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军仪仗队列队完毕,等待检阅。

仪仗兵的口号声
老兵“胖哥”走进三军仪仗队
1月4日,寒风猎猎的京城,阳光明媚。位于北京西郊的一处寂静的院落,夹在拥挤的高楼大厦中并不引人瞩目。路人匆匆地走过,很少有人往这里多看一眼。只有门外迎风笔直站立、双目炯炯的战士为这里增添了几分威严。
对外人来说,这是个神秘的地方。
再到三军仪仗队
这里是一个军营,但又不是一个普通的军营。
人们在电视中经常看到的那只威风凛凛的队伍就驻扎在这里,这就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在天安门广场、在八一大楼,在许多重要活动现场都亲眼目睹过这支队伍的风采,拍摄过他们英姿。
十多年前,我就曾到过这里。记的那是一个夏天,我骑着自行车赶了一个多小时,来到这里拍摄三军仪仗队的训练。当时这里几乎都是黄土地,院子里都是平房、简易房,显得十分破旧。如今,这里变了,建起不少高楼、地上成了水泥、沥青地面。站在空旷的院子中央,我努力地寻找当年的记忆,那时的景象似乎已无处可寻。仪仗队领导听说我九十年代初就来采访过很是惊讶。
当时记忆最深的就是战士训练的艰苦,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们在烈日酷暑下一站就是三个小时,衣服湿得印出大片大片的汗迹。记得曾经看过一段战士训练的录像,让人记忆犹新。数九寒冬,街上的人们裹着厚厚的棉衣都感觉冷,而训练场的战士却练得满身大汗,汗顺着头发留下来,结成冰凌挂在头发梢上,随风摆动。
这是让人无法忘怀的瞬间影像,这是一支代表中国军人形象的代表。难怪,当年英国女王来访时称赞这是她见过的世界上最优秀的仪仗队。
“一、二、三、四!”随着一阵嘹亮的口号声,一支雄纠纠的队伍在八一军旗的引领下,从东方走来,彷佛是从阳光中走来。整齐的队列、坚毅的步伐、飒爽的英姿、闪闪的钢枪。站在寒风中的我心中升起一股温暖。
胖哥老兵的敬意
今天,一位特殊的老兵走进了这座他想往以久的军营。他是来自中原大地,曾经保卫过祖国海疆的老兵-河南四季胖哥集团董事长邱新航。当过三年海军的邱新航对当兵的人有着特殊情感。他说,作为老兵,我想表达一份对当代军人的敬意。
新年伊始,他迫不及待地来这里看望和慰问仪仗队官兵,希望为艰苦训练、为国争光的仪仗队员们做些实事。在仪仗队,河南四季胖哥集团与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举行了“军民共建”签字仪式,这家著名的食品生产企业成为了三军仪仗队的“副食品供应基地”。当被问及要为此花费多少资金时,邱新航说:“部队需要多少,我就给多少。”
邱新航,这位20年前还在黄河边打鱼的普通男孩,经过20年的艰苦创业,如今成了大企业家。他想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回报百姓。他说的好,做的更好。他的企业招收了大量下岗工人,逢年过节,他把“胖哥”食品送到乡村、学校,送到孤寡老人手中。他还担负起几十位失学儿童的学费。这次,他来到了军营,他希望在与仪仗队的军民共建活动中,部队能派出优秀的战士抽时间到企业去帮助培训员工,宣讲仪仗队的光荣历史,以此来鼓励员工们为企业争光、为国争光。
面对当年的战友,邱新航满怀激情地朗诵了一首《炎黄赋》,以此来抒发自己一份真挚的情感。
离开军营的时候,邱新航依然十分激动:“看看这些战士,真棒!”
我禁不住回头,再次回望这个普通的院落。院里静悄悄的,眼前却彷佛走来一列雄姿英发的战士。
仪仗队迎面走来。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河南四季胖哥集团董事长邱新航激情背诵《炎黄赋》。

一份心意送战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