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书于涟水的存世作品

标签:
米芾书法墨帖涟水杂谈 |
分类: 淮楚流韵 |
米芾书于涟水的存世作品
米芾任涟水军使虽仅有两年(1097—1099年),但留下了大量的书法和诗文作品。可以说,这一期间是米芾创作的盛年。
暨南大学书法篆刻研究室主任曹宝麟先生对米芾研究最力,成果最著。他发表在荣宝斋出版的《中国书法全集》(米芾专集)中的《作品考释》,对存世的米芾手迹、墨帖进行了详细的考订,并系之以年。其中书于涟水的作品就有二十一幅。现简介如下:
一、久违贴
行书。凡八行,共五十二字。此帖疑是赴涟水任时所书。存于宋搨《绍兴米帖》,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芾啟。久違,每深景仰,驅馳在途,合幹典謁,而股瘡難垂足,或能解帶下舟,得少占晤爲幸。同官皆未參識,不敢屈下舟也。謹奉狀。芾再拜。
二、伯充帖
纸本,行草书,信札一则。凡六行,共五十二字。高27.8×39.8厘米。写於绍圣四年(1097)十一月廿五日,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文:十一月廿吾(五日),芾頓首啟。辱教,天下第一者,恐失了眼目,但怵以相知,難卻爾。區區思仰不盡言。同官行,奉數字,草草。芾頓首。伯充台坐。
三、南山帖
行书。凡七行,共五十三字。存於宋搨《绍兴米帖》,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賦頓首再拜。南山松楸,所托知幸,知幸。招隱乃寺家,僧無居處,在州門徒遂絕。黃君若闡成而去,願給之,使安存也。悚不悚不,芾頓首再拜,
四、春和帖
纸本。行书。凡九行,共五十八字,高三十•五厘米。写於元符元年(1098)春。
释文 芾頓首再拜。春和,政事之暇,起居何如?芾幸安。春入沂水,想多臨覽之樂。只尺何時從公遊?臨風引向。謹專人奉狀,不宣。芾頓首再拜。知府大夫丈麾下。
五、贶豉帖
行书。凡十三行,共八十九字,写於元符元年(1098)三月后。存于宋搨《绍兴米帖》,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芾啟。披山信,字字古勁可喜。仍貺豉,感愧,地遠何煩也!天唘若舟行,尚冀能枉一舍過我,出陸自天長,攀仰而已。欲奉啟,恐已行,即未告,致懇懇。赤髭何在?因風及之。片瓦可得,且無魔爾,呵呵!浮玉下語,未曉,批及。專人。芾和南。宣如來。
六、捕蝗帖
纸本,行书。书札一则,凡十三行,共106字,高30.2×46.4厘米。写於元符元年(1098)六月,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文: 芾頓首再拜。承清問,屬邑捕蝗海浦,方暑,恭惟勞神。弊邑上賴德芘(庇),幸無蝗生,而雨沾足,必遂小豐。聞海境去弊境百里已(以)上,曾有些小,今已靜盡,亦恐民訛,不足信也,近有《秋祭文》,上呈,可發笑。魯君素謗芾者與薛至親,一體加毀。幸天恩曠蕩,盡賴恩芘及此,愧惕愧惕。芾皇恐。
七、中伏帖
行书。凡七行,共五十一字。故宫博物院藏。写于元符元年八月,存宋搨《绍兴米帖》。
释文 中伏,芾皇恐。入伏日有雨,淒然如秋,山齋林齋皆虛曠,蒼石流水,足度暇日,每懷同好,無與共筆研間者,臨風惘惘。芾皇恐。道祖人英。
八、中秋登海岱楼作
纸本,草书。凡十行,共七十九字。高26.8×43.3厘米。写於元符元年(1098)中秋,日本大阪藏。
释文:中秋登海岱樓作
目窮淮海兩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俢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字好,信書亦一難事!
目窮淮海兩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俢月戶,桂枝撐損向東輪。
九、亭观帖
行草书。凡七行共五十四字。写于元符元年八月。存宋搨《英光堂帖》。
释文:新創亭觀之盛,又非海岱比也。寶月觀用觀風,樓基高出雲表。詩曰:濁盡塵難掩,光分逐露圓。香清得桂子,珠瑩墜花鈿。求一篇,見海月處也。
十、焚香帖
纸本,草书。凡六行,共三十五字。高25×333厘米。写於元符元年(1098)秋,今藏日本大阪。
释文:
十一、元日帖
纸本,草书。凡十行,共七十五字。高26.8x43.3厘米。写于元符二年(1099)元旦,今藏日本大阪。
释文:
十二、葛德忱帖
元纸本,行书。信札一则。凡二十行,共一五八字。高25.4x78.6厘米。写于元符二年(1099)五月四日,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文
十三、梅惇帖
行草书。凡十行,共六十九字。写于元符二年(1099)六月前。存明搨《停云馆帖》。
释文:梅惇奉議部授漣水,何處人,非子中甥乎?告詳問以告,中間紛紛,了無事,蓋子中不留,遂皆痿蕤。昭代有此老,不能與人爭。若得(按二字有互換記號)在杞時,又須廝論也,芾頓首。人聞之有保老友者不?
十四、葛叔忱帖
草书。凡十一行,共九十七字。写於元符二年(1099)六月前,存明搨《停云馆帖》。
释文:葛叔忱家計如何?何人經理?子弟成長不?莫且依邵氏過不?邵氏而子弟生事如故不?令人念之。白老住院隨小師在丹徒安否?久不得好矣。白沙有何舊人?子平所苦何疾?得宣城,佳郡也。然既以疾辭,莫難便拜命不?須且辭浼也。度過山陽,或入一見之。
十五、陋邦帖
凡十八行,共一百零四字。写于元符二年(1099)六月前。存宋搨《绍兴米帖》,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芾頓首。陋邦幸得君子與游,未良款而行役相仍。前者引舟北去,瞻望行色,心目淒黯。真、揚、楚、泗必節節得人,甚恨!差人不多,不乏用否?劉泗州必未到,到則不患此矣。楊浩竟以取二分預貢,趙正在二分之外,所謂一優一否也。謾知悉。老友侄米芾頓首再拜。宮使朝議丈。
十六、送陈觉民诗
绢本。凡十五行,共一四一字,写于元符二年(1099)六月。
释文: □□□□□數惡詩上呈送陳建州覺民
七年烏帽抗黃塵,書錦歸來世又新。
若過武夷山下看,人間不太敝精神。
□ 頭何慕久京華,靜寫黃塵眼界花。
萬寶精神在風月,好詩追取不須賒。
陳詩首唱雲:
汨汨塵埃閱歲華,青山相見認空花。
清淮風月元無價,慿仗詩翁為我賒。
又一篇雲:
長淮千古自流東,六月城頭日日風。
天際玉潢無出處,夜山圍在月明中。
絕唱,近為之刻而不復和。
十七、吾友帖
纸本,草书。凡十行,共九十字。高26.8×43.3厘米。今藏日本大阪。
释文:吾友(“必”點去)不易草體?想便到古人也。蓋其體已近古,但少為蔡君謨腳手爾!餘無可道也,以稍用意。若得大年《千文》,必能頓長,愛其有偏倒之勢,出二王外也。又無索靖真跡,看其下筆處。《月儀》不能佳,恐他人為之,只唐人爾,無晉人古氣。
十八、参政帖
纸本,行书。凡三行,共二十七字。高23.9×12.2厘米。今藏上海博物馆。
释文:蘇太簡參政家物,多著“邳公之後”、“四代相印”,或用“翰林學士院印”。芾記。
十九、陈揽帖
纸本,行书。信札一则。凡六行,共五十四字。高25.9×20.8厘米。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文:昨日陳攬戢戢之勝,鹿得鹿宜,俟之。已約束後生同人,莫不用煩他人也。軫之只如平生。十官如到部,未緣面見,欲磬紳區區也。芾頓首再拜。
二十、通判帖
清行书。凡十四行,共八十一字。存清搨《三希堂法帖》。
释文:
二十一、衰迟帖
行书。凡十四行,共一百一十四字,写于元符二年(1099)十月。存宋搨《绍兴米帖》,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以上米芾手迹、墨帖都可以找到图片,建议涟水县政府在县五岛公园内米公洗墨池畔,建一碑廊,将米芾书於涟水的作品镌刻展示,让涟水民众一睹米芾书法艺术的风采,也为涟漪湖增设一个新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