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界外谈红 |
合欢花酒小考
《红楼梦》第三十八载:林黛玉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地吃一口烧酒,于是宝玉便命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庚辰本、己卯本此处有脂批:“伤哉!作者犹记矮幽舫前以合欢花酿酒乎?屈指二十年矣!”
事实上,以合欢花入酒,古已有之。据元人龙辅《女红余志》载,唐代贞元进士杜羔,曾因父死母离而“忧号终日”,为解其忧,“杜羔妻赵氏每岁端午,取夜合置枕中,羔稍不乐,辄取少许入酒,令婢送饮,便觉欢然。当时妇人争效之。”到了明代,就有人以合欢枝酿酒。着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五卷《合欢》条中,即著录了酿制“夜合枝酒”的具体配方,[注二]并称其为是医治中风挛缩的奇效良方。至清康熙年间,又有人以合欢花叶酿酒,并成为流传于士大夫间的一件雅事。高士奇《北墅抱瓮录》载:
合欢叶细如槐,比对而生,至暮则两两相合,晓则复开。淡红色,形类簇丝,秋后结荚,北人呼为马缨……采其叶,干之酿以酒,醇酽益人。
陈廷敬《午亭文编》也有《杜遇徐司寇以合欢花叶为酒示余,以方酿成,饮后陶然赋谢》一诗。诗云:
黄落庭隅树,封题叶半新。
花应知夏五,酒已作逡巡。
采胜修罗法,香遇曲米春。
嘉名愁顿失,况复饮吾醇。
诗中第三句下有作者自注:“花开以五月,采叶及花未开。”
考高士奇字淡人,号江村,为翰林学士,充起居注官,詹事府少詹事,曾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唱酬交游。陈廷敬,字子端,号午亭,官至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杜遇徐名臻,官礼部尚书,都曾与曹玺、曹寅同朝。曹家很可能通过他们得知合欢花酒的酿制方法。且曹家芷园又确实植有合欢树。《楝亭诗钞》卷三《晚晴述事怀芷园》有“庭柯忆马缨”诗。据此可考订,《红楼梦》中描述饮合欢酒的细节,盖纪曹家之史实,并非作者杜撰。
合欢又名合昏、夜合,即夜交藤,是常见的中药材,有安五脏、和心志、轻身明目,舒郁解忧等疗效。正由于此,古人才用以酿酒。可惜此酒今已失传。如有好事的厂家复为酿制,不仅是推出了一种新的保健酒品,而且使一些宾馆餐厅的“红楼宴”锦上添花。《红楼梦》读者极为广泛,如果厂家将此酒以“红楼”商标注册,投放市场,必然受到《红楼梦》的爱好者、研究者以及美食家们的欢迎,其经济效益定然可观。
-------------
注:
[一]见戴不凡《石兄与曹雪芹》,刊于《北方论丛》1979年第3期
[二]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五卷“合欢”条着录:“夜合枝酒:夜合枝、柏枝、槐枝、桑枝、石榴枝各五两,并生锉。糯米五升、黑豆五升、羌活二两、防风五钱、细麦七斤半。先以水五斗煎五枝,取二斗五升,浸米、豆蒸熟,入麦与防风、羌活如常酿酒法,封三七日,压汁。每饮五合,勿过醉致吐,常令有酒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