖暖送来一包红枣,有些人认为这个情节很牵强,我却认为这是很自然的,这是符合儒家文化的,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儒家文化流派,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发展和传承,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的深层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文化同样是楚汉文化的渊头,周大新本身就是儒家文化的忠实践行者,他笔名普度,意思是救济天下,普度众生,主张一切人性向善。所以他让詹石蹬在良心发现中消失于世,让他由开始的“不仁”在暖暖的感召下变得“仁”,不仅让他离开世界带着尊严,也衬托了暖暖这个完美女性的伟大,这是符合人性的,也是符合整个文章楚文化背景的,看似一个小小的细节,足见作者良苦用心。

旷开田,一个乡村中国典型的青年农民形象,目光短浅、胸无大志,遇事无主张、易于满足。就在他一文不名的时候,暖暖以超出楚王庄所有人想象的方式嫁给了他。旷开田是在暖暖的启发甚至是教导下成长起来的。暖暖于他是妻子、恩人,同时也是导师。当他是一个普通农民的时候,他对暖暖几乎没有任何疑义言听计从,并且发自内心地爱着暖暖。他不是那种阴险、狡诈的坏人,但唯其如此,这个人物后来的变化就更加触目惊心,从而具有其警示意义。当暖暖联合村民将他选上村主任之后,他的变化就在潜移默化中开始了。他曾和暖暖玩笑地说:“将来我———就是楚王庄的‘王’。”这不经意的玩笑后来竟然成真。最初学吸烟、吃请酒、用公款买摩托车,作品真实地展示了旷开田的变化过程。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尤其值得玩味:开田饰演楚王庄村主任前后的心理变化,很能反映出人性深处的阴暗,权利对人的腐蚀和人对权利的迷恋。刚开始时,旷开田还推辞,但演出几次后,他便乐此不疲甚至陶醉其中。这时的旷开田已经下意识地将自己看作楚王庄的“王”了,言谈举止中自然有了“王”者之气。对企业的管理、对暖暖的情感、对民众的态度以及放纵自己与其他女性之间的性关系等,终于到了专横跋扈为所欲为的地步。在旷开田的身上,既有封建的专制与骄纵,又有资本带来的奢靡与放任。他更是楚文化霸道一面的“优秀”代表---权利霸道、情欲霸道、利益霸道,使我们充分看到历史和现实都应该唾弃的文化糟粕。

楚王剧为情节发展推波助澜

暖暖、开田、詹石凳的人性纠葛在上演楚王情景剧中达到高潮。剧中历史和现实交相辉映,古代的楚王与现代的村主任互为阐释,权利和欲望互为彰显。“我们把楚鼎和编钟、陶器这些文物出土的地方保留下来,在它的上边搭建个棚子予以保护。另在旁边建一座楚时的祭祀棚子,棚子里摆好仿制的楚鼎、楚国编钟、编磐和楚国陶器,然后让一帮楚王庄的村人,穿上楚时的服装,扮成楚王赀和他的文武官员及宫中成员,让他们在这儿煞有介事地举行祭祀和告别仪式,之后再上船南行。”来楚王庄投资开发的薛传新的导演完全显现楚国的文化和礼仪,同时楚王说一不二的威望深深吸引了矿开田,权利使人疯狂,“有一天表演时,麻老四站错了位置,在改正错误的慌乱中又不小心撞了一下开田,照说开田不吭声就能把这个错误掩饰过去,不想他突然将眼一瞪,怒喝了一声:来人,把他给我拿下!众人闻声都惊住了,因为原定的表演内容里根本没有这个拿人的安排,连站在一旁的薛传薪和暖暖也目瞪口呆。”“随着演出场次的增多,开田是演得越来越自如了。举手,投足,眼神,面色,完全像一个手握生杀大权的楚王了。”疯狂的矿开田完全沉浸在权力给他带来的快感里。他比詹石凳更为嚣张放肆,就在詹石凳生命垂危之际还对他心存报复:“詹石凳,你当初睡我的女人,你心满意足非常高兴,今天你看看我睡你的女儿,润润不是你的掌上明珠吗?不是你的命根子吗?”其人性的丧失让人痛惜不已!作者的巧妙之处就在于,通过让矿开田演楚王来找出“善”裂变为“恶”的根本原因,来一步步揭露这种变异的可怕历程。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从楚王开始,上溯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后看几千年的现代社会,权利和欲望就是人类腐化变质的根本原因。历史和现实在这里达到几乎完美的结合,实在是一种伟大的讽刺又是一种深刻的警醒。

读到这里,我们会再次叹服周大新能构思出这样绝顶巧妙的揭示人物心理转变历程的文学形式,他似乎就站在文本后面,眼中含笑,神态自若,信笔一挥,那个矿开田不着点墨,其卑劣完全呈现在读者面前,也许只有周大新这样的文化大师才有如此的妙笔吧。

另外,楚文化有着博大精深的哲学精神,这主要体现在小说的章节命名和其富有哲理的暗含中,周大新匠心独运,将小说分为乾卷和坤卷,每卷三部分,分别用阴阳五行的水土木和金火水来结构全篇串联故事,意欲告诉我们每个人:浩浩乾坤,现实就是历史的重现,今日的现实就是昨日的历史;漫漫人生,亦真亦幻,命有玄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全文来看,小说在富有哲理的标题暗示中浑然一体,耐人寻味。

最后,小说在众多的国外游客来到楚王庄观赏丹湖迷魂烟雾作结,当碧绿的水面上袅袅升起如梦如幻的烟雾,各种奇异的景观如海市蜃楼般在游客们眼前出现时,暖暖用英语对众人说道:在虚幻的烟雾里你们会看到你们心中特别想看到的东西,实现自己特别想实现的愿望。至此,湖光山色在楚文化的衬托下更加迷人亮丽,《湖光山色》也因为有了楚文化元素而变得厚重而神奇。

赏湖光山色,越看越好看,品楚文化,越品越有味道,在情景交融古今互现中体悟人和社会存在的价值,文学作品的魅力正在于此。

 

参考文献

1.湖光山色∕周大新著:何向阳评点.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12

2.乡土守望与文化突围:周大新创作研究∕张建林,林铁著. ——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1

3.走出盆地∕周大新著.——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