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专机空姐等待总统出舱。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抵达北京,走出机舱。

俄罗斯总统专车开出机场。
惊险一幕:他竟敢钻进俄罗斯总统专车底下
5月23日,白天气温突然升高到30度,天色沉闷。
连日来,四川地震的坏消息时时刻刻地包围着我们,感伤并刺痛着人们的心。眼见着许多同事奔赴灾区一线,心里又佩服又羡慕。佩服他们不怕艰险、勤奋工作,羡慕他们亲历记录下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我呢,一直在申请和等待组织和领导的命令和调遣。
所有的苦难都会过去,日子总要一天天过下去。
2小时,等俄罗斯总统
下午2点,赶到首都机场,准备采访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抵京。外交部小伙子看到我,惊讶地说:“你来的最早。”我说总统2点到京,不算早。他笑笑说,2点半到的是第一架副机,总统的主机3点半到。嘿,人家原来有两架飞机。
无可奈何只好在机场停机楼前干等。一位50上下的岁俄罗斯使馆领事走过来,盯着我的相机问价钱、问性能,他还索性拿过去给我和身边的俄罗斯小伙儿拍了两张。我奇怪他的中文为什么这么好,他自豪地说“自学。”我说:“不可能!”他笑笑解释说,他是在八十年代在黑龙江大学留学时学的汉语。问及对北京的印象,他说喜欢北京一年四季灿烂的阳光,还说俄罗斯一年中有很长时间缺少阳光。不过,他说在莫斯科可以有很长时间观赏满山遍野的红叶,很漂亮。
总统专机抵京时间一再推迟,
3点50左右,飞机总算落到了首都机场。我在第一时间告知后方的文字记者后,两眼使劲盯着第一次近距离看看俄罗斯新任总统的模样。
大约4点过几分,机舱们打开,有人露头,仔细一看,个子太高,那是俄罗斯驻华大使。紧接着一个个子不高的白脸青年露头。对!他正是梅德韦杰夫,个子不高,显得很精神。
梅德韦杰夫低头走出机舱,随后抬头望向远方。这位东方大国的新任领袖,似乎对同属东方大国的邻居充满了好奇,否则,他不会在刚刚上任不久,除独联体国家之外第一次出访就选了中国。
梅总统慢步走下舷梯,与前来迎接的外交部长杨洁篪握手、交谈。随后在杨外长陪同下,从两列解放军仪仗兵中间快步走过。他腰板直直的,挺胸抬头,步子很大。那模样和姿态和前次我在机场见到的普京总统特别像,就连两人走路、摆胳膊的姿势都挺像。
他竟敢钻到总统专车底下
我寸步不离地赶在梅的前面抓拍,直到他钻进总统的坐车。正当我贴在他坐车另一侧准备拍摄时,惊险的一幕出现在眼前:刚才一同采访的中新社摄影记者小盛趴在地上,使劲往总统专车下面钻,两名中方和克格勃警卫一边一个抓着他的胳膊使劲往外拽,形势紧张。
“小盛,怎么啦!”我猫下腰大声地冲他喊。
“我的东西掉……”他喘着粗气说。
两名警卫使劲往外拽,体高体壮的小盛趴在地上使劲往里面摸索着。当时的场景实在紧张。我真担心,那一刻,如果总统的车子开动起来,小盛就会有生命危险。
好在这一次,总统的专车没有向以往那样立刻开出,而是停了一会儿。终于,小盛从车底下爬出来,手里拎着一个遮光罩。
“怎么啦?”望着他满脸通红、紧张的模样,我连忙问。
“刚才拍摄时,遮光罩被俄方警卫打掉了。”
看到小盛安全出来,我心里踏实了。心里真挺佩服他的举动,刚刚从珠穆朗玛峰采访奥运火炬登顶、紧接着又赶赴四川地震灾区采访。如今,谁敢这样做:钻进俄罗斯总统专车底下,舍己抢救一个遮光罩!想到此,我连忙以总统的专机和坐车为背景,给小盛留了个影,算是个纪念。照片上,他的脸色还有些局促和紧张。
梅德韦杰夫简介:
1965年生于列宁格勒市(今圣彼得堡),1990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副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9年,留校任教。
1999年,出任俄政府办公厅副主任。2000年起,出任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2005年,被任命为俄第一副总理。
2008年3月,当选俄罗斯总统。
2008年5月24日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