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如是說》之《駢拇》篇(二)中和道人注釋
(2022-07-02 00:04:02)
标签:
人文/历史心性修行無為大道傳統文化 |
分类: 注释类: |
【原文】
彼之正者[1],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爲駢,而枝者不爲跂[2];長者不爲有餘,短者不爲不足。是故鳧脛雖短[3],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故性長非所斷,性短非所續,無所去憂也。意仁義其非人情乎[4]!彼仁人何其多憂也?
【注釋】
[1]彼至正者:那具有正知正見的。
[2]跂(音其):多生的脚趾。
[3]鳧(音浮):野鴨。脛:小腿。
[4]意仁義其非人情乎:噫,仁義難道不是人之多情麽。意為嘆詞,通噫。(這裡特別應該說明一下,仁義是屬於世間有為法,是屬於世間有為法中的善法,它的對立面是惡法,即非仁義。因為這世間有為法的善惡兩邊都是由人的思想意識造成的,都會落入因果業力中,人的思想意識屬於仁義之類善的,即在世間得善報,受善果;人的思想意識屬於非仁非義之類惡的邪的,即受惡果得惡報,根據惡的輕重下墮為畜生、餓鬼、地獄。善惡是人的思維意識造成的,所以是世間有為法。而無為大道則是我們的心不落於善惡,對修道人來說,我們的思維意識,我們的行為處事既不能落於惡,也不要著於善,善惡兩邊不落,心無善惡相,永遠保持清淨無為之心,這就是無為大道。因心不落善惡,在這世間沒有善惡之因果可得,其結果自然是脫離六道輪回,了脫生死,所以是出世間法。在本文中,仁義雖然是善法,但站在無為大道的角度來看,仁義是清淨心里多長出來的的駢拇枝指了。雖然它並非是毒瘤惡瘡那麼致命,但它畢竟是天生就不該有的多餘的累贅啊!)
【譯文】
關於至理正道,並不是沒有自然天生的生存過程該出現的各種情形。因而,與事物相交卻心裏清淨,表面上像是旁生枝節,心裏卻清淨無爲,長的並不多餘,短的也非不足。因而,野鴨腿雖短,接長一節反而帶來憂愁;野鶴的腿雖然長,截去一節則帶來悲哀。因而,天然長腳不能切短,天生短腳不能接長,沒有什麽可憂慮的。噫,對於無為之清淨心而言,仁義難道不是人心生的情緒麽!那些仁人爲什麽這麽多憂慮情緒呢?
前一篇:給提問人的答案(359)
后一篇:給提問人的答案(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