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堯觀乎華[1]。華封人曰[2]:“嘻,聖人!請祝聖人,使聖人壽。”堯曰:“辭。”“使聖人富。”堯曰:“辭。”“使生人多男子。”堯曰:“辭。”
封人曰:“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獨不欲。何邪?”
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故辭。”
封人曰:“始也,我以女爲聖人邪,今然君子也。天生萬民,必授之職。多男子而授之職,則何懼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則何事之有?夫聖人,鶉居而鷇食[3],鳥行而無彰;天下有道,則與物皆昌;天下無道,則修德就閑;千歲厭世,去而上仙[4];乘彼白雲,至於帝鄉[5]。三患莫至,身常無殃,則何辱之有?”
封人去之。堯隨之,曰:“請問。”封人曰:“退已!”
【注釋】
[1]華:今陝西華縣。
[2]華封人:受封華地疆土之人。
[3]鶉居而鷇:指簡居粗食。
[4]上仙:《墉城集仙錄》曰:“世之升天之仙,凡有九品:第一上仙,第二次仙,第三號太上真人,第四號飛天真人,第五號靈仙,第六號真人,第七號靈人,第八號飛仙,第九號仙人。凡此品次,不可差越。”
[5]帝鄉:表層意爲天帝所居之地。真正的帝鄉是在修道人的自心清淨之境界中。帝則爲原始本心,自己的本來面目;鄉則是自心無爲清淨之狀態。
【譯文】
堯遊華地。華地疆土受封人說:“嘻,聖人!請聖人接受我的祝福,祝聖人長壽。”堯說:“謝了,不要。”受封人說:“祝聖人富有。”
堯說:“謝了,不要。”受封人說:“祝聖人多男孩。”堯說:“謝了,不要。”
受封人說:“長壽、富有、多男孩,這是人們都想得到的。你卻不想要,這是爲什麽呢?”
堯說:“多男孩便會多耽憂,富有便會多增煩惱事,長壽便會多受老來的困辱。這三者,不利於養德,所以謝絕。”
受封人說:“開始我還以爲你是聖人呢,現在看來你才是個君子。天生萬民,必然各授其職。多男孩而授之於職事,有什麽可值得耽憂的?富有使人分之,何煩惱之有?聖人簡居粗食,行迹不顯;天下有道,則與萬物齊昌;天下無道,則清閒修德;千歲後不想在世了,去則升爲一品上仙;乘上他的白雲,到達那天帝之鄉。那三種憂患不會到來,身無禍殃,有何困辱之有?”
受封人離開了。堯跟上去,說:“請再指教。”受封人說:“回去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