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文采风流张见阳

(2011-09-05 10:50:42)
标签:

张见阳

纳兰性德

曹寅

曹鋡

丰润

杂谈

分类: 瓣香兰馨

文采风流张见阳

 

董宝莹

 

转载:文采风流张见阳

 

     清代康熙年间,丰润出了一位在画苑名重一时的人物,他就是原籍丰登坞镇张家庄、后居北京西山的工部尚书张自德之子张见阳。

    张见阳字子敏,名纯修,官招民县知县、广东督粮道、广陵署江防同知、庐州府知府。他的父亲张自德文采出众,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考中进士。张见阳也是才艺超群,书画诗文俱佳。关于他的画艺,清代绘画著述《国朝画识》称其"性温厚博雅,画得北苑南宫之沉郁,兼云林之飘淡,尤妙临摹,盖其收藏颇多,故能得前人笔意。书宗晋唐,更善图章"。他的作品见载于《图绘宝鉴续纂》、《八旗画录》、《清画家诗史》等。张见阳绘画作品及相关资料传流不丰,但是仅存作品显现的清劲笔力、幽深意境,在文坛画苑仍广受赏誉。其中还表现出的重要一点,--那就是他与曹雪芹祖父曹寅的画缘情根从一个角度揭示出曹雪芹的家世祖籍问题,引起红学界专家学者的注意。

    其中首当提出的是《楝亭夜话图》,它是体现张见阳与曹寅画缘情根的第一件。这幅画绘于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秋。当时经常到曹寅江宁织造府中访晤做客的张见阳,正在庐州知府任上。张见阳这次造访,恰逢江宁知府施世纶(小说《施公案》中的人物施不全)巧至,三人秉烛夜话于织造府中的楝亭之内。这个楝亭是曹寅因父亲曹玺任江宁织造时在这里栽植的一棵楝树而建造的,张见阳深明这之中含蕴着的曹寅对父辈先人无限怀念敬重之意,于是遇景生情,即兴作画,摹写当时情景。画面上绘楝树、丛竹、厅、文石,衬之以苍凉的夜月、岑寂的庭院。厅舍之中,置烛台;烛台周围,三人共话。这三人即是曹寅、施世纶与张见阳。三人之外,有小童静侍于侧。画幅之上,有张见阳题署的"楝亭夜话"四字遒劲楷书。卷后有曹寅、张见阳、施世纶及当时学界名流顾贞观、王概、王耆、王方歧、姜兆熊、蒋耕渚、吴之禄、李继昌等十一人的题诗。题诗之中,有的描述楝亭夜话的美妙情景,如张见阳诗句"……楝亭灿烂遮台榭,紫光灼灼映玉斝;佳肴罗列兼酥炙,二三好友谈清暇;篁篁钟鼓不须借,姜桂真香胜兰麝……明月东升亢宿亚,肝胆照人忘深夜……"有的叙述夜话三人的真情挚意,如曹寅诗句"……庐江太守访故人,建康并驾能倾倒。两家门第皆列戟,中年领郡稍迟早。文采风流政有余,相逢甚欲抒怀抱。于时亦有不速客,合坐清严斗炎熇……交情独胜张公子,晚识施君通纻缟……"有的称赞张见阳绘制《楝亭夜话》的构想与妙艺,如顾贞观的诗句"……水月蒙蒙楝花谢,倏然坐我草亭下;过江人物最风流,千里相思劳命驾;细看此会乃奇绝,自是张侯墨浪花;张侯胸中无点尘,古林疏篁隐台榭;是间聊何当丘壑,余子谁堪共杯斝;小童侍立玉雪清,话久倦听浑欲炙……"

    《楝亭夜话图》与三人夜话之事在当时文坛传为佳话。这幅《楝亭夜话图》受到曹寅全家以及许多社会名流的称颂赏识,传流至今,藏于吉林省博物馆中,成为曹雪芹家世研究的珍贵文物。

反映张见阳与曹寅画缘情根的第二件绘画作品,是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临摹的米元晖《五洲烟雨图》。米元晖(1085--1165)一字尹仁,名友仁,襄阳人,宋代著名画家,其作品仪态浩淼,气势恢弘。《五洲烟雨图》为代表作。张见阳仰慕米元晖绘画的笔力神韵,深求苦探,得其要领精蕴,因此临摹的《五洲烟雨图》不仅形似,而且神通,人以为奇。这年夏,江宁使院毛际可(字会侯,号鹤舫,大文学家)将这幅画带到江宁织造府,向在场的诸位贤达名流展示。曹寅正在场,为之作《辛己孟夏江宁使院鹤舫先生出张见阳临米元晖〈五洲烟雨图〉遍示坐客命题,漫成三断句》。诗云:"山云濛澒树无根,元气淋漓不可扪;欲斗虎儿扛鼎力,祗应墨法识真源。螣蛇无足鼯多趾,已觉风流过汉阳;我亦蹒跚负奇癖,短衣徒手逐黄獐。百年文酒西轩会,素领苍颜半坐中;顾盼独谁东向笑,五洲烟雨片帆风(时鹤舫将东归)。"述说了他本人和在场宾朋对张见阳这幅临摹之作的赞赏与青睐。

 体现张见阳与曹寅画缘情根的第三件画作,是他的《墨兰图》。曹寅深为这幅画的意境所感染,并为之题写了一首《墨兰歌》:"折扇鄣风花向左,鸾飘凤泊惊婀娜。巡枝数朵叹师承,颠倒离披无不可。潇湘第一岂凡情,别样萧疏墨有声。可怜侧帽楼中客,不在薰炉烟外听。盛年戚戚愁无谓,井华饮处人偏贵。饧桃敢信敌千羊,孤芳果亦空群卉。张公健笔妙一时,散卓屈写幽兰姿。太虚游刃不见纸,万首自跋那兰词。交渝金石真能久,岁寒何必求三友。祗今摆脱松雪肥,奇雅更肖彝斋叟。"曹寅在这首诗中除称赞了这幅画的内容和艺术功力外,还特别深情地述说了他与张见阳同一位著名满族诗人纳兰性德的真挚友谊和笃厚感情。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他是张见阳与曹寅真挚情缘的一个聚中折射点。纳兰性德是清康熙十五年进士,好读书,善骑射,诗词皆有成就,词尤突出,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有《饮水诗词集》、《侧帽词》、《通志堂词》,诗集《通志堂集》传世。纳兰性德是曹寅青少年就有交谊的好友,他们同出于座师徐乾学门下,同为康熙帝的御前侍卫,相互有频繁的诗文交往和炽烈的感情交流。曹寅的《楝亭图》遍征题咏时就得到了纳兰性德题写的《楝亭词》和《曹司空手植楝树记》。张见阳与纳兰性德的结识,缘于曹寅介绍,更起于曹寅与纳兰性德间已形成的友谊。张见阳与纳兰性德的接触中,又特别情投意合,后还结拜成异性兄弟。不幸的是纳兰性德30岁便英年早逝。这让张见阳和曹寅十分怀念和痛惜,他二人一有聚晤,便有讲不完的对纳兰性德追怀感思的话语。张见阳喜画兰花,那以后他每画一幅就在上面题写一阕纳兰性德的词。曹寅看了,对张见阳内中情愫,心知肚明。于是在为张见阳《墨兰图》题写的《墨兰歌》中特意点出:"(他)每画兰,必书容若词。"曹寅本人,则在与张见阳唱和的诗词中总要情不自禁地写出许多令人感动的怀念纳兰性德的诗句。例如在前面一首《题楝亭夜话图》中,曹寅写道:"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姣好;马曹狗监共嘲难,而今触痛伤枯槁……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小字几曾知?斑丝廓落谁同在?岑寂名场尔许时。"在《墨兰歌》中,曹寅又写道:"太虚游刃不见纸,万首自跋纳兰词。交渝金石真能久,岁寒何必求三友。"均可见一斑。张见阳对纳兰性德的感思除绘画诗文之外,还见之更具体的行动:含痛整理了纳兰性德的遗作,刊刻了《饮水诗词集》使之流传,即为其一。

    围绕着纳兰性德,我们看到了张见阳与曹寅画缘情根中闪烁着的一支让人感慨、让人激动的花朵。

    要说张见阳与曹寅的画缘情根,还有更深的一层原因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个原因见诸于收藏在上海博物馆的《张见阳小像》。这幅"潇洒出尘姿"的张见阳坐像旁边,查士标、梅庚、毛际可、姜辰英、纳兰性德、曹寅、曹鋡等学界名流,都有诗词题跋。其中丰润曹鋡的题诗是"□□天神玉为骨,知君原是再来人。小山丰度无前古,荀令风流有后身。万卷奇书凭笑傲,千秋大业见经纶。紫芝眉宇时相对,解我胸中十斛尘。"最令人注意的是题诗落款:"诗请荀翁老表弟粲正,松茨曹鋡。"这之中的"荀翁"表明张见阳还有一号叫作"荀×"。后面的"老表弟",则表明曹鋡与张见阳的先人还有一层姻亲关系,并且曹鋡年龄长于张见阳。曹鋡是丰润曹氏十四世,字冲谷、松茨。曹寅称曹鋡为"冲谷四兄"、"松茨四兄",幼小之时曾在祖籍曹鋡家中久居,对那里景物、家事都极熟悉,所以对祖籍曹鋡家与张见阳家的姻亲关系,自然也会知悉。这层关节,在曹寅与张见阳血浓于水的画缘情根中,肯定会起着一种纽带的作用。

    说到张见阳与曹寅的画缘情根,还有一段历史应该追溯考研。那就是,两家祖上都是明永乐间卜居丰润的。张家的原籍是山东枣林庄,明永明初迁民于丰润县丰登坞镇一带,在镇西五里建村张家庄。曹寅先祖曹端广原籍江西南昌

 武阳渡,随兄曹端明北迁落籍丰润县咸宁里八甲。三十多年后又出关,迁到辽宁省铁岭卫,但与祖籍族人并未隔断联系。后金天命四年(公元1619),曹寅曾祖曹世选、祖父曹振彦在清兵攻下铁岭之后被掳,成为正白旗的包衣奴隶,以后随主子转战有功,有了官职。十年后张见阳父亲张自德与曹寅祖籍的曹邦一同被攻入关内的清军掳到辽东。根据《浭阳曹氏族谱》记载,曹邦因(曹寅祖父曹振彦等)彼地原有族人引荐加入正红旗,后又授职他赤哈哈番。一同掳去的曹家姻亲张自德加入正白旗(与曹寅家同在一旗),后官至工部尚书,受到的也是曹寅祖父曹振彦等的引荐,完全是情理之中。事情说到这里,首尾两端的彼此关联、相互印证关系,就极为明显了:先人引荐是张见阳与曹寅画缘情根的前因和基础。从另一角度说,张见阳与曹寅的画缘情根,也进一步印证了,那种患难相助的"引荐",必在无疑。

    张见阳与曹寅的画缘情根,是丰润历史文化深层隐隅里的重要一笔,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曹雪芹祖籍丰润的历史真实。

    参考文献:

    周汝昌先生《红楼梦新证》

    张一民先生《从张见阳小像看曹雪芹祖籍丰润》

                                                       转自《丰润文化名人》 

转载:文采风流张见阳
转载:文采风流张见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