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莊子——如是說》之《在宥》篇(七)中和道人注釋

(2023-03-04 02:11:51)
标签:

人文/历史

心性

修行

無為大道

傳統文化

分类: 注释类:
    【原文】
    大人之教[1],若形之於影,聲之於響。有問而應之,盡其所懷,爲天下配[2]。處乎無響,行乎無方。挈汝適復之撓撓[3],以遊無端[4];出入無旁[5],與日無始[6];頌論形軀[7],合乎大同[8],大同而無己。無己,惡乎得有有!睹有者,昔之君子;睹無者,天地之友{9}。

   【注釋】
   [1]大人:文中的大人指得道之人。
   [2]配:應對。
   [3]擾擾:亂糟糟。
   [4]遊:指心處於無念狀態叫遊,即逍遙遊。
   [5]無旁:不落兩邊。(出入無旁,實際出入二字就是兩邊。)
   [6]與日無始:與太陽一樣沒有始終。
   [7]頌論:言語論述。
   [8]大同:大道。
   [9]天地之友:指明瞭大道之人。天地,這裡指無為大道。

   【譯文】
    大德對世人之教導,就象形體對於影子,聲音對於回響。有問必有應,盡其所有,爲天下所有問題相對回應。心處寂靜,無爲而行。指引你那紛亂的心恢復到原來的清淨,以心逍遙遊於無極;兩邊不落,與太陽一樣沒有始終;不管言論還是形軀,都不離大道,大道則無我。既然無我,怎麽會有“有”呢!認爲有“有”的,是從前的世间君子;認爲“無的,是明瞭大道与天地自然為伍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