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湖光山色》的楚文化底蕴
(2010-12-15 08:39:36)
标签:
文化 |
分类: 研讨:周大新研究论文集 |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何文娜
楚文化衬亮湖光山色
我们会吃惊地发现,周大新笔下的自然风光不再是以地域或者民族的名义为文本增色,而是直接与人物的性情、命运、忧思紧紧相连。人物的性情、命运、忧思又反过来影响着他们生存的村庄和土地的走向和未来。周大新是非常欣赏沈从文的地域特色的,但是在《湖光山色》里,在让地域文化渗透文本内容这一点上,他是超过了沈从文的。
暖暖和开田石蹬是楚文化浪漫和霸道的化身
读《湖光山色》,读暖暖,能够体验到作者内心深处流淌的那种纯洁、温柔和可以被称之为宽恕的感动。周大新是很有诗意、很浪漫的。“我理解的文学创作是用文字创造一个新世界,读者可以从这个世界得到美的享受,领悟一些道理,这就足够了。”周大新说自己倾心于前辈作家沈从文,而在《湖光山色》中,我们从暖暖的名字上就体会到一种温馨和亲近感,像极了沈从文笔下翠翠、夭夭的纯美形象。周大新曾说,“世界上的绝大部分罪恶和苦难都是男人制造的”,因此“想把温暖的、深情的颂歌唱给女人”。“我对女性充满同情,是因为女性身上有着我们人类得以幸福生活的最重要的东西:爱和温情。”正是因为作家高贵的情怀,使暖暖成为集美丽、善良、刚强、聪慧于一身的女人,具有了楚文化中女神的特质。她是作者对完美女性的人性美、人情美的理想塑造。小说通过暖暖这个外柔内刚的乡村妇女,写出了乡村妇女如何自尊自强,在改革的浪潮中选择自己的命运。小说一开始也出现苦难,那时的暖暖困苦不堪,在乡村权势的压迫下,处境艰难险恶。在这种境况中,暖暖发奋而起,她从旅游业找到突破口,利用村里的楚国长城遗址,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做起了绿色旅游业。暖暖的事业一步步走向兴旺发达,最后与五洲公司合资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从暖暖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她出门打工去过大城市与现代文明擦肩却洋溢着现代生活的青春气息,她在楚文化的浸润中长大又体现着传统文化的底蕴。她在个人的婚姻上表现出个性和坚决,甚至做出先事实婚姻后成立家庭的大胆行为“现在是啥年头了,还实行包办婚姻?”;婚后的暖暖却依然主张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模式。她支持开田走上台前,想成为男人的得力助手。在开田当上主任慢慢膨胀了自己的私欲时,她苦口婆心地劝说总是无效,开田更加我行我素变本加厉,她毅然选择离开。从暖暖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传统的理想人伦和社会规范在金钱面前是多么的脆弱与些微,也是多么的宝贵和难得。暖暖的悲剧如井水一样渗透到每一个读者的心田,以引起读者深刻的警醒。悲喜也好甘苦也罢,暖暖给人们的印象就是温柔的,其内在美和外在美都体现着楚文化浪漫的一面。
詹石磴,“楚王庄”的前任村主任,一个典型的横行乡里的恶势力代表。在楚王庄“他想办的事没有办不成的”,他“想睡的女人,没有睡不成的”。他城府极深,能笑着杀人,在暖暖与旷开田结婚、詹家兄弟前来闹事的那一幕戏中,詹石磴的表现比他的兄弟们要高明得多,也阴毒得多。其后对暖暖的打击报复,几欲使暖暖陷于绝境。“权力与性”在詹石蹬这里以极端的方式得到了体现。在失去权力之后,为报复暖暖,他将与暖暖发生关系的事情以歪曲的方式告诉了旷开田。这是导致暖暖婚姻破裂的开始,詹石磴内心深处的阴暗由此可见一斑。他是楚文化霸道一面的最好体现。作者让詹石凳在临终时良心发现,给身心受伤的暖暖送来一包红枣,有些人认为这个情节很牵强,我却认为这是很自然的,这是符合儒家文化的,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儒家文化流派,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发展和传承,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的深层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文化同样是楚汉文化的渊头,周大新本身就是儒家文化的忠实践行者,他笔名普度,意思是救济天下,普度众生,主张一切人性向善。所以他让詹石蹬在良心发现中消失于世,让他由开始的“不仁”在暖暖的感召下变得“仁”,不仅让他离开世界带着尊严,也衬托了暖暖这个完美女性的伟大,这是符合人性的,也是符合整个文章楚文化背景的,看似一个小小的细节,足见作者良苦用心。
旷开田,一个乡村中国典型的青年农民形象,目光短浅、胸无大志,遇事无主张、易于满足。就在他一文不名的时候,暖暖以超出楚王庄所有人想象的方式嫁给了他。旷开田是在暖暖的启发甚至是教导下成长起来的。暖暖于他是妻子、恩人,同时也是导师。当他是一个普通农民的时候,他对暖暖几乎没有任何疑义言听计从,并且发自内心地爱着暖暖。他不是那种阴险、狡诈的坏人,但唯其如此,这个人物后来的变化就更加触目惊心,从而具有其警示意义。当暖暖联合村民将他选上村主任之后,他的变化就在潜移默化中开始了。他曾和暖暖玩笑地说:“将来我———就是楚王庄的‘王’。”这不经意的玩笑后来竟然成真。最初学吸烟、吃请酒、用公款买摩托车,作品真实地展示了旷开田的变化过程。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尤其值得玩味:开田饰演楚王庄村主任前后的心理变化,很能反映出人性深处的阴暗,权利对人的腐蚀和人对权利的迷恋。刚开始时,旷开田还推辞,但演出几次后,他便乐此不疲甚至陶醉其中。这时的旷开田已经下意识地将自己看作楚王庄的“王”了,言谈举止中自然有了“王”者之气。对企业的管理、对暖暖的情感、对民众的态度以及放纵自己与其他女性之间的性关系等,终于到了专横跋扈为所欲为的地步。在旷开田的身上,既有封建的专制与骄纵,又有资本带来的奢靡与放任。他更是楚文化霸道一面的“优秀”代表---权利霸道、情欲霸道、利益霸道,使我们充分看到历史和现实都应该唾弃的文化糟粕。
楚王剧为情节发展推波助澜
暖暖、开田、詹石凳的人性纠葛在上演楚王情景剧中达到高潮。剧中历史和现实交相辉映,古代的楚王与现代的村主任互为阐释,权利和欲望互为彰显。“我们把楚鼎和编钟、陶器这些文物出土的地方保留下来,在它的上边搭建个棚子予以保护。另在旁边建一座楚时的祭祀棚子,棚子里摆好仿制的楚鼎、楚国编钟、编磐和楚国陶器,然后让一帮楚王庄的村人,穿上楚时的服装,扮成楚王赀和他的文武官员及宫中成员,让他们在这儿煞有介事地举行祭祀和告别仪式,之后再上船南行。”来楚王庄投资开发的薛传新的导演完全显现楚国的文化和礼仪,同时楚王说一不二的威望深深吸引了矿开田,权利使人疯狂,“有一天表演时,麻老四站错了位置,在改正错误的慌乱中又不小心撞了一下开田,照说开田不吭声就能把这个错误掩饰过去,不想他突然将眼一瞪,怒喝了一声:来人,把他给我拿下!众人闻声都惊住了,因为原定的表演内容里根本没有这个拿人的安排,连站在一旁的薛传薪和暖暖也目瞪口呆。”“随着演出场次的增多,开田是演得越来越自如了。举手,投足,眼神,面色,完全像一个手握生杀大权的楚王了。”疯狂的矿开田完全沉浸在权力给他带来的快感里。他比詹石凳更为嚣张放肆,就在詹石凳生命垂危之际还对他心存报复:“詹石凳,你当初睡我的女人,你心满意足非常高兴,今天你看看我睡你的女儿,润润不是你的掌上明珠吗?不是你的命根子吗?”其人性的丧失让人痛惜不已!作者的巧妙之处就在于,通过让矿开田演楚王来找出“善”裂变为“恶”的根本原因,来一步步揭露这种变异的可怕历程。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从楚王开始,上溯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后看几千年的现代社会,权利和欲望就是人类腐化变质的根本原因。历史和现实在这里达到几乎完美的结合,实在是一种伟大的讽刺又是一种深刻的警醒。
读到这里,我们会再次叹服周大新能构思出这样绝顶巧妙的揭示人物心理转变历程的文学形式,他似乎就站在文本后面,眼中含笑,神态自若,信笔一挥,那个矿开田不着点墨,其卑劣完全呈现在读者面前,也许只有周大新这样的文化大师才有如此的妙笔吧。
另外,楚文化有着博大精深的哲学精神,这主要体现在小说的章节命名和其富有哲理的暗含中,周大新匠心独运,将小说分为乾卷和坤卷,每卷三部分,分别用阴阳五行的水土木和金火水来结构全篇串联故事,意欲告诉我们每个人:浩浩乾坤,现实就是历史的重现,今日的现实就是昨日的历史;漫漫人生,亦真亦幻,命有玄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全文来看,小说在富有哲理的标题暗示中浑然一体,耐人寻味。
最后,小说在众多的国外游客来到楚王庄观赏丹湖迷魂烟雾作结,当碧绿的水面上袅袅升起如梦如幻的烟雾,各种奇异的景观如海市蜃楼般在游客们眼前出现时,暖暖用英语对众人说道:在虚幻的烟雾里你们会看到你们心中特别想看到的东西,实现自己特别想实现的愿望。至此,湖光山色在楚文化的衬托下更加迷人亮丽,《湖光山色》也因为有了楚文化元素而变得厚重而神奇。
赏湖光山色,越看越好看,品楚文化,越品越有味道,在情景交融古今互现中体悟人和社会存在的价值,文学作品的魅力正在于此。
参考文献
1.湖光山色∕周大新著:何向阳评点.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12
2.乡土守望与文化突围:周大新创作研究∕张建林,林铁著. ——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1
3.走出盆地∕周大新著.——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