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多些赞美祭故人(配照片)

标签:
纪实摄影文化 |
4月4日,清明节。正值草木葱绿,中华大地上数以亿计的民众奔向故乡的墓园,祭奠逝去的先辈和故人。如此壮观的场景堪称世界一景。今年笔者照例到北京香山南麓的金山陵园祭奠母亲和岳父,同时遥拜同样安葬在这里的两位人大同学和同事。说实话,母亲去世20年,以前来扫墓时,总有些悲悲戚戚,想起往事还不禁落泪。今年和家人来到陵园扫墓踏青,捧着鲜花拾阶而上,伫立代松柏相伴、桃花盛开的墓碑前悼念母亲时,当自己眺望群山、放眼漫山遍野的绿树绿草和鲜花灿烂时,自己的想法突然有所改变。
过去我们习惯于哭哭啼啼、满脸哀愁、心中装满痛苦地来为先辈扫墓,总是这样哀伤不仅不能让逝者生还,还增加负面心理,恐怕地下的先辈也愿意看到这个样子。清明祭奠故人时能否多一些敬仰,少一些哀伤;多一些赞美,少一些遗憾,多一些平和心态,少一些心中的愁苦,能否用崇敬和赞美的心情祭拜自己的先辈和故人呢?
http://s2/mw690/001qV9bkzy70G0mceKlf1&690
http://s8/mw690/001qV9bkzy70G0DwnR527&690
http://s11/mw690/001qV9bkzy70G1McMDU6a&690
感恩
一,先辈们身上都有一些值得我们敬仰和赞美的东西。中国人骨子里有很深的先辈崇拜的伦理道德思想,那么我们来祭奠时除了哀伤和哀悼之外,是否想过,先辈们除了遗憾地离开了我们,他们的生前、他们的一生有没有值得我们崇拜、赞美的东西?答案是肯定的。例如,兵哥就想起从小带我长大的姥姥奶奶那一辈人,他们解放后不久告别世代居住的河北老家,历尽艰辛到北京闯荡,是何等的不易,没有他们敢为人先、勇闯天涯的举动,能有我们的今天吗?他们的当年那股精神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再比如,1996年年底,与癌症搏斗了近五年的母亲离世前看到兵哥失声痛哭,她使劲最后一点力气,送给儿子的遗言是“哭什么?”望着母亲坚毅眼神和眼角噙满的泪水,我不敢再哭泣,老人家与癌症顽强搏斗和临终前送给我的这句话,一直是我成长和前进的动力。
前年的冬天,我的岳父何西来先生不幸去世,这位为文学评论奋斗了40余年的老人猝然离世,让很多人顿感遗憾。在抢救的病床上,他多次告诉医生和我们:不要急、慢慢来。岳父的严谨的博学、宽阔的胸怀、平和的心态,同样让我深深地佩服和仰止。我新华社的好友陈启松先生罹患肾衰竭去年50多岁不幸去世,他生前每周要做几次透析非常痛苦,但他多次笑着说,过去得这病,人早就没了,现在活着挺好的……
逝去的亲人或好友身上都有或多或少值得我们客观面对、崇敬和赞美的东西。他们的离世固然让人伤心难过。然而痛苦之后,当我们清明或祭日去给他们扫墓时,如果多怀揣一些平和与赞美之情,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更是对生者的鼓舞与鞭策——我们该如何好好活?怎样才对得起逝者的期待和他们的在天之灵。
过去中国也敬仰和赞美逝者,可那些都是帝王将相或是伟大、英雄的人物。比如从小我们去为英雄和烈士扫墓,缅怀他们的事迹,比如我们当年发誓要继承伟大领袖的遗志等等。敬仰和赞美国家的英雄和领袖是值得和应该的。那么在日益尊重普通生命的今天,我们是否也可以多崇敬赞美一下自己的先人,崇敬他们身上那些美好的品德和精神,赞美他们也是对每个生命的尊重
想起逝去的亲友,伤心难过、遗憾和无奈是人之常情。这势必对生者产生一种负面的心理影响。反正人总要死亡,咱就破罐破摔、凑合着活着吧。这时人多少会缺少生的意义和动力。许多人都如此颓废,这个国家和社会还会好吗?多用一些敬仰和赞美的心态祭奠故人,容易保持平和和健康的心态,为了自己、家人和社会好好活着、有价值地活着。
http://s5/mw690/001qV9bkzy70G17kTKA54&690
扫墓家人
http://s5/mw690/001qV9bkzy70G0rVVacc4&690
祭奠
悼念的老者
http://s4/mw690/001qV9bkzy70G1gi16b53&690
碑上绿芽
三,赞美和敬仰逝者,探索逐渐形成健康、平和的面对死亡的社会观念。中国历史哲学中,有不少类似“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文化和民族思想。千百年来,国人对死亡有一种特别的害怕和恐惧,较少有对死亡的客观、平和的认知和赞誉。
兵哥上下班路上经常路过宣武门天主教堂,偶尔在教堂的墙上看到一句话,大意是:人生于尘土而归于尘土,人从出生开始就在为归于尘土而准备。这句话说的有些悲观,但也讲出一些哲学道理。人终有一死,与其恐惧害怕不如好好活在当下。中国人提倡的一些核心价值观,多是一种口号,过于笼统和概念化,让人看不见摸不着,难于和人们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不如用一些实实在在、与现实紧密相连的思想来影响人们的行动,逐渐探索和建立对生死的客观而健康的价值观念。
再到清明祭扫时,我们来到绿树掩映、鲜花盛开的逝者墓碑前,除了适度的伤心和哀悼之外,我们还可以轻松踏青赏景,愉悦锻炼身心,观赏大自然的美景,尽情呼吸春天的气息。别忘了,那里有逝去的亲人们轻松的微笑。
欢迎关注刘卫兵公众号【兵哥记事】,长按或扫描二维码,识别关注后可阅览作者更多原创摄影实战、采访故事、时下评论等图文作品。与您沟通交流是件轻松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