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纳兰性德中进士年份辨
(2013-12-24 14:39:42)
标签:
转载 |
分类: 瓣香兰馨 |
纳兰性德中进士年份辨
李宝山
众所周知,《红楼梦》用“假语村(贾雨村)言”将“真事隐(甄士隐)去”,所以,两百多年来,研红之人都在探索这部小说隐去了的“真事”。曾经影响颇大的就有“纳兰成德家事说”。著名红学家邓遂夫先生在《走出象牙之塔》中对此说和纳兰其人都进行了简单介绍:“‘纳兰成德家事说’,亦称‘明珠家事说’。此说首见于清乾隆年间一些文人笔记类著作,后来多有附会者。此说之核心论点,即认为《红楼梦》一书乃影射康熙朝大学士明珠家事,并谓书中金钗十二,皆明珠之子纳兰侍卫奉为上宾者。纳兰侍卫,即明珠长子纳兰成德(1655—1685),后更名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官一等侍卫,以诗词名世,乃曹寅(曹雪芹祖父)青少年时代挚友。”[①]而《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介绍纳兰性德时说其为“康熙十四年成进士,年十六”。[②]
你看,现在关于纳兰性德中进士的年份,已经不一:邓遂夫说是康熙十二年,而《清史稿》则记为康熙十四年。那么,那个说法是正确的呢?笔者通过一番探寻后,发现以上两种说法都错了,纳兰中进士不再康熙十二年,也不是康熙十四年,而是康熙十五年。证据条列分析如下。
《清史列传·卷七十一》介绍纳兰时说:“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③]这也是史书记载,与《清史稿》的证明力度应该相同。如果只有这一条证据,孤证不立,则不足以说明问题。笔者于是又搜寻出几条证据,来证明纳兰中进士确实是在康熙十五年。
不管是《清史稿》还是《清史列传》,都提到了纳兰性德“乡试出徐乾学(之)门”[④]。那么,徐乾学应该对纳兰容若哪年中进士这件事了如指掌吧。徐乾学的《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中说:“岁丙辰,应殿试……名在二甲,赐进士出身。”[⑤]丙辰即为康熙十五年的干支。此为一证。
既已说到墓志铭,那么再提提另外一个人为纳兰写的碑铭,中有这样的记载:“又三年而当丙辰廷对……以二甲久次,選授三等侍卫。”[⑥]这可以和徐乾学的墓志铭互相印证。
另外,晚清绵阳红学家孙桐生《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叙》中,也提到了纳兰性德中进士的年份:“查进士题名碑,成德中康熙十五年丙辰科二甲第七名进士。”[⑦]孙桐生是查了进士题名录的,其说法之可信度极高。这又是一证。
或许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笔者前文的引文,大都出自《纳兰词笺注》一书。该书的《前言》中有这么一段:“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式,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二十二岁第二次参加考试才考中进士,被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又晋升为二等侍卫、一等侍卫,直到三十一岁去世。”[⑧]妙哉!这段话既能说明了纳兰性德是二十二岁,即康熙十五年中的进士,又可窥见邓先生“康熙十二年进士”的说法因何而来——纳兰性德确实在康熙十二年参加过会试,只不过因病没有参加殿试。而《清史稿》“康熙十四年”的说法因何而误,则不可知。
增订于绵阳师范学院
[①] 邓遂夫:《走出象牙之塔》,见《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作家出版社,2010年12月第8版,第64页注释②。
[②]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转引自《纳兰词笺注》(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411页。该书为繁体竖排本,为方便阅读,引用时径作简体。特此说明,下不另注。
[③] 《清史列传·卷七十一》,转引自《纳兰词笺注》(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413页。
[④] 同注②③,《清史稿》无“之”字。
[⑤] 清·徐乾学:《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转引自《纳兰词笺注》(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414—415页。
[⑥] 清·韩《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神道碑铭》,转引自《纳兰词笺注》(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419—420页。
[⑦] 清·孙桐生:《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叙》,转引自《孙桐生研究》,巴蜀书社,1993年11月1版,第369页。
[⑧] 张草纫:《纳兰词笺注·前言》,见《纳兰词笺注》(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9月1版,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