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根遊於殷陽,至蓼水之上,適遭無名人而問焉,曰:“請問爲天下[1]。”
無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問之不豫也?予方將與造物者爲人[2],厭則又乘夫莽眇之鳥[3],以出六極之外[4],而遊無何有之鄉[5],以處壙垠之野[6]。汝又何帠以治天下感予之心爲[7]?”
又複問。
無名人曰:“汝遊心於淡,合氣於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8]。”
【注釋】
[1]爲天下:從文字相上看是治理天下的意思,但這裡從修道人口中說出來的天下是指紛繁雜亂的內心世界,因為外部天下也是從內心思維活動通過篩選甄別而表達出來的。為天下,就是修心。
[2]造物者:清淨無爲之大道,原始本心。爲人:爲伴。
[3]莽眇之鳥:比喻冥冥茫茫,空空眇眇之定中狀態。
[4]六極:醫家、道家生理功理性名詞。《明醫論》:“五勞則生六極:一曰氣極,二曰血極,三曰筋極,四曰骨極,五曰精極,六曰髓極。”六極由五勞而生。極者損也,傷損之甚,曰極。又六極有方位之說,即四方上下這六個方向為六極。此文指的是四方上下這六極。
[5]無何有之鄉:指清淨心。
[6]壙垠之野:清淨心的另一種比喻。大道體空,這是原始本心的本來面貌。
[7]帠(音意):夢話。感:惑亂。
[8]氣:指天然本具的冥冥覺知。《养性延命录》:“經曰:道者氣也,得氣則得道,得道則長存。”實際上道即是心,即是自己的本性,是自己天然本具的冥冥靈覺。漠:指心處於虛空的狀態。無容私:心裏清淨無我。更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和我見、人見、衆生見。
【譯文】
天根雲遊參學,來到殷山之南,蓼水上游的一個地方,恰巧遇到一個無名的隱居者,便上前問道:“請問如何治理心裡的這個天下呢。”
無名的隱居者說:“去!你真是個鄙俗之人,爲何要問那些讓人不喜歡的問題?我剛才正與無爲大道爲伴,過後又乘上了冥冥茫茫、空空渺渺的大定之鳥,已出了四方上下這六極之外,而逍遙遊於虛空之鄉,隨其處於乾坤眇眇無際之境。你又為何以治理心里的天下這個夢話來惑亂我的清淨心呢?”
天根再次請問。
無名的隱居者說:“你若能使心消亡各種欲念,讓天然本具的冥冥覺知,自然處於無始也無終的冥茫虛空狀態(這就是“天人合一”),對萬事萬物皆隨順自然而心裏清淨無我,心裡的天下就修好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