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運[1]
【原文】
“天其運乎?地其處乎[2]?日月其爭於所乎?孰主張是[3]?孰維綱是[4]?孰居無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機緘而不得已邪[5]?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邪?雲者爲雨乎?雨者爲雲乎?孰能施是?孰居無事淫樂而勸是[6]?風起北方,一西一東,有上彷徨,孰噓吸是?孰居無事而披拂是[7]?敢問何故?”
巫鹹袑曰[8]:“來!吾語女。無有六極五常[9],帝王順之則治,逆之則凶。九洛之事[10],治成德備,監照下士[11],天下載之,此謂上皇。”
【注釋】
[1]天運:天,指自然之道,不是藍天白雲那個天。運,指道本處之自然,不受人爲和萬物之左右。所以天運就是道法自然的意思,非是什麽天道運行,陽動,或運行不息。在這裏,運還有更深層次的意思,就是指我們人向道看齊,心歸於一,守心無爲,清淨無念,隨順自然,這就是道所處的那個自然了,就是那個運了。人心合天運,這就是與道相通,這就是與道爲一體,這就是道家之名言“天人合一”。凡見道之人,都可稱之爲天人合一,因他明白自心即道,道即是他的本來面目,他知道今後怎麽用心,他的見知、思維從此不惑矣。
[2]處:靜止。
[3]主張:主宰施爲。
[4]維綱:維持綱紀。
[5]意者:或者。機緘:機關之意。
[6]淫樂:貪玩、尋樂之意。勸:增加,助長。
[7]披拂:撩撥,扇動。
[8]巫鹹袑(音:紹):巫師鹹袑。
[9]無有六極五常:其他版本譯成“天有六極五常”。原因是原文中的“無”字是被寫成簡化字无,“無”的簡化字无與“天”形近,或是排字時誤把“无”排成“天”字,因爲這樣看起來句子才通,而且六極注成東南西北加上上下這六方,有的版本五常注成金、木、水、火、土這五行,有的版本五常指仁、义、礼、智、信。表面上看,天有這六方五行象似很相配,但五常為仁、义、礼、智、信更合理。實際上這兩個解釋的版本六方五常都大不通,因爲這個無是指自然之道,不是指任何物相,即使是天也並不是頭上這個藍天白雲的天,這天也是道之空寂與自然。道是沒有方位的,道是虛無空寂、沒有任何物質具象和方位方所的,如果有這六極五常,就不是道,就不是天。道沒有方位方所,道沒有金、木、水、火、土這五行,道也沒有仁、义、礼、智、信這五常,道乃虛空寂滅之自然天成。所以,“天有六極五常”這句話是不通的。如果原句是“無有六極五常”,從理上講看似合理,因爲“無”即空,即道之體,即道之相,天之實相。既是如此,那“無有六極五常”又極大的不通,道怎麽有六極五常?如把“無”字當有無之無,那麽這句就是“沒有六極五常”,此句便成了無頭有尾的句子,成了一句沒用的廢話。不管原文是天字還是無字,這句話的原始作者都是個不懂道的人,不管多麽會編故事撰文章,多麽盡心於道,都是用沙在煮飯。道非此篇所能談及。(注:此《天運》的作者並非莊子本人,而是古時莊子的崇拜者即後學所作)
[10]九洛:九州。
[11]下土:指百姓。
【譯文】
“天道運行自然嗎?地安於處靜而不動嗎?日月運行是在爭其位嗎?誰在主宰這一切,誰在維持這一切規矩與次序?是誰閒居無事而來推動它運行?或者是有機關控制著它們而不得已而爲之?或者是它們自行運轉而不能自止?雲是爲雨而存在的嗎?雨是因爲雲而有的嗎?是誰在興施這些?是誰閒居無事因貪玩尋樂而在那裏興雲布雨?風起北方,一會兒西一會兒東,既然興風者都這樣彷徨不定,是誰在呼吸?是誰閒居無事而興起撩撥這一切?請問這些到底是怎麽回事?”
巫師鹹袑說:“過來,我告訴你。無有六極五常,帝王順應它則天下太平,違逆它則天下大亂。九州之事,天下太平了則道成而德備,道德清淨之光臨照萬民百姓,便會受到天下人
之擁戴,這就叫上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