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米芾在涟水考(二)

(2007-12-17 07:48:14)
标签:

文史

考证

人物

传记

艺术

分类: 淮楚流韵
  米芾在涟水考(二)

 

米芾在涟水考(二)

 

 

三、瑞墨堂考

米芾在涟水所居军宅里的书画室名“瑞墨堂”,这里的环境十分幽雅。他写的七言诗《自涟漪寄薛绍彭》中有“近树对山风景聚,墨池濯砚龟鱼藏”诗句,即是对瑞墨堂环境的描绘。涟水地处黄淮平原,境内没有山,米诗中所谓的“山”,应是指他用灵壁石垒起的假山;所谓“墨池”,大概就是今涟水五岛公园内的“米公洗墨池”。

米芾经常利用公余闲暇之时,在瑞墨堂品玩山石,临池习书。米芾酷爱异石,据清人潘水因编的《宋稗类钞》载:“米元章守涟水,地近灵壁,蓄石甚富,一一品目,加以美字,入书画室终日不出。”[9]又据《宝真斋法书赞》载:南宋开禧二年丙寅(1206),岳珂曾以“南徐庾吏被檄犒师宿泗,至于涟漪”,访瑞墨堂故址。但此时由于宋金战争,瑞墨堂已不幸毁于兵燹。他只见到“荒垒颓垣中,有十数立石,皆灵壁,奇甚。”这说明瑞墨堂前确实有“山”。到了清代,人们还能看到当时安东县署衙内和县署西斋各存有一块“米公石”,又称“芾石”。清人杨锡绂《四知堂文集》卷三十三有题《安东芾石》诗:

襄贲旧邑水云隈,此日黄流到海廻。

珍重衙斋留片石,千年曾见米颠来。

《安东县志》的纂修者却认为这是“近於好事者为之也”,笔者以为不然,这两块石头或许就是瑞墨堂遗石。

米芾除了好摆弄石头,就数挥毫泼墨了。他在墨池畔濯砚习书,写出了大量的书法作品。如岳珂《宝真斋书赞》著录的《狱空行帖》、《道林诗帖》、《宝月观诗帖》;张丑《清河书画舫》著录的《跋快雪时晴帖》、《跋李邕胜和帖》;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的《中秋登海岱楼诗帖》,以及倪涛《六艺之一录》著录的“元章为涟水令时与贺方回、王彦周诸公往来诗帖”[10]等。均书之于涟漪瑞墨堂。米芾书以晋为宗,用笔淋漓畅达,俊迈豪放。结体隽雅奇变,气韵清沛。如清人高士奇《题宋米南宫诸体诗卷》所誉:“蜀缣织素乌丝界,米颠书迈欧虞派。出入魏晋酝天真,风樯阵马绝痛快。想昔秋登海岱楼,笔势江渡各澎湃。清雄超妙气凌云,一洗胸襟顽与隘。”[11]米芾以他的鲜明的个性和辉煌的成就屹立于北宋书壇,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有一年中秋,他登海岱楼赏月,作了一首诗,回到瑞墨堂后即书写在纸上,连写三四遍,他都不满意,认为“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此帖被后人保存下来,明人都穆为之题跋:“夫海岳书,可谓入晋人之室,而其自言乃尔,后之作字者何如耶?”[12]对他永不满足的习书态度大为赞叹。米芾这幅《中秋登海岱楼诗帖》现已流传到日本,被日本平凡社辑入到影本《书道全集》中。

 

四、政绩考

《安东县志》载,米芾“守涟二年,多惠政。”但也有史料笔记称米芾在涟终日弄石,耽玩书画,不问公务。如《宋稗类钞》:“时杨公为察史,知米好石废事,因往廉焉。至郡,正色言曰:‘朝廷以千里付公,汲汲公务,尤慎有缺,哪得终日弄石。’”事实上,米芾玩物并未丧志,而是政绩有声。

米芾十分关心百姓的疾苦,在他刚到涟水时,正逢旱灾之后,继遇水灾,田亩具被淹没。米芾被派到高邮一带查勘水情,他看到许多原先为防旱而用泥土塞断的通湖港道,因地主豪绅只顾一己之利,仍不疏通开放,以致积潦不能宣泄,为患甚大。为此,他写信给上司,诉说这些损害乡民利益的。信中说:“豪姓因而擅之,恐非公家之利也。”(见《宝真斋法书赞》卷十九)愤愤不平之情,溢于言表,见乎笔端。

《宝晋集》中有一首《狱空行》诗,是米芾为他的上司楚州太守唐公写的。诗中赞扬了唐太守“清风素节”的品行,同时也反映了米芾的政绩。当时楚州辖有五邑(包括涟水军),一百多万人口。由于太守唐公治理有方,断狱“迎刃无留滞”,平反了大量的冤案,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发案率降低,以致五邑中有两狱形成了“狱空久无事”的局面,这当然也有具体办案人米芾的功劳。时任原州通判的李子仪曾与米元章三书,称元章任涟水军使时,“政成民乐”,“自过扬子渡,行路无不咨嗟颂咏,每道及公姓名,则以手加额上。”(见李子仪《姑溪居士前集》卷二十一)“淮风吹戟稀讼牒,典客闭门闲壶浆”(米芾《自涟漪寄薛绍彭》诗句)正是在这种政治清明的情况下,米芾才有暇得以品玩山石,泼墨挥毫。

就在米芾出任涟水军使年间,朝廷发生了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章惇为首的政治集团力排元祐党人的事件。他们追夺司马光赠谥,降文彦博官、贬苏轼、苏辙等人的职。纂改王安石新法,恣意压榨百姓。在如此重大政事面前,米芾不以自己是一介县令而明哲保身,漠然置之。据金人赵秉文在《淦水集》卷二《题米元章修静语录引后》称:“尝见元章奏札,以涟水令弹宰相章惇植党擅权,已知其英气不屈”。[13]由于米芾一向不俯仰权贵,经常触忌犯讳。难免受到小人的谗言,所以才会有杨察使“往廉”的事发生。也正由于此,米芾在官场上屡遭困踬,以致他养成了傲然放逸的性格。他玩石,也许就是为了寄托疾邪愤世的心情;他作书,又何尝不是为了一洗胸中的顽隘。

自称“清涟老令”的米芾在涟水留下了惠泽百姓的政绩,亦赢得了百姓的交口赞扬。至今涟水还流传着米公离任时,洗净笔砚以示清廉的故事。人们为了纪念他,还在五岛公园内的洗墨池畔,建一亭构,名为“米公亭”。即在今天,凡是去五岛公园游玩的人,都喜欢到池畔亭前瞻仰一番,人们呼唤着社会上能出现更多的像米芾这样的勤政廉洁的好官。一生书写过不少碑文的米芾,以他的人格和书法艺术在涟水人民心中亦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

注释:

[1]米芾《宝晋英光集》

[2] 王象之·《舆地碑记目》

[3] 张丑·《清河书画舫》 

[4] 苏轼·《东坡词》

[5] 郭祥正·《青山集》

[6] 程俱·《北山集》

[7] 岳珂·《宝真斋法书赞》

[8] 苏轼·苏东坡全集

[9] 潘永因·《宋稗类钞》

[10] 仉涛·《六艺之一录》

[11] 高士奇·《江村销夏录》

[12] 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

[13] 赵秉文·《淦水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