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玉“葬花”

(2007-09-21 21:27:28)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界外谈红

http://blog.swzx.com/UploadFiles/2007-4/419305138.jpg

 

宝玉“葬花”

 

说到“葬花”,人们都认为这是林黛玉的“专利”,殊不知,宝玉也曾葬过花。同林妹妹一样,宝玉也十分怜惜落花。《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道: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到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宝玉所为,亦是一种葬花方式,取“花落水流红”之意。然林黛玉对这种葬花方式不大赞同,她对宝玉说:

 

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

 

她主张,把花扫了,“装在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受黛玉的影响,宝玉后亦采用了土埋的方式。那是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值宝玉寿辰之日,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豆官等四五个人,采来花草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香菱因豆官出了句“我有姊妹花”,而对了一句“我有夫妻蕙”,即遭到豆官的戏谑,二人笑打成一团,结果污湿了香菱的石榴裙。宝玉见他们斗草,也寻了些花草来凑戏。但众人怕香菱拿他们出气,便哄笑一散,只有香菱一个在哪儿为裙子发愁。宝玉见到她手中的“夫妻蕙”,随即拿出自己采来的“并蒂菱”来对,而香菱却再也无心斗草。于是,宝玉便叫袭人拿了一件干净的裙子交于香菱,香菱换好裙子,只见——

 

   宝玉蹲在地下,将方才的夫妻蕙与并蒂菱用树枝抠了一个坑,先抓了些落花铺垫了,将这些菱蕙安放好,又将些落花来掩了,方撮土掩埋平服。

 

这段葬花描写因着墨不多,一般未引起读者的注意。但她不是可有可无的虚设之笔,它进一步刻画了宝玉惯会干一些女孩子事的那种怪僻的性格,所以香菱说她“鬼鬼祟祟,使人肉麻”。同时,它还向读者预示:在已迷失的《石头记》原稿的后八十回中,可能有宝玉为香菱料理后事的情节。

 香菱是被列于“薄命司”中的“有命无运”的人物,她的父亲甄世隐是一个败了家的小乡宦。她五岁那年被拐子拐了去,后卖给冯渊作妾,应好三月后过门,谁晓拐子又将她偷卖给金陵一霸薛蟠,致使两家发生了争执。薛蟠恃强仗势,打死冯渊,将香菱强抢而去。贾雨村徇情枉法,胡乱判了此案。香菱到了薛家,与大观园的姐妹们相处,一度恢复了其天真烂漫的女儿态。但不久,喜新厌旧的薛蟠又取了妒妇夏金桂为妻,在夏金桂百般折磨下,香菱病入膏肓。这是《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有关香菱的“平生遭际”。在高鹗续书中,香菱后被扶了正,并“遗一子于薛家,以承宗祧”。这显然与《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的判词不相符合。《又副册》首页有画,画着一枝桂花,下面有一方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藉败。后面书云: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从判词中看,香菱应死于夏金桂之手,这才是作者创作的原意。可能香菱死后,薛家无人为她收尸,是宝玉出于对香菱的怜惜,把她的尸身送到甄氏的故乡——姑苏阊门外安葬。宝玉将喻指香菱的“夫妻蕙”和“并蒂菱”连同落花埋在一处,也揭示了大观园中那些天真烂漫的女儿们将和香菱的命运一样,落的个悲惨凄凉的“冷月葬花魂“的结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