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崑霞《伏櫪行》诗
汪学金辑《娄东诗派》,收镇洋王崑霞《伏櫪行》诗,前有序曰:涞水盐肆畜一老马,相传为相国明珠厩中物,殁后转鬻民间,越四十年,老且病,神骏之气尚存。会稽吴朴庭作《伏櫪行》,和者甚众,余亦赋焉。诗云:男儿四海驰驱不得意,扶桑不驻奔曦轡。百年身世感茫茫,一恸盐车悲老骥。名驹烈士等蹉跎,慷慨谁传斫地歌?商声忽变唾壶缺,感此使我增滂沱。杜蘅香绝铜精死,四十余年东逝水。此日泥塗棧豆间,曩时锦绣沙隄里。骏肉虽消天骨存,流沙万里萦心魂。飙然长鸣骇空阔,紫电怒射愁云翻。世事升沉难逆睹,所悲磨灭成尘土。昭王一去賸空台,黄金买骨终何补?吁嗟莫谓此骥生不辰,银鞍早压平津春。莫言此骥无知己,摇笔乍贵洛阳纸。当年若死故侯家,敞帷朴质穿蝼蚁。祁山峨峨涞水秋,风霜满眼天龙愁。玉山之禾不可遇,岁老气殚何所求?不见朱门文驷厌枣脯,肥死华厩人不数。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是封建社会发生在王公贵族家庭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历史上的纳兰家族由盛到衰的经历,就是一个循此规律,蹈此覆辙的典型。究其根源,有获罪於政治斗争的因素、有籍没於奢侈贪腐的因素、还有败落於子孙无继的因素,三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纳兰家族如《红楼梦》中贾府一样,“忽喇喇似大厦倾”,“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王崑霞《伏櫪行》通过明珠府中一匹神骏名驹转鬻民间的遭遇,从侧面反映出纳兰家族在明珠死后日趋衰败的迹象。
王崑霞名瑸,乾隆三十四年进士,授内阁中书,迁吏部主事,历礼部郎中。其为著名书画家王原祁曾孙。王原祁的父亲王时敏生前与纳兰性德挚友张见阳交好,暮年时曾将所藏书画尽归张见阳,其中有的藏品又被张见阳转赠给纳兰性德。依据这个关系推测,王崑霞应当比较关注纳兰家族的命运,《伏櫪行》诗序所言传说或为事实。王崑霞于书画承其家法,工于画理。所作诗,虽未深造,亦复澄澹可观,有《晚香书屋诗稿》存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