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莊子——如是說》之《胠篋》篇(四)中和道人注釋

(2022-11-05 00:20:14)
标签:

国学

心性

修行

無為大道

傳統文化

分类: 注释类:
   【原文】
    子獨不知至德之世乎[1]?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犧氏、神農氏[2],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3],甘其食,美其服[4],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5]。若此之時,則至治已。今遂至使民延頸舉踵曰:“其所有賢者。”贏糧而趣之[6],則內棄其親而外去其主之事,足迹接乎諸侯之境,車軌結乎千里之外[7]。則是上好知之過也。

   (此篇《胠篋》與上一篇《馬蹄》是同一個作者,因爲這兩篇文章的知見、觀點,思路甚至寫作手法都完全一樣,就連那好鬥的文筆性格,以及遣詞造句,混亂而詭辯的邏輯,狂妄而邪惡的用心都是完全一樣的。非常明顯,該文作者先作《馬蹄》篇後還未盡意,繼而再作《胠篋》。作者在《胠篋》文中盡興地發泄他的內心世界,甚至喊出:“打倒聖人,釋放盜賊。”“若聖人不死,大盜就不會停息。”等惡語。象這樣的壞文章,惡知見,怎麽就成了《南華經》中的內容呢?誰把他塞進《莊子》著作中的,修道人學習這樣的惡知識,能成道嗎?恐怕心早就被這邪惡的知見染汙攪亂了。這樣的惡知識,別說出世法了,就是世法中的善,他說成惡,惡他說成善;白的他說成黑,黑說成白,滿篇是是非,滿篇是爭鬥。我注釋到這裏,不知道《南華經》後面還有沒有這類似的文章?還有多少這類似的惡文章?若還有,我一定指出來。還《莊子》一個清白。) 

   【注釋】
    [1] 至德之世:道德與智慧都圓滿的盛世。
    [2] 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犧氏、神農氏:前5000年——前6000年的原始部落首領。
    [3] 結繩:原始社會時期,由於文字還沒有出現,那時的人都在繩子上打結來記數記事,這叫結繩記事。
    [4] 美其服:用“美其服”來來讚歎五六千年以前原始部落的人的衣著打扮太過於言過其實,那時的人大多以獸皮裹身,母系社會時期才出現織麻遮體,那時哪來的“美其服”?
    [5] 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此句是摘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八十章里的句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道德經》里老子所描寫的是西周時期(前2600年——前3100年左右)當時周民的民俗民居的安樂生活,本文作者把老子的句子拿來形容五六千年以前的原始部落生活是張冠李戴,原始部落時期的生產力非常原始落後,能身著粗麻獸皮已算不錯,食能果腹亦算足矣,哪來的“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老子(西周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厲鄉曲裏人,前2600年左右任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書的史官),後退隱,著《老子》即《道德經》。)老子說的這句是他當時親見的境況,社會安定,民風純樸,所以周朝有八百年的國運。作者用老子之語來形容五六千年前原始社會時期他標榜的至德之世,這也太不切合實際,太妄語了。
    [6] 贏糧:充足的糧食。
    [7] 車軌結乎千里之外:車輪的軌迹縱橫於千里之外。

   【譯文】
你難道不知道道德圓滿之盛世嗎?從前的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犧氏、神農氏,在他們那個時候,人民結繩記事,飲食甘美,衣著華美,民俗快樂,安適其居,與鄰國相互近距離相望,雞犬之聲相聞,人民一生老死不相往來。若到了這種情況,則是最完美的社會了。而到了今天,竟然使民衆伸長脖子,踮起腳後跟企盼地說:“某地有賢人”,於是帶著充足的糧食去投奔他,使得對內舍去了家人,對外放棄了對主人應盡之事,足迹遍及諸侯各國,車輪的軌迹縱橫於千里之外。這都是君王崇尚智慧之過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