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双凤砚”拓片书影

标签:
纳兰性德双凤砚三多咫社拓片 |
分类: 瓣香兰馨 |
纳兰性德“双凤砚”拓片书影

双凤砚原藏于剧作家、文物收藏家罗瘿公书斋,大约在民国十三年罗瘿公去世后,才流落到古玩市场。蒙古正白旗词人三多(号六桥)闻之,出于对饮水词人的仰慕和心仪,期望能收得此砚。郑逸梅《艺林散叶》有一条记载:“三六桥藏文三桥遗砚,颇以未得成容若之六桥双凤砚为憾。”可见他当时之心情。民国十五年,三多终于在北京海王村旧肆中获得他梦寐以求双凤砚,喜之不禁,即捧与同社好友一起赏玩,拓印征题。同社中有清末词学大师谭复堂(献)的学生邵伯絅填《风流子·纳兰容若双凤砚》,词云:虹光腾宝玦,琳琅启,彩翼系人思。问一鞭锦障,卧戈横塞;万篇青玉,键户敲诗。有水处,姓名传画壁,霜雪满征衣。鸜眼泪枯,漫伤禾秀,鼠须锋尽,空老梧栖。觚棱回车近,西清梦,遥想洒翰临池。惆怅旧家风物,华胄冰姿。醉卧香阶,修眉曾捧;赋成春草,绝调难知。回首故园玉树,留伴花时。
三多有姬人名玉并,字姗姗,大兴人,能词善画,著有《香珊瑚馆诗词》,深得三多的宠爱,三多将她安置在西湖“可园”,经常相携漫步在湖光山色中。因双凤砚名极具爱情之象征,故三多托砚于玉并保管,名玉并书斋为“双凤斋”,为其镌刻“双凤斋藏印”,钤盖在他们所藏的书画中。到了民国十九年,三多因爱妾玉并女史病逝而将藏物散去,双凤砚与其珍藏的《原本红楼梦》一道流落到日本,诸名流闻之而扼腕叹息。惟有邵氏题词的双凤砚拓片曾一度被原民国政府印铸局局长曹秉章(字理斋)保存。后传至"咫社"领袖关赓麟的手中。1950年秋,关赓麟向诸社友出示了双凤砚及邵伯絅题词,并以此征题。原民国政府铨叙局局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许宝蘅亦为咫社成员,他看到拓片上“有竹垞、容若两铭,周青士跋,容若但题纳兰款。”,即认为:“自来满人题款无仅署姓而不书名者,且署名罕连姓氏者,铭词亦极庸劣,实赝品也。”(见《许宝蘅日记》1950年9月16日记文)尽管有疑义,他还是依韵填词:“石君谁为友?雕镌就、彩凤效双飞。有侧帽狂生,绸缪古篆;曝书诗老,婉娈题词。算占尽人间风雅事,天下太平时。三百年来,几经尘劫,依然无恙,不受磷淄。流传今何许,愿长伴词客,苦费吟思。留得可园,拓墨玉,研装池。任割取紫云,饶他清润,沾濡彩笔,助尔发挥。遮莫衔将红绶,归向瑶墀”。“咫社”成员王耕木、黄曼生、谢稼庵皆互为倚声,感慨怆然。
后一篇:扎龙观放鹤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