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陽子居見老聃[1],曰:“有人於此,向疾強梁[2],物徹疏明,學道不勌[3]。如是者,可比明王乎[4]?”
老聃曰:“是於聖人也[5]!胥易技系[6],勞形怵心者也[7]。且也虎豹之文來田[8],猨狙之便來籍[9]。如是者,可比明王乎[10]?”
陽子居蹴然曰:“敢問明王之治?
老聃曰: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11],化貸萬物而民弗恃[12],有莫舉名[13],使物自喜[14],立乎不測[15],而遊於無有者也[16]。”
【注釋】
[1]
陽子居:即楊朱,被後人稱為“楊子”。戰國初著名大哲人,先秦古書中稱他為“楊子”、“陽子居”或“陽生”。陽子居,魏國人,相傳他反對墨子的“兼愛”和儒家的倫理思想,主張“貴生”、“重己”,“全性葆真,不以物累形“,重視個人生命的保存,反對別人對自己的侵奪,也反對侵奪別人。孟子說他”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極力抨擊他的”為我“思想。他沒有留下著作。關於他的片斷史料,散見於《孟子》、《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書中。編入《列子》里的《楊朱篇》,不一定可靠。
[2] 老聃:即老子。
[3]向疾強梁:敏捷剛強。
[4]物徹疏明,學道不勌:對事物的觀察透徹,知見清楚精闢,精進學道,不知疲倦。
[5]明王:聖明的君王。指得道的帝王,恢復了原始本心的聖人。
[6]是於聖人也:這怎能和聖人相比呢!
[7]胥易技系:小官吏治事爲才智和技能所累。
[8]勞形怵心者也:使其疲勞體膚,擔心受怕,心不得安寧。
[9]虎豹之文:虎豹皮的花紋。來田:圍田,圍獵,圍起來打獵之意。也叫田獵。
[10]便:靈巧、敏捷。籍:拴住。
[11]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象這樣,可以和聖明的君王相比嗎?
[12]而似不自己:而好像不是自己。
[13]化:教化,同化。貸:施。恃:依賴。
[14]有莫舉名:有,是有道,得道的意思。此句是說,聖人有道心不存道,更不會用言語說出來,因爲說出來的都不是道。《道德經》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5]使物自喜:讓萬物生生自息。
[16]立乎不測:使自心處於無我無念,清淨無爲之狀態。
[17]而遊於無有者也:此時之心無念無住,空有兩邊不著。
【譯文】
陽子居拜見老子,說:“有這樣一個人,他敏捷而剛強,對事物的觀察透徹,知見清楚精闢,精進學道,不知疲倦。像這樣的人,可以和聖明的君王相提並論嗎?”
老子說:“這怎能和聖人相比呢!小官吏治事爲才智和技能所累,使其疲勞體膚,擔心受怕,心不得安寧。而且,虎豹因爲皮毛的文彩華麗而招來獵人的捕殺,猿猴因爲靈巧敏捷而招來人的捕捉,被拴住。諸如此類的可以和聖明的君王相比嗎?”
陽子居非常不安地說:“請問聖明的君王是怎樣治理天下的?”
老子說:“聖明的君王治理天下,功蓋天下而好像不是自己,教化世民以及施及萬物而使民衆不覺得有什麽依賴。聖人有道心不存道,更不會用言語或文字說出來,讓萬物生生自息,使自心處於無我無念,清淨無爲之狀態。此時之心無念無住,空有兩邊不著,是聖人之道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