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见阳与曹寅的交往看曹雪芹的祖籍
在曹寅所结交的朋友当中,张见阳是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他的身世与曹寅的身世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我们通过考查张见阳和曹寅的交游,或许能找到关于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籍进行研究的线索和考证材料。
张见阳名纯修,字子敏,其号见阳。因以绘画擅名,见载于《图绘宝监续纂》、《八旗画录》、《清画家诗史》。他和曹寅的关系非同寻常,尤其是在张见阳任广陵署江防同治和庐洲知府期间,经常作客于江宁织造府。曹寅十分欣赏张见阳的画作,曾为他所绘的《墨兰图》、《五洲烟雨图》、《楝亭夜话图》题诗。张见阳也曾协助曹寅征请蓍宿名流为其记载家藏故事的《楝亭图卷》题咏。他们又同是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挚友。张见阳曾与纳兰性德结为异姓兄弟,在纳兰性德去世后,为其整理诗词遗作,刊刻成《饮水诗词集》。曹寅与纳兰性德同学于座师徐乾学门下,又同任康熙皇帝的侍卫。故张见阳和曹寅在一起,总要提到纳兰性德。曹寅《楝亭诗钞》中有“太虚游刃不见纸、万首自跋纳兰词”、“家家争唱饮水词,那兰心事几曾知”之类的诗句,即是他们经常交谈的话题。因此,有人认为,张见阳与曹寅的交往,主要是由于纳兰性德的关系,他们是由纳兰性德介绍认识的。而实际上,张见阳与曹寅两家为世交,他们同为满洲正白旗包衣。
成书于乾隆九年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十四,附载满洲旗分内汉姓人中(即尼堪姓氏),就有张见阳的父亲张滋德之名。其云:
张滋德,旗包衣管领下人,世居辽阳地方,来归年份无考,原任山西巡抚。其子张纯修原任知府,张纯儒原任知县,张纯申原任知州。孙赫色现任护军校,张书现系生员,张杰现任笔贴式。
同卷亦载有曹寅的曾祖曹锡远之名。其云:
曹锡远,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来归年份无考。其子曹振彦原任浙江盐法道。孙曹玺原任工部尚书,尔正原任佐领。曾孙曹寅任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宜任护军参领佐领,曹荃原任司库,元孙曹颙原任郎中,曹俯原任员外郎,曹颀原任二等侍卫兼佐领,曹天佑现任州同。
正白旗属上三旗之一,据《清会典》:“内务府掌包衣上三旗之政”。可见张见阳与曹寅又同是内务府奴仆。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是由大学士福敏、徐元梦等人遵照乾隆皇帝的圣喻而编撰的,极具权威性。然而他们对满洲旗份内汉姓者的“来归年份”失考,一概称其为世居东北某某地方,其实多数不然。以曹寅为例,据周汝昌、杨向奎、王畅等先生考证,曹寅的祖籍应在河北丰润。其源应出于宋代开国元勋武惠王曹彬,曹彬原为河北真定灵寿人,其第三子曹玮四传到南宋的曹孝庆,曹孝庆在官知隆兴府时落籍于宦地江西武阳渡。到了明代永乐初年,又有曹端明、曹端广兄弟二人从武阳北迁,卜居丰润咸宁里。不久弟端广又去了东北铁岭,兄端明则留在丰润,即为丰润曹之祖。端广在铁岭繁衍成辽东曹,后归附后金,宦居沈阳的曹锡远即是辽东曹一支。曹锡远的子孙曹振彦和曹玺,随清军入关后,居于京城,并受田于宝坻之西的正白旗圈地。他们由此寻根到了丰润,结识了丰润曹家的族人。他们还把年幼的曹寅送到丰润浭水畔的曹家松茨园住过一阵。曹寅与丰润的曹钊、曹鈖、曹鋡即以“骨肉”兄弟相称。所以,对《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所谓“世居某某地方”的说法,我们不可以轻信。
同样,张见阳的父亲张滋德亦非“世居辽阳地方”。《清代碑传全集》卷六十二,载有毛际可撰写的《张中丞自德传》(按,张自德即张滋德。“滋”与“自”音同),传文称:
公讳自德,字符公,姓张氏,洁源其别号也,世为顺天丰润人。
康熙三十一年由曹鼎望主编的《丰润县志》(人物志"乡贡)中,亦有张自德小传,谓:
张自德,号洁源,满洲籍。丁亥贡士,巡抚河南,兼理河道、粮饷,工部尚书,都察院副都御史。
近又有人在丰润发现民国十三年重修的《丰邑张氏总谱》,谱前序文称丰润张氏,“本籍山左枣林人氏,自明永乐二年,始祖弟兄三人,职属指挥,从龙迁都北京,受采地于丰邑之丰登坞,遂于是卜居焉……传至十世自德中兴,张氏门中始昌大也。”毛际可《张中丞自德传》,称其年十九,“随王师而东,遂隶籍藩下”。考《清代职官年表》,张自德卒于康熙七年(1688),享年68岁,据此可推算出他于明天启七年(1627),即后金天聪元年,被金兵虏出关外。然而史籍和方志中无有明天启七年金兵侵扰关内的记载。金兵首次入关,侵扰遵化、丰润等地,是在明崇祯二年(1629),即后金天聪三年十一月份。据现已离休的丰润县原政协主席宣玉荣同志告示,现丰润张庄的老一辈人,至今还流传着张自德于崇祯二年在关帝庙读书,被清兵带出关外的故事。或许毛际可传文中所记载的张自德出关时的年龄有误。又据丰润武惠堂《浭阳曹氏族谱》卷二《北直淑德传》载,曹邦“于崇祯二年以各地荒乱,遂赴辽东避兵,因彼地原有族人引荐,随本朝大兵出口,占籍正红旗。”可证曹邦与张自德是同时被虏出关外。引荐曹邦的族人,当是曹振彦。此时,曹振彦已由沈阳落籍到辽阳,在贝勒总兵侗养性属下任职。他在安置曹邦落籍到正红旗的同时,亦将张自德安置到正白旗落籍。因为张自德不仅是丰润人,而且与丰润曹有姻亲关系。《红楼梦学刊》1994年第1期刊有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清人禹之鼎绘的《张见阳小像》,内有丰润曹鋡的题诗,落款为“诗请荀翁老表弟粲正,松茨曹鋡”。“荀翁”系张见阳的别号,既然曹鋡称其为表弟,可证他们的先辈存有姻亲关系。
既然是同旗,又是同乡,那么张见阳与曹寅的相知,应当早于他与纳兰性德的相识。这里,让我们考订一下张见阳是于何时与纳兰性德相识的。纳兰性德《饮水诗词集》有《敬题元公张大中丞遗照》七绝二首,其第一首云:
豸冠丰采着垂鱼,共拟威棱肃剪除。
今日拜瞻温克甚,悬知宿好但诗书。
史载,张自德从龙入关后,由丁亥贡生授庆都县令,后又历任贵州道御使、太仆寺少卿、大理寺正卿、河南陕西巡抚等职。他为官以“实心任事”,整饬邮驿,修葺学宫,伸理冤抑。在垦荒、赈谷、河务等方面着有劳绩,赢得商民交口颂焉,殁后祀名宦。但为人“性忼直,不能容人过,以此得严厉声”。[注一]纳兰性德亦早有耳闻,但直到他结识了张见阳后,才了解到张自德实际上是一位“宿好但诗书”的温克儒雅之人。这说明,在此之前纳兰性德没有亲眼见过张自德。那么,纳兰性德与张见阳相见,应在康熙七年张自德去世后。显然,这比张见阳与曹寅相识要晚。所以说,张见阳与曹寅的相识,并不是由纳兰性德介绍的,而纳兰性德与张见阳的相识,却很有可能是由纳兰性德介绍的。
世交、同乡和姻亲关系,使得张见阳与曹寅、曹鋡、曹鈖来往极为密切。笔者在施闰章(愚山)《学余堂诗集》卷四十一看到一首题为《同毛会侯、曹宾及、梅耦长宿张见阳西山别业》的诗作。诗云:
马首看山日向西,蓝田庄好一招携。
萝荫别馆绿溪静,竹外繁花拂槛低。
雨过林深云不散,残春谷暖鸟初啼。
千峰四面青如许,醉逐东风信杖藜。
这首诗涉及到张见阳、曹鈖、纳兰性德、曹寅等人的一次重大交游活动,因此有必要作一些考证。
张见阳的西山别业又称见阳山庄,它座落在北京西山潭柘、戒台附近。据杨钟羲《雪桥诗话余集》卷二载:
秦对岩宫喻以词科入翰林……与吾乡张见阳太守善,尝同愚山、锡鬯诸人宿见阳山庄,历览西山诸胜。其《送见阳令江华》云……一带西山照眼青,君家词馆最清冷。逢春载酒寻丹壑,与客扶筇上翠屏。鹫岭云烟尘外堂,龙湫松柏夜深听。凭将冰雪联吟句,写入秋帆过洞庭。
按,张见阳赴任江华任县令是在康熙十八年(己未1697)秋天。而这一年二、三月间,正是清廷开试“博学鸿词”之时。一些学行兼优、文词卓异的汉族士子咸集京师。利用这个机会,张见阳邀请了词科试子秦松龄(对岩)、施润章(愚山)、朱彝尊(锡鬯)等人讌集“见阳山庄”。考施润章《学愚堂诗集》(四库全书本),是先按体裁,后按年代编排的,其卷四十一《同毛会侯、曹宾及、梅耦长宿张见阳西山别业》,前有《己未三月朔日被征诸臣集试体仁阁》恭纪诗,后有《送张见阳令江华》,由此可断定,曹鈖等人亦于此时被邀请到“见阳山庄”。笔者又查阅了朱彝尊《曝书亭集》,发现应邀者还不止这几人。《曝书亭集》(四部备要本)亦是先按体裁、后按年代编排的。其卷二十六有一首[祝英台近]《送张见阳令江华》,词中有:“锦鞍鞯,潭柘寺,小榼浮蚁。才及春游,诗罢各分袂。”等句,指的就是这次讌集活动。在这首词前隔一首又有[浣溪沙]《郊游联句》:
出郭寻春春已阑,(宜兴陈维松其年)
东风吹面不成寒,(无锡秦松龄留仙)
青村几曲到西山。(无锡严绳孙荪友)
并马未须愁路远,(慈溪姜宸英西溟)
看花且莫放杯闲,(彝尊)
人生别易会长难。(长白成德容若)
再证之《学余堂诗集》,施闰章于己未春又写有《山中喜遇朱锡鬯、严荪友、姜西溟、秦留仙诸游好》等诗,则又可以断定,参加这次讌集活动的又有严绳孙、陈其年、姜宸英等词科试子和满族词人纳兰性德。难怪在纳兰性德去世二十年后(即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4),朱彝尊与张见阳相聚于金陵朝阳门承恩寺僧舍,张见阳向朱彝尊出示了其精心保存的纳兰性德手扎,请他为之题跋,朱彝尊当即在其跋语后抄录了这首《浣溪沙"郊游联句》。又在《逢庐州太守张纯修四首》赠诗中,写下了“潭柘山游旧侣稀,每逢邻笛一沾衣”的诗句,[注二]以示对纳兰性德的怀念和对燕游活动的追忆。纳兰性德是一位增强民族团结,促进满汉文化交融的杰出代表,他最喜欢结交汉族士子,热衷于举办文酒诗会,以联络其与汉族友人的感情。张见阳邀请词科试子燕集山庄,可能是采纳了纳兰性德的建议。当然,这也和康熙皇帝制定的开科取士,重满用汉,缓和民主矛盾的政策有关。曹鈖虽不是词科试子,但因与张见阳是姻亲,又与曹寅是同宗兄弟,而被张见阳邀请到山庄。据《雪桥诗话续集》卷二载:
宾及舍人精绘事,尝作《松茨别墅图》。陈确庵、高淡人、沉绎堂、施愚山、王阮亭、尤悔庵、朱竹垞、曹楝亭、成容若、毛会侯、顾赤方、梅耦长皆有题咏。
题咏者有不少是这次燕游活动的参加者,如毛会侯有《张见阳诗序》云:“曩者岁在己未,余谬以文学见征,旅食京华。张子见阳联骑载酒,招邀作西山游,同游者为施愚山、秦留仙、朱锡鬯、严荪友、姜西溟诸公,分韵赋诗,极一时盛事。梅庚有《潭柘寺分得柘字》诗注云:“同游为毛会侯、姜西溟、严荪友、朱锡鬯、秦留仙、朱品方、曹宾及、施愚山,主人张见阳。”也许就是在这次活动中,曹鈖将《松茨别墅图》携至见阳山庄向讌游者征题的。应张见阳之邀者很可能还有曹寅等人。近读李一夫、董宝莹撰写的《曹舍人写真图及遍征题咏》,证实笔者的推测。据他们考察:
《松茨写真图》(即《松茨别墅图》)乃宾及写实之作,系其官内阁中书舍人时所画。适当康熙亲试博学鸿词期间,宾及因曹寅以遍征题咏。[注三]
张见阳虽然与曹鈖是同乡,但因其出生于关外,随父入关后,一直居住在京城,从未到过分润,可以说他与曹鈖素昧平生。直到曹鈖进京为官,通过曹寅介绍,二人才得以相识。在这次燕游活动中,曹鈖还带来了分润曹家酿制的浭酒,请众人品尝。朱彝尊《腾笑集》卷四有《题曹舍人松下携琴图二首》,其第二首云:
浭酒深杯饮欲尽,戒台凉月上还迟。
昔游如梦已难续,转忆心斋并坐时。
亦是对这次燕游的回顾之作。曹寅《楝亭诗钞》有五言古体《饮浭酒》,诗中有“眷言酌昆友,陶然知水奇,曲蘖岂一端,醇酎毋乃兹。沉湎滑稽内,适俗恒浇漓。今夕数帆健,满引谁当之。”等句,或许就作于此时。
通过以上互证,我们可以看出张见阳、曹寅、曹鋡、曹鈖等人交游关系中的微妙之处,同时也感受到他们这不同寻常关系中充溢着浓厚的乡情。
要说明的是,早在1953年,周汝昌先生在其棠棣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新证》(籍贯出身)一节中,就指出了张见阳“本贯河北丰润,后来落户辽阳归旗。则与曹家恰好是一模一样”。但不知何故,他在198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修订本《红楼梦新证》中,却将此段文字删去。实际上大可不必,笔者正是受这段文字的启发,因循着周先生所提供的线索,搜集到《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有关张见阳的父亲张自德的记载以及其它传文资料,发现张自德与曹振彦同为正白旗包衣,他们的子孙又结为至交,又同与丰润曹鈖、曹鋡相交游,且以表兄弟相称。笔者认为,这些现象不是偶然的巧合。由次推测,张自德归旗隶籍与曹振彦有很大关系,是曹振彦将他作为同乡和姻亲加以引荐的。所以,曹寅在张见阳绘的《楝亭夜话图》题诗落款处,署下:
楝亭夜话,漫为长句,奉题见阳先生绘图,承正。弟:曹寅。
另外周先生在这段文字中还提及张见阳曾为纳兰性德《饮水诗词集》刊版作序,落款署作“古燕张纯修”。这使我想起了曹寅《楝亭图卷》第一卷有袁瑝的《满江红》题词,落款亦自署“古燕”。周先生说:“古燕又即丰润”,证之陈乃乾编《室名别号索引》,在“公忠堂”下亦署“清古燕张自德”,周先生一说当为可信。看来,袁瑝也是丰润人。难怪他的题词有“惠穆流徽,朝野重,芳名循誉”的句子,“惠穆”指的是宋武惠王曹彬与其三子武穆王曹玮,乃曹寅、曹鈖、曹鋡共同承认的上世祖。也只有丰润的同乡,才对曹寅的家世能这么十分了解。此亦为考订曹雪芹祖籍在丰润提供了一个人有力的证据。
---------
注释:
[注一]毛际可:《张中丞自德传》,载《清代碑传全集》卷六十二
[注二]杨钟羲:《雪桥诗话》卷三(暖谷条)谓:竹垞壬申出都有《瓜步留赠张同知》诗,甲申九月竹垞自吴门抵白下,寓朝阳门内承恩寺九间房,两与见阳相值,赋五绝句,有“君去我归京口闸,春鹒秋蟀十三年,及看君千骑庐江,日对孔雀东南飞”之句。其云“潭柘山游旧友稀,每逢邻笛一沾衣”。盖怀容若,距容若下世已廿年矣。
[注三]文载《曹雪芹祖籍在丰润》,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