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夫子与吴承恩的“学路”

(2010-04-28 19:00:40)
标签:

学路

《西游记》

儒家

吴承恩

孔子

教育西游

教育

分类: 教育漫谈

      说起孔夫子,那是举世闻名的中华人士,也都知道他是中国的教育鼻祖!如果说起吴承恩,我们都是通过《西游记》知道他的,也是一位饱学大儒。今天我把这两位拉在了一起,目的是谈“学路”。大家会说为什么要拉他们俩谈学路?其实理由很简单。

    孔夫子广收门徒,传播儒家思想,学习之道、做人之道。近期播放的电影《孔子》为我们了解孔圣人又多了些参考,大家应该记得孔子经历了“十四年”的游学之路,一路行来是历经风雨,饱尝磨难,这些经历都为他以后成为一派宗师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吴承恩是儒家子弟,一生求学虽饱读诗书但是跌跌撞撞,并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于是他写了一部世人瞩目的巨著《西游记》,《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取经之路恰恰也是“十四年”!我们都清楚,古人讲究“不能建功立业,就会著书立说”,而立说就是传播自己的思想。这两者之间一言一行的“十四年”就把他们拉在了一起。

    孔老夫子一生在从事教育事业。而儒家弟子的吴承恩老先生所作的《西游记》自成书以来被后世之人从多个角度研究解析,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我们为什么不从儒家根的角度去琢磨呢?我的《教育西游》就是从教育角度解读《西游记》的,希望可以为中国的教育找找新思维。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ZHE1SIGG.gif,我们其实不难发现取经之路就是学习之路,取经过程就是给我们讲述如何走好讲学、求学之路的;孔夫子的游学之路不也是边讲边学的过程吗?《西游记》应该是比《论语》具有更强的可读性,因为里面的每个故事都蕴含着人生不同阶段的哲理、方法,最关键的是它讲述了成长是要经历风雨的,奋斗是要讲求方法的,虽然“学路”不易行,但是他并没有告诉我们躲避,而是以唐僧的执着悟空的不服输对我们进行乐学、善学教育,教给我们要坦然面对!

    人人都喜欢《西游记》,人人都喜欢孙悟空,为什么?因为我们每个人心理在踏上学路之初时都带着好奇,充满斗志,即使遇到困难,我们不怕!然而现实中,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为什么怕让孩子感觉前面的路难走?为什么我们不以身作则而是愿意亲身代劳?。。。。。。我们真的是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育孩子吗?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是在“邯郸学步”,自身的优势还没搞清楚就急于求新、求变,不是说国外的好经验、好方法不能学,但是我们不能忘了我们的国情,我们的特色。

    作为一代饱学之士,吴承恩应该更理解孔子的思想内涵,所以他选择了用世人都喜欢的讲故事的方法告诉我们道理,给我们讲述“学路”应该怎么走,如何健康成长。只不过《西游记》被从政治等其他角度解读了这么多年,我们对于《西游记》的内涵只是“略见一斑”。希望我的《教育西游》带给你一个新视野。

    今天,把心得放在这里,就是和大家共享,和大家好好理解《西游记》里蕴含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好好参悟中华文化的博纳海川之方式,让大家明白,学习虽然会经历坎坷,但是每走一步路,我们都是有收获的,我们应该让孩子快乐成长,这是《西游记》的根,这更是教育的真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