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闺塾才女宫淡亭

(2013-02-04 20:41:32)
标签:

转载

分类: 瓣香兰馨
原文地址:闺塾才女宫淡亭作者:武维春

    在中国古代,妇女的活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特别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信条,使许多妇女无法迈出家门一步。清初,泰州宫氏家族的才女宫淡亭却从江南泰州远赴北京,在皇亲国戚的纳兰家中做起了闺塾师,她以自己的才情赢得弟子的敬爱,在当时社会可谓一段佳话。

                        形同姐妹

    宫淡亭是泰州宫氏家族的后代,思柏是纳兰永寿的妻子。由于永寿早逝,思柏特邀远在千里之外的淡亭帮她培养子女。纳兰氏是满族名门,当年的满、汉交流以及满人掌握汉语的情况都可以从她们的交往中得到了解,为我们研究古代妇女生活提供了生动个案。

    我看到叶茗写的《纳兰永寿妻思柏》论及宫淡亭,称她和思柏是姐妹,又说宫淡亭是浙江海宁人。真相到底如何?直至我看到乾隆本《合存诗抄》、《诗余合解》,署“淡亭、思柏二氏同著”,才将疑点完全解开。宫氏在序首即说“余系出海陵宫氏”,这就订正了浙江海宁说。序中提到大兄定山(宫梦仁)、八兄恕堂(宫鸿历)对她的影响,他们两位都是泰州名士宫伟镠(老大房)之子。以兄相称,说明宫淡亭和宫梦仁是平辈关系。宫淡亭为宫伟铨(老二房)长女,她的丈夫杨氏是邗江人,英年早逝,她辛苦将孩子哺养成人。

    由于资料的缺失,我们无法确知淡亭和思柏的生卒年。可以考知的是永寿(又作永绶)雍正九年(1731)去世,时年30岁。满族人结婚早,思柏15岁时即嫁给永寿,由此看,永寿和思柏夫妻的年龄应该非常相近。赴京时的宫淡亭年逾花甲,她的年龄约长于思柏30岁。她们两位都是才女,《合存诗抄》、《诗余合解》就是她们两人平时在诗歌方面的唱和之作。她们两人有着相同的命运,这就是丈夫早逝,两人只有抚孤守业,独持培养孩子之重任。

    两位女子相知颇深,在淡亭看来“少司寇永公夫人(指思柏)抚孤守节,雅重斯文,固贤媛文艺中之最著者也”。思柏说“邗江杨母乃海陵宫氏女也,维扬阀阅,海内名媛,远近传节孝之风”。她们两人可谓互相敬重,配合默契。她俩通过诗歌互相倾诉,淡亭在《赠永夫人》诗中说“转叹贤媛未早逢,心如冰雪气如虹”。看到思柏将家庭管理得紧紧有条,淡亭感叹“才德原从学问生”。因为有学问才有管理才干,这是赞美思柏,也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挑战。

    思柏写过一篇《戏作生祭文》,称她们“名虽主宾,实同姐妹”。此文虽是一人署名,但我觉得这是她们讨论的成果,是两位的合作。她们认为与其去世后由别人写“浮词伪语”,不如自己“实道其衷曲”, 她们的关系是“年愈久则气愈合,气愈合则谊愈笃”,她们的感情相依实在难有人匹配,思柏说“汝嗜诗书,我怜文字;汝重贤媛,予钦贞妇;汝勤女红,予厪操作”,10年的相处,其间稍有龃龉,各自就像失了左右手一样。“我两人因不避痴顽,不恤忌讳,戏相为祭,名之曰生祭文,令汝知我意,我悉汝心。并令后之子若孙览斯文或有感于我两人之情好而世世无相忘也。纵令他日者聚散无常,天各一方,不亦生死两无憾也哉!”两位女子这段文字真是痛快淋漓,也是古代文献中难得的真情显露。

                         身世不凡

    泰州宫氏是明初迁居到此的,这个家族仅明末清初就出过十位进士,可见科第之盛。淡亭的从兄宫梦仁曾任福建巡抚、宫鸿历是著名诗人。淡亭之弟宫梦元为康熙已卯科武进士,其家族子弟皆有功名。淡亭的丈夫杨氏由于谱牒缺乏,尚不知其名,淡亭叙述他是关西经略忠献公之后裔,“家传世禄,代有名臣”,从这段话看,门第也不低,想必是门当户对的。

    思柏的丈夫纳兰氏家族更是十分了得,永寿的祖父明珠是名相,他有三子,长子纳兰性德为著名词人,二子揆叙是名宦,三子揆方的妻子是郡主。揆方的曾祖姑是孝慈高皇后,是清太宗皇太极的母亲。揆方夫妻去世早,康熙皇帝做主将二子(永寿、永福)过继给揆叙夫妇。思柏的父亲是正黄旗汉军副都统。这是真正与帝室联姻的名门望族。他们经常得到康熙皇帝的招见,思柏后来追忆“曾记趋朝侍后班,幼龄臣妾觐天颜”,又说“食余御馔曾颁赐”,这写康熙请他们吃饭又赏赐物品。我看到很多资料都说思柏“生有四女,其一女后来做了乾隆弘历的舒妃”,但思柏自叙自己生了六女一男,而不是四女(思柏本人写有《训子说》、《训女说》)。此事暂存疑,待考定。淡亭教的女弟子是否成了乾隆的妃子,这与她教育的成绩本身关系不大,但思柏教育孩子常说到“国恩簪缨”、“皇上圣眷”等语倒是确实的。

    顺便说一下的是当淡亭来到思柏家是在雍正年间,这个显赫的家族是被排斥的。原因是永寿的弟弟永福娶的皇九子允禟之女三格格,他因为亲缘关系,先后支持允禧、允禵谋取皇位,结怨于皇四子胤禛,为雍正所恶,曾被革职。直至乾隆时情况才改变。

    由于她俩的上层身世,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据宫淡亭叙述,她年幼时就开始读《内则》、《女诫》。这两部书主要是讲女性做人的道理,这是常课。《女诫》为班固的妹妹班昭所作,班昭曾帮哥哥写《汉书》,其作品可以说文采飞扬,我认为这对年幼的宫淡亭影响很大,她既学做人特别是做女人的道理,更欣赏班昭的才情,以至于后来能写出很多优秀的诗作。

    淡亭的从兄宫梦仁在明珠手下做事,她的弟弟宫梦熊又与纳兰家族的人同时科考并做官,这两层关系将淡亭介绍到了北京。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