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登逢代作《刘观察公家传》

标签:
刘廷玑许登逢清江浦 |
分类: 淮楚流韵 |
许登逢代作《刘观察公家传》
2017年,我在《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第4期,发表了《与清江浦有缘的刘廷玑》一文,文后附有《刘廷玑卒年考》,窃以黄越《退谷文集》第十卷中作者代河道总督张鹏翮写的《祭淮徐道刘廷珍文》作为主要依据,考订出刘廷珍实为刘廷玑之误,其出生于清顺治十年(1653),於康熙四十五年(1706)出任淮徐道监司,直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病故,认定刘廷玑卒于清江浦,享年六十三岁。
近日,笔者在《四库未收书辑刊》第八辑27册中,看到了许登逢《青笠山房文钞》,有他代人撰写的《刘观察公家传》,明载传主刘廷玑于康熙四十三在江西按擦使任上因 “诖误”而罢官,后“归过袁浦,遂宁张公时为河督,留公效力河干,题补江南淮徐道佥事,以病乞休,未及北归而卒,年六十有四。”因清人述年用的是农历,“年六十四”实龄为六十三岁,此于我的考订相合。
许登逢字亦士,号听庵,安徽舒城人,以贡生选为江阴学官,因年近七十未就。尝因戴名世《南山集》案被逮,康熙五十七年赦归,隸籍汉军镶红旗,与刘廷玑及其子孙同旗,故有人荐其坐馆刘家为塾师,从而得与刘廷玑之文孙夏金、我彭二人相交。而《家传》所代之人,则与刘廷玑次子刘均交好,刘均曾于康熙五十三年任云南曲靖知府,雍正二年分巡江西绕南九道,所代者亦曾“宦游南北”,应与刘均同僚,再加之刘均有“冢孙”入赘其家,二人有姻亲关系,所以受刘均之请为之作《家传》,得以获读刘廷玑年谱、行状、碑铭,悉知其家世、行迹甚详。由此交集,最终为《家传》执笔落在了许登逢身上,蓋许登逢治学有道,名声远著,更娴於作古文辞。而刘廷玑的年谱、行状、碑铭,自然也经徐登逢过目。所以说,许这篇《家传》的素材,来源有自,真实可信,确凿无疑。
笔者现将徐登逢代作《刘观察公家传》录入拙博,以飨博友。
刘观察公家传 (代)
许登逢
在园刘公既歾九年,其仲子副使君某复来观察饶南间,裒公《誌铭》、《行状》、《年谱》诸篇,走使致予,而请为之传。予发缄唶曰:此吾江西贤廉使也,其敢以不闻辞。
予初入都门,得公所刻诗稿,读之律度精严而天趣溢发,谓于白乐天、陆务观中,擅长不难耳。既而公来司臬吾乡,先以洁廉威惠并著。遇凡重大狱,或疑难决者,呼灯危坐,终夜为思,得一可生之路则喜见面颜。然豪强于法者,未尝少宽假也。罢官归,士民数千人拥舆抱膝,慰喻久之,乃得行。老稚牵携,随舟纍纍,哭失声,迄於今有余思焉。比予宦游南北,数与其叔父皖抚公往还。而其冢孙某,执贽於予门,因以悉公家世与历官行绩之详,质以《誌》、《状》、《年谱》所言而合,乃愧予畴昔之知公者,犹有未尽也。
公讳口,字玉衡,一字在园,人又称春阳先生,以公《酉时立春》诗有“春向斜阳尽处来”之句也。先世河南祥符人,其籍金洲。自丰城县丞合先公始,十三传而为巡抚福建,少司马讳某,则公之祖也。刑部理事官广平宁国郡守讳某,公父也。妣马太淑人,配李淑人。公生而颖异,为王父所奇爱,一意课发之用。父荫入为国学生,大司成绎堂沈公赏其制义,试辄先侪辈,三入举场,佹得而失。值旗籍停科,援例除浙江台州府同知,迁知处州府事。抚军遂宁张公首举卓异,赐蟒衣一袭,擢江西饶九南道副使,改调温处,引见授江西按察使。督抚以计典龃龉,奉旨抚军以下皆被谴,公亦在诖误中。归过袁浦,遂宁张公时为河督,留公效力河干,题补江南淮徐道佥事,以病乞休,未及北归而卒,年六十有四。
公之在台州,海滨数十里皆膏腴,方海氛未靖时,移其民於内地,而田皆芜废,税亦除去。海禁既弛,黠者潜往耕种,率享无税之田。上官诇知,檄公往勘,意颇有属。公遍历黄岩、宁海诸邑,令民自首升科,贷其规隐之罪,完活者数十百家,虽违上官意,不顾也。处州在万山中,壤错江闽。姦人招致流亡,负固窃发;又丽水盗取银矿者,聚众日多,人莫敢诘。上官皆以为忧,抚军独曰:有刘郡守在,无虑也。公乃驰往松阳,开谕祸福,抚而平之。别遣健卒以计捕得丽水首事数人,惩以重法。众为夺气,则偕营弁入山,逐之,各鸟兽散。事闻,咸服张公知人云。郡西有通济堰,创自梁天监中,溉田可数千顷,阅岁既久,寝以湮塞。公循览旧迹,胸有成算。以属参军赵鍟督工疏浚。堰成,为处人百世利。又以形家言,复城中古河左山文昌阁,阁旁建书院,曰南明。俾诸雋士肄业其中,饔飱膏火之费皆具,而课督加勤,其明年,书院中遂有获雋者。处於浙为瘠郡,人所薄,不欲为。自公为之,年谷屡丰,民无逋赋,称善地焉。温州濒海设防,隸戎籍者多骄悍,为民病。公调剂有方,而申严约束,遂以相安。民、渔於海者,入赀使署,岁至数千金,曰鱼税,公悉革除之。闽人商贩於温归,舟禁不得多载米谷,由是价不昂,而民食以足。温人喜曰:使君之力继,自今可多饭一盂矣。在浙凡十有七年,公政之暇,怡情山水。若西湖、天台、仙都、雁荡诸胜,莫不篾舫箯舆,从容游赏。为诗若干篇,纪其事。而其罢西江也,檥舟彭蠡,蹑匡庐,观瀑泉,访开先老僧不值,题诗屋壁而去,其高致如此。在淮徐,督工、办料、防险、催漕,与夫弭盗、赈荒,其事最为烦杂。至若典司河库,榷税宿迁,权利所在,洗削为难。公出纳加严,征输及额,而月出岁会,略无所私。如白璧皜然,湟之而不可入。旧所侨居处曰东馆,稍加葺治之,怪石清池,小亭屋阁,大小不过亩余,而径道纡縈,花竹映缀,各命以名,写以诗,乐而居之,飘然有遗脱尘埃之想。适其长子明经某病歾於家,公哭之恸,由是归志不可挽矣。
此公历官行绩之尤著者也,赋才通敏,远轶于人。在浙曾三摄杭守,并绾八篆,奉委谳决多不可数,而脱海盗协从者九十二人,於死人谓有阴德矣。恭逢圣祖仁皇帝时巡,后先办事者凡四,恪守朝夕,奏对详明。蒙埀问姓名旗色,知为从龙司马之孙,御书“旧德诒谋”四字以赐,诚异数也。以彼其才,使得秉节钺整肃一道,其所建立必更有可纪者。顾中遭坎壈,老于河上,所得为者既局於其位,而所能为者又淹抑而不及为。予亦孰从而知之,孰从而纪之乎,良足惜矣。
公幼而丧母,事继母徐、潘两太淑人,俱以孝。闻疾且革,惟以贻忧潘太淑人为虑,孀妹无依者,迎归于家终其身。念外大父母抚育恩深而马公乏嗣,每拜其墓欷歔不能去,勒为家训,子若孙寒食必往祀焉。睦宗收族,悉心经纪,急难者援之,少孤者抚之。於诸姻友资其婚嫁,庀其死丧,脱其寒饥,济其羁旅。人所夸说义举者,公直视为固然。然则公非徒治绩优也,蓋犹有古长者风云。所著诗歌甚伙,汇为编年、分体二集若干卷,阮亭王公、漫堂宋公咸极推称,并《在园杂志》、《唐五言六韵诗选》,久行於世。最后手定诗钞,副使君方谋镌版以传,副使君禀承家学,历著贤声。而诸孙中仕为监司、郡守、州牧、州郡县佐者七人,青云壮武,其所至尚未可涯量也。公之遗泽远矣哉,抑亦可以觇天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