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题画诗中的《西游记》作者的线索

标签:
吴承恩罗两峰金兰元奘取经图西游真诠 |
分类: 淮楚流韵 |
事实并非如此,如清嘉道咸同年间,就有扬州人焦循、桐乡人陆以湉、吴江人郭频伽、绍兴人平步青等,认同丁俭卿等人的考证。笔者今再举一例,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的《清代诗文集汇编》中,收有咸丰年间吴县诗人金兰《碧螺山馆诗钞》,其卷七里面有一首《题罗两峰画元奘取经图》诗,涉及到《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为了说明问题,笔者现将全诗抄录如下:
元奘取佛经,唐史载明备。吴郎益诡诞,凿空撰游记。(俗传《西游真诠》淮安吴承恩撰)瓶盋压行装,山川越轻骑。鬇鬡蝯猪鱼,万里相随侍。幻妄何乃尔,似亦寓微意。彼教蔑君亲,笄绝妻帑累。纲常忍废㡿 ,与禽兽何异。是以依附者,而皆非人类。昔闻写一经,绵延寿无既。阿师谐西域,不惮身劳顇。湌宿几风霜,遭逢众狐魅。驼归贝叶编,翻译广行世。图扬大小乘,功德难思议。端宜亯福报,千岁可坐致。如何五旬余,尸骨遽焚弃。(元奘五十六岁卒,见本传。)因知四大部,所言尽虚伪。罗生狡狯才,粉墨恣游戏。画笔虽神奇,阙旨甚无谓。不为耕织图,形此荒谬事。
该诗作者金兰,生於嘉废十三年(1808),卒於光绪二年(1876)。字子春,号碧螺山人。光绪元年举孝廉方正,因其喜读宋儒语录,究心经传,长於校雠,翰林院编修冯桂芬编纂《苏州府志》,曾属其为采访。晚年好为诗,与避乱乡居的贝青乔、缪嘉毂、金文榜等人,结社碧螺山馆,拈题分韵,相互唱酬,时人遂以诗人目之。据同乡柳商贤著《碧螺山人壙志》载,金兰平生以儒学为正统,力闢释神鬼说,反对淫祀,视星卜术数为不经。正是他持有这种观念,当见到罗两峰绘的《元奘取经图》(元奘乃玄奘,避清圣祖康熙名讳。),即写下一首别具一格而带有讥刺批判味道的题诗。
罗两峰,名聘,安徽歙县人,擅画鬼怪神魔,名列扬州八怪之一。金兰在诗中,虽然肯定了罗两峰的笔墨生动,技法神奇,但还是认为此画是游戏之作,阙少旨意,荒谬不经。也许他从原画的题款中,了解到罗两峰之所以绘这幅画,是受到吴承恩《西游记》的影响,所以,他在诗的开头就提及到吴承恩。当然,他是用批判的眼光指责:“元奘取佛经,唐史载明备。吴郎益诡诞,凿空撰游记。”。诗中所表现罗两峰笔下的取经人物与画面,也与小说《西游记》吻合。如“瓶盋压行装,山川越轻骑。”,描绘的是唐僧骑着白龙马西行的景况,“鬇鬡蝯猪鱼,万里相随侍。”,则再现了行者、八戒、沙僧的形象。由于金兰出于对佛教的反感和排斥,所以他认为《西游记》的内容妄幻虚拟,不值得罗两峰为其图绘。然而,我们从这首诗的另一个侧面,可以了解到。在当时,认为《西游记》的作者为吴承恩,已经在社会上有一定程度的流传。金兰在题诗首四句后自注:“俗传《西游真诠》淮安吴承恩著”,应当不是随意加写。
《西游真诠》是清初出现的一种以百回本《西游记》为底本的诠释本,初刊于康熙三十五年(即1696年),诠释者陈士斌,字允生,号悟一子,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他从三教归一的立场出发,对《西游记》进行铨释评点。此书在乾隆年间、光绪年间均有翻刻,流传很广。虽然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镌有“吴承恩撰”等字样的《西游真銓》存书,但说明不了历史上就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本子。检阅金兰的《碧螺山馆诗钞》,你会感觉他的社会活动空间和交游圈子范围不大,仅囿于苏州、吴县及周边地区,从来没有去过淮安,也没有淮安籍的亲戚朋友,何况他本人又是一位对《西游记》极为反感的人,竟然能获得《西游真銓》为“淮安吴承恩撰”的信息。他是通过什么渠道、什么方式获得的这条信息的?他所看到的罗两峰《元奘取经图》是否有关于吴承恩著《西游记》的题款?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好好的追寻和研究。所以,我们要将金兰的题诗视为考订《西游记》作者的重要线索。即便是历史就没有出现过镌有“吴承恩撰”的《西游真銓》,罗两峰的画也无从查找,这首题画诗也足以证明吴玉搢、阮葵生、丁俭卿等人对《西游记》作者的考证和认定,已为淮安域外的多数人所承认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