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着色相妙写真

(2012-05-14 12:53:36)
标签:

背面美人

谢之光

周海崟

周昉

苏轼

分类: 文苑摘枝

   

不着色相妙写真

 

不着色相妙写真
天风上人临摹《仕女背影图》

 

     博友周海崟(天风上人)先生平生爱画,尤其是对海派画坛怪杰谢之光的画作情有独钟,由鉴赏、收藏、发展到临摹,可谓到了痴迷的程度。谢之光的绘画题材广泛,对山水、花鸟、人物均有涉猎,又别出机杼,自成一家风骨。天风兄也尝试着临摹这些题材。也许他谙悉谢老的绘画技法和特点,虽学画时间不长,却日臻渐熟,颇得谢老绘画之精气和神韵。最近,笔者看到他发在博客里的一幅临摹谢老的《仕女背影图》,感觉色彩淡雅、线条流畅、画面上的人物裙带飘拂,风姿绰约,楚楚可人,与谢老原作并无二致。看到这幅画,不由得想起了为清代大文学家袁枚所称道的一首题画诗,即陈楚南题的《背面美人图》:

 

美人背倚玉栏干,惆怅花容一见难。

几度唤她她不转,痴心欲掉画图看。

 

我以为在天风兄的画幅上,题上这首诗是最合适不过的。陈楚南的诗句词意新峭,思致殊巧,由美人阿娜多娇的背影,生发出要一睹芳容的怪诞想法,先是要唤画中人转身,继而又要把图画翻过来看。所以,袁枚称陈诗风趣犹如“孩子语”。

    据说,仕女图中以“背面美人”为题材的画最早出现在唐代,首创者是善画贵族妇女的宫廷画家周昉。以往的人物画一般都通过正面描绘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但是周昉却创造性地通过人物背影的勾勒,让欣赏者除能领会到画面本身的直接意义之外,还留有想象的余地,通过人的形体、衣着、发饰等方面,感受到画中人的容貌和神情,收到极为传神的艺术审美效果。周昉画有一幅《背面欠伸内人》,流传到宋代,深得大诗人苏轼的赞赏,题诗为《续丽人行》。诗云:

 

深宫无人春日长,沉香亭北百花香。

美人睡起薄梳洗,燕舞莺啼空断肠.。

画工欲画无穷意,背立东风初破睡,

若叫回首却嫣然,阳城下蔡俱风靡。

杜陵饥客眼长寒,蹇驴破帽随长安。

隔花临水时一见,只许腰肢背后看。

心醉归来茅屋底,方信人间有西子。

      君不见孟光举案与眉齐,何曾背面伤春啼。

 

    《丽人行》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名篇,描写杨贵妃兄妹及其他贵妇人於曲江郊游的情景。苏轼故意把周昉所画的那位背立欠伸美人设想作杜诗中的人物,故称作《续丽人行》。

    诗中描写杜甫蹇驴破帽入长安,无意间于隔花临水处见到一位宫中丽人的背影,通过她慵懒的身姿想象出她娇媚嫣然的容貌,并透视出她内心的伤春情绪。全诗纵意自如,想象真切,把宫中贵妇人那种空虚无聊的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

    受周昉画和苏轼诗的影响,“背面美人图”成了历代画家、诗人创作和题咏的热门题材。明代诗人高启《题背面美人图》:“欲呼回首不知名,背立东风几许情。莫道画师元不见,倾城虽见画难成。”画中人姿态旖旎,风情无限,可想象其容貌之美,即使画师见到也难以画成。明代诗人谢榛《题背面美人图》:“无那琵琶曲,重弹调转凄。自伤倾国色,故作背人啼。态液秋光冷,长门月夜低,流莺何意思,飞过掖庭西。”不仅描绘人物所处的环境特征,还揭示了人物内心深处细腻的思想感情,显然又是一首表现宫怨题材的诗。清代诗人赵翼也有一首《题周防背面美人图》七言二诗,其中有“亭亭背立碧栏杆,不见蛾眉见蝤领”、“千呼万唤头不回,令人想杀姿容靓”、“何哉此图含毫邈,不着色相妙写真”、“取意乃取返照景,瞻之在后美绝伦”等诗句,对周昉绘画的中的藏与露、虚与实、疏与密等艺术处理手法甚为赞叹,认为绘画中藏处多于露处,虚实相互生发,给读画者的想象留下了悬想的空间。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张大千也喜爱和擅长画“背面美人”,据郑逸梅先生在《林下烟云》一书中介绍说:“现代画仕女,给我印象很深的,乃张大千所绘的背面美人,水墨不着色,在几根线条中,突出体态和神采,不必具眉之秀,目之媚,脸儿的姣美,而秀媚姣美自在观者的想象中涌现着,为之玩索不尽。”中央文史馆馆员王耒曾题张大千《背面美人画扇》三首,写得也相当有趣,现录于下:

 

由来声价煽蛾眉,不属文人即画师。

尽态极妍留背影,使令嫫母亦西施。

 

京兆张郎画绝工,熟知万事转头空。

故教不识庐山面,花貌常存想象中。

 

劝君老眼忍模糊,遮面琵琶不用呼。

留得秦娥团扇在,权看背立欠伸图。

 

    第一首称大师通过背影的勾勒能把嫫母画成西施,虽有有戏谑的成分,但实际上是称赞他的绘画技法出神入,精妙绝伦。第二首是说大师的绘画是以虚写实,以身显容,布局设迷,妙趣横生。第三首是提醒欣赏者在审美过程中不要忘乎情性,做出袁枚所说的类似“孩子语”的举动,并说明大师的手法是继承周昉的《背立欠伸图》。

    自唐周昉、宋苏轼以降,尽管历代都有画家在画“背面美人”、有诗人在为其题咏,但至今依然有人热衷于创作这样的题材,因为其所表达的艺术效果,始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谢之光的画是如此,周海崟的画亦是如此,可见创造性艺术的魅力无穷。   

    看到天风上人的临摹画作,我在他的博客里留言,引发了他要再临摹一张的兴味,并准备画成后送给我,我也期盼着能早日得到他的这件水墨丹青,去领略“千呼万呼头不回”的审美感受和“不着色相妙写真”的审美情趣。 

 

不着色相妙写真
谢之光《仕女背影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