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子曰:“夫道,淵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1]。金石不得[2],無以鳴。故金石有聲,不考不鳴。萬物孰能定之!夫王德之人[3],素逝而恥通於事[4],立之本原而知通於神[5]。故其德廣。其心之出,有物采之[6]。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形窮生[7],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蕩蕩乎[8]!忽然出,勃然動,而萬物從之乎!此謂王德之人。視乎冥冥[9],聽乎無聲。冥冥之中,獨見小焉[10];無聲之中,獨聞知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故其與萬物接也,至無而供其求,時騁而要其宿,大小,長短,修遠。”
【注釋】
[1]漻:(音遼):清且深。
[2]不得:不得其理,不如法之意。
[3]王德:大德,巨德,德之至也。
[4]素逝:直樸不變。
[5]立之本原:即守心歸原,回歸到原始本心,也叫做抱恒守一。
[6]其心之出,有物采之:若心有所動念,是因爲心被事物所牽了。
[7]存形窮生:生命形體的存在無限延續之意。
[8]蕩蕩乎:本來指水大而急,這裏指心無念無住,象水一樣無掛礙隨波逐流。
[9]冥冥:定中狀態,寂靜幽深。
[10]獨見曉焉:此乃大定中境界,獨見,就是行道人常說的見獨。獨者心也,獨者一也,道也;見獨就是見道,就是明心見性。只有心才有資格稱獨,才有資格稱尊稱聖。獨見曉焉就是見道,即通達明瞭焉。
【譯文】
老聃說:“道者,象渊一样安居寂靜而幽深,深遠而清澈。金石不得其理,無從以鳴響。所以金石有聲響,不敲擊是不會鳴響的。萬物怎麽能夠確定!德行圓滿之人,一生直樸不變而心不會因事而累,守心歸於原而智慧通達於心神。所以其德廣大。其心念的出現,是心被外物牽動了。因而人之形體非道不生,形體雖生但又非德不明其究竟。形體的生存能延續一生,只有立德明道,難道不是巨德嗎!蕩蕩乎,讓心隨波逐流吧!心忽然而出,勃然而動,而萬物隨心所轉,這就是巨德之人。道無形無相,視之空寂,聽之無聲。在虛空般的寂靜幽深中,見性便能知曉;在空寂無聲之中,聞性則得祥和。所以其心深之又深而能駕馭萬物,神之又神而能靈神至精。因而其心與萬物相接,雖然心處無爲但隨事而無不爲,不管外表如何,時時爲事物奔波,其內心卻如如不動,就像懸呆在心室裏從來沒有出來過一樣。不管外事是大是小,是長是短,是修是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