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如是說》之《天道》篇(十)中和道人注釋
(2024-03-09 12:55:52)
标签:
人文/歷史
心性
修行
無為大道
傳統文化
|
分类:
注释类:
|
【原文】
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1]斫輪於堂下[2],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
公曰:“聖人之言也。”
輪扁曰:“聖人在乎?”
公曰:“已死矣。”
輪扁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3]!”
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
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4],疾則苦而不入[5],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乎其間[6]。臣不能以喻巨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注釋】
[1]輪扁:
製作車輪的工匠名。此《天道》篇乃莊周的後學所作,本文作者模仿莊周的寫作手法,描寫特定人物一般以其人的外貌特征或是以所從事的職業來命名。
[2]斫(音啄):用斧砍。
[3]糟魄:即糟粕。
[4]徐:寬。甘:松。
[5]疾:窄緊。苦:滯澀。
[6]數:分寸感覺。
【譯文】
齊桓公在堂上讀書,輪扁在堂下製作車輪,他放下椎鑿走到堂上,問齊桓公說:“請問:公所讀的,是什麽書啊?”
齊桓公說:“是聖人之言。”
輪扁說:“聖人還在嗎?”
齊桓公說:“早已死了。”
輪扁說:“那麽你所讀的,不過是古人的糟粕而已!”
齊桓公說:“寡人讀書,匠人怎麽可以議論!能說出道理則罷,說不出道理則死!”
輪扁說:“我是以我作的事來觀察的。製作車輪,榫眼寬了則松而不牢固,窄了則緊而不能插入,不寬不緊,功夫雖出在於手上,感覺相應於心,這種感覺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然而,那種分寸與適度心中卻有數。我無法用語言來把這其中之奧妙傳給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也無法從我嘴裏得到那種感覺。所以我雖年已七十卻還在製作車輪。古人與他那無法言傳的東西一同死了,那麽你所讀的,只是古人的糟粕而已!”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