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河伯曰:“然則我何爲乎?何不爲乎?吾辭受趣舍[1],吾終奈何?”
北海若曰:“以道觀之,何貴何賤,是謂反衍[2];無拘而志[3],與道大蹇[4]。何少何多,是謂謝施[5];無一而行[6],與道參差[7]。嚴乎若國之有君,其無私德[8];繇繇乎若祭之有社[9],其無私福[10];泛泛乎其若四方之無窮,其無所畛域[11]。兼懷萬物,其孰承翼[12]?是謂無方[13]。萬物一齊,孰短孰長?道無終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14]。一虛一滿,不位乎其形[15]。年不可舉[16],時不可止[17]。消息盈虛,終則有始[18]。是所以語大義之方[19],論萬物之理也。物之生也,若驟若馳。無動而不變[20],無時而不移[21]。何爲乎,何不爲乎?夫固將自化[22]。
【注釋】
[1]辭受趣舍:
辭讓、接受、趨向、捨棄.
[2]反衍:衍即演變。反衍:向反的方向衍變。
[3]無拘而志:意爲心不要執著,要放下。
[4]與道大蹇:
不要成爲道之障礙。 [5]謝施:這是人爲分別。
[6]無一而行:一即道,無是“非”之意。無一,即是心如不一,即二、即三、即多了。一即道,二或三即世間法了,非道也。此句的意思是:心如果不清淨歸一的話。
[7]與道參差:與道即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了。
[8]私德:偏心。
[9]繇繇(音悠):通悠悠。社:遠古祭祀的神社。
[10]私福:偏愛。
[11]畛域: 界限。
[12]承翼: 意為庇護。
[13]無方: 不得方法。
[14]不恃其成:意爲以平常心對待一時之成就。
[15]不位乎其形:不外乎這是萬物的外在變化。
[16]年不可舉:過去了的歲月不能再回轉。
[17]時不可止:
時間是不能停止的.
[18]終則有始:是周而復始的。
[19]大義之方:大道之義理。
[20]無動而不變:這裏指心不動,不管外境如何變化,自心如如不動,心不動而道不變心不動而生定。
[21]無時而不移:心定則無時間概念,心無時間概念則心恒定不移,心恒定不移則心道合一,心道合一則回歸大道矣。
[22]夫固將自化:順其自然之意。
【譯文】
河神說:“然而我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呢?我將怎麽去辭讓、接受、趨向、捨棄呢?我終究該怎麽辦呢?”
海神說:“以道的角度來看,什麽貴與賤,這是與道相背而衍變出來的;心不要執著於事相,不要成爲道之障礙。什麽少與多,這是人爲的分別;若不息心歸一,則與大道不符。心要象國之明君那樣慈祥莊嚴,沒有偏心;象祭祀的神社那樣,沒有偏愛;心象虛空那樣無窮無盡,沒有邊界。若心兼懷掛礙萬物,你能庇護誰呢?這就叫不得方法,錯用了心。心清靜歸一,萬物則平等,哪有什麽長短啊!大道無終也無始,永恆清靜不變,萬物有生滅,以平常心對待一時之成就。萬物的一虛一滿,不外乎這是萬物的外在變化,道卻永恆地沒有動。過去了的歲月不能回轉,時間不能停止。萬物生生息息的外在變化,是周而復始的。明白了以上我所說的大道的義理,才可以駕馭談論萬物的深奧關係。心裏産生了物念,心便象野馬一樣若驟若馳,不停地變幻。不管外境如何變化,心不隨境轉,自心如如不動,心不動則不變,心不動不變則生定,心生定則無時間概念。無時間概念則心恒定不移,心恒定不移則大道成焉。還有什麽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麽?一切都順其自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