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天风楼夜话------林黛玉的眉与目

标签:
转载 |
林黛玉的眉与目
73年出的人民文学社版《红楼梦》,第三回作:
82年出的人民文学社版《红楼梦》作:
其下有注:罥(juan绢)烟眉――形容眉毛象一抹轻烟。罥:挂的意思。
在以上所列九种版本中,除《杨藏本》红学家冯其庸称其为《梦稿本》外,还有一种重要脂本《列藏本》,未被提到。
周汝昌说:“‘罥烟’一词,你查《佩文韵府》也枉然,那里没有,这是雪芹自铸伟词。(笔者按:罥字,周特意写成“异体”模样:上部是穴,中部是厶,下部是月。愚见即罥字,音义皆一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高者挂罥长林梢”。)因此有些读者‘不能接受’,说是‘不好懂’。我们为它找一个参证,这就在雪芹好友敦敏的《懋斋诗钞》里,他在《晓雨即事》诗中说:‘遥看丝丝罥烟柳’。是形容‘烟柳濛濛’的意态,而雪芹把它用之于黛玉的那种轻烟细柳的眉型――不是浓眉大眼式。这正是自创文学语言,是应当‘接受’的。”
“眉”有七种文本,“目”也有七种不同;在周列出的九种版本中,只有《己卯本》写作:一双似笑非笑含露目
。
周汝昌说:“‘含露目’除了写其目睛的澄澈,还有一层重要意义:其目中常带湿润之光,如含泪点,此则特写黛玉的意态,并寓‘还泪’一义在内。所以下面方紧接‘泪光点点’一句,――否则,黛玉此时初来,并未哭泣,何言‘泪光’?泪光即含露的再一笔钩勒。雪芹的这种心思艺术,总是有其独到之处,却难为粗心人所解,必定改成一个‘含情目’,只认为‘情’字通顺,而不知其已落俗笔了。”
2004年,周汝昌先生耗费其56年心血的精校本:【八十回石头记《红楼梦》】问世。(笔者按:该书为横排本。)在序言中,老人家写道:
“雪芹的文心笔意,处处有其特点特色,我辈常人,很难尽窥;一涉异文异句,若觉‘陌生’,便很易追求‘文从字顺’,‘习惯自然’,这便要陷入‘一般化’的误区,而将这部奇人奇笔‘校订’得尽归平淡无奇,与人无殊了。比如黛玉之眉与眼的形容,雪芹下了‘罥烟’和‘含露’二词,这是他的文学语言,他的创造,但一到俗眼,便立即被妄改为‘笼烟’和‘含情’了!弃真昧真,逞假扬假――全书类此不胜枚举。……我把正确的‘罥烟’一词说与一位高校教师听,反应是‘难以接受’,太不通俗。”
该书第三回状黛玉眉与目之句定格为:
页下有注曰:“‘罥烟’,形容柳色之词,雪芹好友敦敏咏柳五言诗,即首用之。凡改他字者皆妄笔。”“‘名花照水’,写黛玉总不离水,与八十回后结局有关最须留意。”
甲戌本: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己卯本: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笑非笑含露目。
庚辰本:两湾半蹙鹅眉,一对多情杏眼。
戚叙本:两湾似蹙非蹙罩烟眉,一双俊目。
列藏本: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以上五个本子,这两句没有完全一样的,比较接近一些的,是‘己卯本’。”
“又如在《石头记》里最为复杂的句子,无过于第三回从宝玉眼里看黛玉的一段文字了,因为这段文字早期的《石头记》抄本无一相同,只好把它全部排列起来以见全貌:
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
从上列这些文句来看,我认为列藏本的文字是正确的。”
此本第三回“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句下朱批:“眉目奇”。句上朱笔眉批:“写黛玉眉目两句,各本皆误,惟列藏本为正确,可见古本之重要也。亦可见仅凭一二种脂本,尚不能解决问题,必须汇集众本,方能尽收其胜。至于称脂本为伪本之说,其谬稍按事实,则昭然可知其妄矣!”回后校记又曰:“此两句各本歧异甚大,此处据列藏本校改。为便参考,兹将各本文字移録于下:……”(详略)
林黛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因为,人们实在难以忘怀林妹妹的眉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