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且夫駢於拇者,決之則泣[1];枝於手者,龁之則啼[2]。二者或有餘於數,或不足於數,其於憂一也[3]。今世之仁人,蒿目而憂世之患[4];不仁之人,決性命之情而饕貴富[5]。故意仁義其非人情乎[6]!自三代以下者[7],天下何其囂囂也[8]?
且夫待鈎繩規矩而正者[9],是削其性也;待繩約膠漆而固者,是侵其德者也;屈折禮樂[10],呴俞仁義[11],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12]。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鈎[13],直者不以繩,圓者不以規,方者不以矩,附離不以膠漆[14],約束不以纆索[15]。故天下誘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16],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17]。故古今不二,不可虧也[18]。則仁義又奚連連如膠漆
索而遊乎道德之間爲哉[19],使天下惑也[20]!
【注釋】
[1] 決:切除。
[2] 龁(音和):咬。
[3]其於憂一也:其憂愁是一樣的。
[4]蒿目:憂愁之目光。
[5]饕(音濤):貪。
[6]故意仁義其非人情乎:所以說,難道仁義不是人額外生起的一種情緒麽。
[7]三代:夏商周。
[8]囂囂:喧囂,鬧嚷嚷。
[9]且夫待鈎繩規矩而正者:依靠鈎繩規矩而矯正的。
[10]屈折禮樂:對禮樂躬身折腰。
[11]呴俞仁義:虛僞地張揚仁義。呴(音須)俞:偽善。
[12]常然:天然,自然正常之態勢。
[13]曲者不以鈎:彎曲的不要將它做成鈎。意思是說,不要人爲地改變它,保持天然。
[14]附離:粘合。
[15]纆(音默):繩索。
[16]而不知其所以生:而不必去知其所以生。
[17]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同樣,皆得而不必去知其所以得。
[18]不可虧也:原始本心是不會虧少的。
[19]則仁義又奚連連如膠漆
索而遊乎道德之間爲哉:那麽仁義又何必像膠漆一樣人爲地強付在純潔的道德之間幹啥。
[20]使天下惑也:使天下人迷惑。
【譯文】
駢生多餘的腳趾,切除它就要哭泣;多長出來的手指,咬掉它就要號啼,這二者或多餘正常之數,或不足於正常之數,其憂愁卻是一樣的。當今世上的仁人,帶著焦愁的目光憂慮世間的憂患;不仁之人,缺德壞性而貪富貴。所以,哎,難道仁義不是人額外生起的一種情緒麽!自夏商周三代以後,天下是何等的喧囂嘈雜啊!
依賴鈎繩規矩而成正的,已傷損其自然本性;依賴繩索膠漆而牢固的,便侵害了物體本具之德;對禮樂卑躬屈膝,虛僞地張揚仁義,以此來安慰天下人之心的,已失去自然之常態。天下有自然之常態。自然之常態者,彎曲的不要將它加工成鈎,直的不必用繩,圓的不用規,方的不用矩,粘合不用膠漆,捆綁不用繩索。因而,天下自然而生而不必去知其所以生。同樣,自然皆得而不必去知其所以得。古往今來都是一樣,天然的原始本心是不會虧少的。那麽仁義又何必象膠漆繩索一樣人爲地強付在純潔的道德之間,使天下人都迷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