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吉人天下心随你动
吉人天下心随你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827
  • 关注人气:4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正宪《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及赏析(一)

(2007-09-10 13:26:19)
标签:

名师推介2—4

分类: 星光灿烂

吴正宪《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及赏析(一)

 

一、课前谈话,流露真情
      师:小朋友们好!(深深地鞠躬)
      生:(学生可能好奇和陌生,也可能等的时间稍长了些,一时没反应。)
      师:(诚挚地,真情地)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再次深深地鞠躬)
      生:老师好!
      师:终于睡醒了,小朋友们,我姓吴,来自北京,见你们的第一句话应该说,对不起了,原谅我。
      生:没关系!
      师:这么宽宏大量!谢谢你们!今天吴老师上午从北京赶过来,北京的天气大雾蒙蒙,所以飞机稍稍延迟了一会才起飞,到这里晚了,让你们等这么久,这是不应该出现的事,请你们原谅我!
      生:好!
      师:谢谢,让我跟老师们说一句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向老师作汇报,那么今天呢,不管是什么原因,迟到了,真的对不起,我再说一次,原谅我吧! (深深地鞠躬)

谢谢老师们,谢谢!
      [赏析:作为一位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吴老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谦逊,平和,真情,看不出丝毫的娇柔做作,一切发自内心,令听者强烈感受到大师高尚的人格魅力。而对孩子们,更是一种平等的态度。]
      师:上课的铃声马上就要拉响了,大声地告诉老师们,上课好,还是玩好?
      生:上课好.
      师:好,玩好不好?
      生:不好.
      师:你们说的是实话吗?(不相信的看着学生微笑)让我说呀,玩最好,上课好不好呢,这事我们得体验体验,40分钟以后你再来谈你的体会,好吗?
      生: 好.
      师: 时间已经很晚了,我就不再多介绍了,那么一会呢,小朋友就会了解吴老师,吴老师呢也会认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小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商量商量,可以上课了吗?
      生: 可以.
      师:批准啦?
      生:(面带笑容,高兴地说)批准了!
      师: 上课!
      生:老师好!
      师: 小朋友们好!(深深的鞠躬)请坐。
      [赏析:多新鲜的事!老师和学生商量,可以上课了吗?还要批准呢!学生心中是如何的喜悦和自豪。寥寥数语,体现了老师“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来看待,师、生、听课者都感受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我们从这里一分为二,这边的算一队,这边的同学算一队.(用手示意左边3行同学)这边的同学是甲队,甲队的同学向老师挥挥手!
      师:好极了!(用手示意右边3行同学)那这边的同学是乙队,乙队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
      板书: 甲队 乙队
      师:记住了,好啦。我们首先要举行一个拍球比赛,在规定的时间里看看哪一队拍的球的总数最多,哪一个队为胜利队。听清楚了吗?
      生:听清楚了。
      师:假如把球给了你,你拍完了怎么办?
      生:我拍完了给我后面一位同学。
      师:就传呀传呀,然后把你们的总数怎么办?
      生:加起来。
      师:求出来,对吗?(面露困惑)可是小朋友们,一节课只有40分钟,但是这样拍呀拍,时间可就不够用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师:你有什么办法?
      生:可以选一个人拍。
      师:你看看,选代表,可以吗?
      生:可以。
      [赏析:老师巧妙地在问题的生成中拉开学生思维的帷幕,既帮助学生明确了活动规则,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我们看到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
      师:我建议每边出3个代表,好吗?谁愿意来?
      (甲队选3人,乙队选3人,每队再选1人作裁判,为对方队员记数,每位选手时间只有5秒钟,老师拿秒表帮助记时,在黑板上记录,学生兴致盎然地开始拍球活动)
      根据拍球情况教师板书:
           甲队                乙队
      11   9             4     7

 [赏析: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怎样让活动有趣,有序,有效,是一线教师苦苦追寻的问题。从吴老师的教学中可以看到,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明确活动的规则,程序等非常重要,这样能保证活动有序开展,从而达成实效。]
      三、引发问题,促使探究
      师: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把自己队的总数求出来。甲队多少个?
      生:25个。
      师:乙队多少个?
      生:19个。
      师:(板书)通过比总数,甲队拍了25个,乙队拍了19个,那我来宣布,胜利队为我们的甲队。甲队同学欢呼!
      师:同学们,吴老师有个小小的请求,我特别想加入乙队,不知你们是否欢迎啊?乙队同学高兴地说欢迎。
      师:好,那我也拍5秒钟,我请这个小姑娘来帮我数。开始!师拍球9个,学生看老师努力拍球的样子开心地笑。
      师:9个就跑了,是不是?那乙队再加上9个,看看一共多少个了?板书:8+4+7+9=28    
      [赏析:没有老师的高高在上,充当活动的首席法官。老师是其中的一员,参与到活动中来,真正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当然,也为后面矛盾的激发作好准备。]
      师:我重新宣布,比比总数,乙队拍了28个,甲队拍了25个,吴老师宣布,胜利队为我们的乙队,祝贺你们!(乙队同学欢呼雀跃,高喊“耶!”。师看甲队同学。)
      师:什么想法都没有?甲队有学生不服气地举起手。
      师:这位小朋友,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觉得您跟乙队拍,为什么不替甲队拍呢?
      师:对我提出质疑!对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意见?
      生2:我觉得应该不必帮助,要靠自己的实力。
      师:哎哟,靠自己的实力!那你们说,我这样比,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不公平!
      四、感受概念,建立模型
      师:好厉害也!向吴老师说不公平。但是在我们生活中、学习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比如说,三(1)班和三(2)班人数并不相等,那我们就没有办法比较出这两个班某一项成绩的高低吗?你有没有更好的招?
      生:那就可以到里面同样选几个人出来。
      师:我明白了,你还是要让人数一样多。听懂老师的问题。人数同样多的时候,用总数进行比较,大家心服口服,人数不一样,比总数不行了,还有没有别的比较方法?

 生:就是把它们平均分成。
      师:你说的怎么平均分?譬如?
      生:分成他有几人来打,就分成几人。
      师:那么你说,28分成几份?
      生:分成4份。
      师:那你的意思是把28要平均分成4份。板书:28÷ 4
      师:是这个意思吗?
      生:(大声)是。
      师:那么25怎么办呢?
      生:平均分成3份。
            甲队                      乙队
      5+11+9=25 ÷3              8+4+7+9 =28 ÷ 4
      师:好,这是你的意见。我们一起来看算式,用等号连接,25除以3了,上面这几个数的和怎么办?
      生:上面把他们平均分了。
      师:你补充!怎么平均分?
      生:我觉得不应该平均分,到算式后面加上等于,然后把得数写出来,再到下面列一个算式。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你再列个算式来算是吗?那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意见?
      生:把5+11+9 加上括号再除以3。
      师:那现在上下能不能用等号连接了?
      生:可以。
      师:那这边怎么办? (指向8+4+7)
      生:(齐)括号除以4。
      [赏析:教师怎样做一个引导者,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吴老师用具体的课堂作了很好的解释。当学生表达不够明确,表达有困难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闪现的灵感火花,予以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从而掀起学生思维的高潮。]
      师:好,我们先不说这个结果是什么意思。我先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把结果算出来,好不好?开始吧!
      师:带计算器了,太好了。出现问题了,是不是?(师巡查)
      生:有余数。
      师:有余数了。得到多少?
      生:25÷3=8.333......
      师:哎呀,别着急,那么多的3,我们没有碰到过它对吗,我告诉你,这个结果是个小数,你们现在还没有学,没有关系的。8.333......,那你说,它是接近8这个整数呢,还是接近9这个整数?
      生:接近8。
      师:好,那我们就说它大约是8个,可以吗?
      生:可以。
      师:好,用了约等号来表示。28除以4?
      生:7个。
      师:口算也可以出来了。同学们,我们以乙队这个题为例,(手指向284的得数7)这个7何许人也?
      师:是谁拍的呀?那个同学出了个主意,28除以4了,那这个7是什么?
      (学生面露疑惑。过了一会,有人举起手。)
      生:是每个人拍的数。
      师:好,(指着8)我请乙队1号选手起立。你拍了几个?
      生:我拍了8个。
      师:你的同学说你只拍了7个,他说你们每人拍了7个呢!
      生:(接着)我知道了,他是把数平均分。
      师:怎么平均分?你多的那一个哪里去了?
      生:(继续)就是给后面几个少的同学了。
      师:2号选手请站起来,你拍了几个?
      生:我拍了4个 。
      师:那你现在你的同学说你拍了7个,(手势)你那上面的那几个哪里来的?
      生:是其他的,其他的。。。
      师:你很着急,别激动!
      生:是其他同学剩下几个给我,变成我的了。
      师:变成你的了!其中还有我的一份呢!我拍了9个,那我就把我多的那部分给了。。。。。。。
      生:我!
      师:那你应当说一声。。。。。。
      生:谢谢!
      师:这时候,我可你们长的一边。。。。。。(鼓励学生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
     [赏析:教师热情的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小心的呵护学生的情感,细心捕捉学生思维跳跃的火花。]
      生:就一条船了。
      师:(伸出大拇指)就一条船了,语言好丰富啊!那你们的意思就是说,把多的给了少的,少的说,给我吧!我就慢慢涨高了,我和你们就一条船了,(向发言的那个同学)是这个意思吧?一条船了,也就是我们拍的数量……
      生:(大声齐)一样了。
      师:用今天的新词来说,就是……
      生:平均分。
      师:平均了,对吗?同学们的理解和感受非常到位,我告诉大家,7就是8、4、7、9这一组数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师:叫什么名字?
      生:平均数。
      师:这个平均数它就比较好的反映了这一组数据的一个总体的水平,(指向板书)就是同学们刚才讲的,平均每个人拍了多少个呢?
      师:那你看看,甲队平均每个人拍了几个?
      生:8个。
      师:比一比,甲队和乙队哪个队的总体水平稍稍的高一些呀?
      生:甲队。
      师:哎呀,尽管吴老师很努力了,我也在使劲地拍呀拍,但是我并没有挽救我们乙队失败的下场。

你们想一想,如果吴老师怎样,我们就有可能战胜他们?你设想一下!
      生1:可能不拍就会比他们。。。。。。
      师:(不服气地神情)你算了吧,你!(笑)不拍的时候你们比人家少多了呀!
      师:你设想设想,如果吴老师怎么样。。。。。。
      生2:乙队也除以3那就好了。
      师:哪有这么好的便宜事啊!4人拍除以3!你说呢?
      生3:吴老师至少还要拍2个。
      师:听一听,听她说的话,至少还要拍几个?你的意思我明白,就是吴老师如果拍的再多一点,说不定我们就有可能战胜了甲队。
      生:还可以要后面的两个同学多拍几个就行了。
      师:后面的同学再加点油,我们的平均数也就……
      生:(插嘴)长高了!
      [赏析:“等待是尊重,等待是艺术,等待是策略。”吴老师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师:平均数就长高了,(向插嘴的同学)真可爱也!你要说什么?
      生:平均数就应该升高了。
      师:平均数就应该升高了,我们能战胜他们了,好极了,同学们。太聪明了,吴老师真的喜欢你们!刚才我们比总数,大家认为当人数不相等的时候,还来比总数,不公平!这个小姑娘跟老师抗议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们说,是谁,来到了我们中间?
      生:(齐)平均数。
      师:平均数来了,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此时此刻,你不想面对平均数跟他说两句你赞美的话吗

?平均数啊,平均数,谁想跟他说一句?平均数帮我们解决了问题,你不想对平均数说什么吗?
      生1:平均数,你太伟大了!帮了我们一个大忙!
      师:哎呀,太伟大了,帮了我们一个大忙!你想说什么?
      生2:平均数可以帮助人类解决问题。
      师:她发现了平均数能帮我们解决问题,你说呢?
      生3:平均数,你早不来,晚不来,不然我们就胜了。
      师:你早不来,晚不来,就在我们需要他的时候,他来了!
      [赏析:平均数有了生命力,它成了孩子们的朋友,成为课堂的一员。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凸现三维目标的培养,吴老师不光给学生,也给听课者上了很好的一课。]
      师:但是我问同学们,你们说,是谁把平均数带进了我们的课堂?
      生:吴老师。
      师:不对,不对。这个主意可不是我出的。什么28除以4啊,25除以3呀。在座的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我们把他呼出来,一起喊他的名字!
      生(齐):刘圣!
      师:刘圣在哪里?过来过来,哎呀,我们比总数不公平,大家都急了,是刘圣同学首先提出来,能不能把它除以3,把它除以4,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我说象刘圣这样的学习就叫做……
      生:平均数。
      师:(假装不屑地,生也开心的笑)你们真会说话!叫什么学?
      生1:我觉得不叫什么学,应该叫公道人。
      生2:我觉得他是一个认真听课,爱学习的人。
      师:爱学习的人,老师还没有讲呢,他就自己创造新的办法解决问题,我建议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刘圣。(生鼓掌)
      师:说句什么?
      刘圣:(自信的笑)谢谢!
     [赏析:老师用一颗真诚地爱心,鼓励学生创新,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美妙。]
      师:不客气!好了,同学们,平均数就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他来了!想一想,在过去的学习中,你在哪碰到过他,什么时候需要算平均数啊?
      生:比如说,两个绘画班,它们要人数一样,可是一个多,一个少。
      师:在绘画班,见到了平均数,是这个意思吗?
      生:在除法中。
      师:平均数用除法求得的,好极了!
      生:有25个苹果,有5个人,就用平均数来除。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未完待续,见下篇名师推介(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