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中医之“针灸”入门知识!
(2022-06-30 09:47:31)
标签:
健康教育情感杂谈历史 |
普及中医之“针灸”入门知识!
导语: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是指用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专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的医疗方法!
针灸是中医治病的精髓之一,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研究传承积累的集大成医疗精华。通过熟炼的经络、穴位针剌灸疗操作应用,达到“内病外治",以通经络,调气血,来调和平衡脏腑功能。经过不同穴位的针刺药灸起到驱寒散热驱除疾病的功能。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段,现在的研究已经证明,针灸有镇痛的效果,可以缓解肌肉疼痛,甚至还有针刺麻醉,用针灸的方法,来给病人做麻醉。通过针灸疗法,可以减少止痛药物的应用。
针灸也是人们对针刺治疗的一种叫习惯了的称呼,其实它不光包括针刺,还有灸,但是由于经济效益、和排烟等诸多原因有许多中医院并没开展艾灸治疗。
现如今人们在生活中也经常用到。针灸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的作用
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
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针灸疗法的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达到刺潋神经并引起局部反应,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前一种称作针法,后一种称作灸法,统称针灸疗法。
针灸的优点
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
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
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第四,医疗费用经济;
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古语有云,针所不及,灸之所宜。针刺治疗即使是用在补益的穴位上,其补益效果也极其有限,所以补虚补寒大都选择艾灸,比如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位,艾灸比针刺会好很多。
其实针灸的作用,就是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祛风止痛
1. 艾灸需讲顺序,艾灸时要先灸阳经穴位,再灸阴经,先灸人体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左边,再灸右边;
2. 艾灸选穴不在多,而在精。每次不超过3个穴位;
3. 孙思邈认为艾灸不光可用于虚寒证,也可用于实证。比如《千金翼方》记载:“阴都,灸随年壮,主小肠热病。”
4.
提出艾灸预防传染病,“凡入吴蜀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
5.
记载了隔物灸法,可隔蒜、盐、豆豉、葶苈子、附子、商陆等艾灸,都有对应的不同疗效,即使到现在隔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也是常见的间接灸法。
6. 艾灸虽好,一些热证孙思邈用艾灸也取得良好效果,但也有禁忌症,提出了“凡微数之脉,慎不可灸”。
破解人们对针灸的三大疑虑!
当人们接受针灸疗法时,常会有一些疑虑存在。在门诊中,常会向中医师询问针灸的问题,包括针灸会不会感染?针灸会不会刺到内脏?针灸有没有后遗症?这些都是常见的三大针灸疑虑。
传统中医曾有一针、二灸、三用药的说法,针灸早已成重要、常见的中医疗法。针灸治疗既简单又方便,只要用针具、艾条、酒精就可以进行治疗,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针灸疗法的适应症,在西医医学期刊中也都曾刊载过针灸治疗,可见这种疗法已被广大医界所认同。
不过,针灸总是存在着三大疑虑。有些民众就会问,针灸会不会感染?实际上,针灸不会感染,尤其是在古代遗留下来的都是银针。
针灸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式,通过使用银质的细针,按照人体的经络和穴位的分布,对穴位进行针灸刺激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和艾灸一样,都是我国中医治疗中留下来的一种治疗手段。一般针灸使用的针都是金属银材质,这是因为金属银有一种杀菌作用,古代的时候就有银针验毒的方法。但是现代科学证明,银针虽然不能验毒,但它却有公认的抗菌效果。
银对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杆菌等有着很好的抑制功效,同时银也可以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抗炎,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所以中医在针灸时大多数选用银针。
因为诊所或医院使用的针都经过消毒,而且都是“一次性”使用,亦即“用过就丢”,所以不会有这种疑虑。此外,针灸部位在下针前都必须经过酒精消毒,就像民众去医院抽血、打针一样,很少人会因此受感染。
还有些民众会问,针灸会不会刺到内脏?实际上,针灸下针时会考虑“安全深度”,并没有伤肝、伤肾等副作用,另以头部来说,用于头部的针通常都是斜刺进针,没有刺到脑部的可能性,而且头部底下还有头骨。如果是曾经脑中风、脑外伤、头骨开过刀,建议患者针灸前必须告知病史。
还有一些民众会问,针灸有没有后遗症?一般来说,瘀青是主要常见后遗症,大约一到三个礼拜就会逐渐消退;血肿也是后遗症之一,形成原因是针刺到微血管导致出血,通常在拔针时会出现局部肿起情形,像这种情况只要使用棉球加压二、三分钟左右就可望改善,即时加压可让肿胀减轻,同时降低瘀青的程度。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千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现在,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赖。这些也都是它始终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原因。
后一篇:告诉你中医调理身体的关键是什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