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在北京海淀区上庄村出土了九件纳兰家族墓志,其中有一盒蒋庭锡“拜撰”、史贻直“书丹”、张廷玉“篆盖”的《永公墓志铭》。永公即纳兰永寿(1702—1731),字仁山,别号是观居士。他是清初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孙子,揆方的嫡子,揆叙的嗣子。历任佐领、副都统、一等侍卫、礼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等职。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和父辈的影响,永寿七岁能作径尺书,挥洒奇特,九岁工诗文,有神童之目。入仕以后,公余之暇,整理父辈藏书,披览不倦,编成《兼牧堂藏书目》,并利用这些藏书辑刻成《事物纪原补》。永寿虽生于贵胄,有颖异之才,但身体羸弱,命运与其伯父纳兰成德相似,英年早逝,享年仅有三十。
《墓志铭》记述墓主的生平事迹,有介绍了永寿的妻室情况,但过于简略。称永公“配关氏,正黄旗汉军副都统含太公女,诰封一品夫人。”,又有“公性至孝……自嗣文端公(揆叙)后,与夫人关氏奉事太夫人(耿氏),先意承志,曲得其欢心。太夫人尝顾而喜曰:此我佳儿佳妇皆蒙圣恩赐也。”仅此而已。笔者所知,永寿妻不仅是孝女,而且是才女。
嘉庆九年,铁保辑《熙朝雅颂集》,收录了兵部侍郎永寿妻写的诗作九首,称作者名思柏,著有《合存诗稿》。检索柯愈春编著的《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著录《合存诗稿》三卷,为宫淡亭、宫思柏二人合撰,前有淡亭、思柏序,皆作于乾隆三年(1738),《诗稿》亦当此时所刻,中国国家图书馆有收藏。依据二人的序,知作者为姐妹,系出海宁宫氏。淡亭属长女,思柏属次女,姐妹二人曾居故大学士明第中读书。
满族早期文献对人物姓名著录不甚讲究,如称“瓜儿佳氏”为“关氏”或“官氏”;称“性德”为“兴德”或“星德”,率取音近而已。所以,《墓志铭》中记载的永寿妻为“关氏”,实际上就是“宫氏”。“关”与“宫”亦语音相近也。
《熙朝雅颂集》只收思柏的诗,而未收淡亭的诗。只因《熙朝雅颂集》是八旗人诗歌总集,因宫淡亭嫁给了在礼部做官的“哲人杨君”,杨君系扬州人,应当是汉人,所以,铁保未收她的诗。而宫思柏嫁给了永寿,永寿隶满洲正黄旗,所以铁保视其为满族人而选了她的诗,尽管她在未婚之前,来自于浙江海宁,是地地道道的具有汉族血统的女子。
思柏的诗具有传统女性伤春悲秋的缠绵之感,自然协律,原质天真,意境优美,情韵俱生。称其为才女不为过,可叹的是,其因丈夫早逝而守寡,所谓“人间更有黄泉别,鹊去桥空可奈何?”,即抒发了她心中悲哀,其命运与沈宛又何其相似。
附:思柏诗九首
赋得红绽雨肥梅和祁江杨恭人韵
膏雨催梅发,新红色倍鲜。
冠时标众色,烟步领群妍。
淑气传香满,春霖濯锦偏。
凌寒从傲骨,桃李莫同伶。
新
秋
气爽凉初至,更阑暑渐清。
秋窗闻雁早,梧叶堕风轻。
夜静蛩相语,天高月自明。
烦蒸从此涤,坡卷惬幽情。
感
时
迎春才罢倐春残,榴火杨烟暑又寒。
精卫填波何日尽,杜鹃啼血几时干。
家庭留我燕云冷,泉路寻君蜀道难。
四序凭他多景色,愁风惨雾可能看。
秋
萤
腐草无端得幻形,竹间花底见秋萤。
平池映去天流火,团扇招来月带星。
飞逐晚风偏熠熠,湿残如露更荧荧。
隋家有苑今何在,不及书帷数点青。
秋
雨
试听秋窗雨,萧条下井桐。
吹来秋阵阵,不是落花风。
秋日忆亲
忽忽新秋至,罗衫觉晚凉。
严亲边塞远,谁与送衣裳。
新
荷
出水清如许,临风半吐时。
若从尘垢染,那得见新姿。
七
夕
渺渺天河风浪多,一年一会尚蹉跎。
人间更有黄泉别,鹊去桥空可奈何?
芍药开盛有感
芍药年年谢又开,如何君去不归来。
愁红怨绿无消息,忍向花前酹一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