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剑锋冷然
剑锋冷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762
  • 关注人气:2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则徐在淮阴

(2011-05-26 15:32:08)
标签:

林则徐

淮阴

河工

救灾

杂谈

分类: 淮楚流韵

林则徐在淮阴

 

林则徐在淮阴

 

    林则徐不仅是禁烟御敌的民族英雄,而且是精于治水的行家。他多年做地方官,曾先后在浙江、江苏、河南、山东、广东、新疆等地督办河务,留下了彪炳青史的政绩。他的足迹也涉及到历史上被称为“洪水走廊”的淮阴。

    清道光十二年(1822)十二月,林则徐曾到清江浦就任淮海道,但为时不及一月,又到苏州升任江苏按察使。时间虽短,但林则徐清对淮阴的交通、漕运、盐政、河务、灾情、民生等问题进行了考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以后的官任上,他时时关心着淮阴地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道光四年(1824)十二月,洪泽湖堤坝溃决,十余州县被水淹没,由于泄洪,淮河水位下降,漕运受阻。五年三月,道光帝下旨,命林则徐赶到清江浦督修南河堤工。其时,林则徐正在福建家乡为母亲病逝居丧守制。根据当时的礼仪和习俗,汉人官员丧父丧母,必须在家守制三年才能复官。但是,林则徐考虑到河工关系国家的漕运和黎民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毅然身著素服,不用顶戴,离乡北上,第二次来到淮阴。

    林则徐於五月十八日到达高堰六堡,即在工地上设寓驻扎。他几乎天天外出查工,逐段勘验。“工长万丈,盛夏烈日,日必一周,与僚佐孜孜讲画,毫无倦容”。下雨天也坚持查看,“徒步泥泞中”,修堤的民工竟忘掉这是一位三品大僚。秋季,河工告竣,但林则徐因刻苦行事,过度劳累,不幸痁疾发作,只得回籍调治。

    林则徐再一次来淮阴是在道光十一年(1831)七月,他从河南卸任赴南京任江宁布政使,途径清江浦换舟时,视察了里下河水灾区。见到民田庐舍在巨浸之中,大动恻隐之心。八月抵南京后,遂提出“倡捐、煮赈、资送、留养、收孩、瘗棺、捐衣、劝粜、养佃、典牛、借籽种”等十多条措施,以作权宜之计解决苏北灾荒。随即,他不辞劳苦,又来到淮阴、淮安办理赈抚事宜,从苏州、无锡等地调来大批粮食,挨家挨户进行赈济。

    道光十二年(1832)秋,苏北淮扬一带因洪泽湖猛涨,村庄田禾被淹。九月十五日有发生桃源县(今泗阳县)监生陈端、生员陈堂等土豪劣绅破坏官堤一案。此时,身为江苏巡抚的林则徐正在金陵入闱监临乡试。警报传来,他心急如焚,不待文闱撤帘,立即启程赶到清江浦,一面严讯毁堤要犯,一面查勘水势,指示各堤筑坝,抗洪抢险。在湖涨消落后,又安排生产,使“下河得以种麦”。这就是林则徐最后一次来淮阴。

    林则徐几次来淮阴的时间虽然都很短促,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永存的清名,受到百姓的拥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