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侠客游记】井冈山广场舞大赛的红色绮梦/周慎宝(济南)

标签:
文化游记望月文学图片 |
分类: 散文集锦 |

井冈山广场舞大赛的红色绮梦 作者:周慎宝(济南)
八月二十二日晚,为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一场盛大的广场舞大赛在井冈山茨坪景区激情启幕。二十一个代表队犹如璀璨星辰汇聚,几千名游客观众如潮水般涌来,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整个赛场瞬间成了一片欢乐与文化交织的海洋,奏响了一曲红色文化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的华美乐章。
我从住处赶到演出现场时,节目正进行到第六个,一阵熟悉的旋律悠然响起——那是激昂澎湃的《英雄赞歌》。音符如潮水般涌来,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长河,将人带回到那个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井冈山市葛田乡代表队身着绿白相间的迷彩演出服,整齐而富有朝气。领舞者动作干净利落,眼神如炬,每一个转身、每一次挥手都饱含力量与信念,仿佛在用肢体诉说一段不朽的历史。舞蹈的节奏与旋律交织,舞姿刚柔并济,情感真挚动人。在她们的演绎中,我仿佛看见了当年的英雄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杀敌,看见了井冈山的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看见了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光辉篇章。这支广场舞,不仅是一场艺术的视觉盛宴,更是一种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她们跳动的不只是舞步,更是一种深沉的敬意与信仰。这敬意献给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牺牲的英雄们,这信仰源自对家乡热土的深情、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代表队用这支《英雄赞歌》广场舞,跳出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展现了基层群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来自红星街道的《黄河源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观众。舞蹈开场,舞者们以舒缓而有力的动作,模拟黄河源头初生溪流的涓涓细流,仿佛将观众带入高原雪域的源头之地。每一个轻柔的转身、每一次细腻的手臂起伏,都仿佛在诉说着黄河从一滴水汇聚成大河的传奇历程,令人仿佛听见水珠滴落山石的清脆回响。随着音乐节奏逐渐加快,舞蹈也由静转动,动作愈发刚劲有力,展现出黄河奔涌向前、不可阻挡的气势。舞者们整齐划一的步伐与协调一致的舞姿,宛如层层叠叠的波涛翻滚而来,气势恢宏,震撼人心,令观众仿佛置身于黄河咆哮奔腾的壮阔场景之中。这支广场舞不仅展现了黄河自然景观的雄奇壮美,更巧妙融入了浓厚的地域文化元素。舞者们身着富有民族特色的服饰,色彩斑斓却不失庄重,动作中融入了传统舞蹈的神韵与节奏,使整支舞蹈既有广场舞的动感活力,又饱含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他们的精心编排与精彩演绎,充分展现了在广场舞创作上的艺术追求与文化自觉。这支舞蹈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是一场精神洗礼,让观众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黄河精神的永恒传承。
古城镇的《黄河源头》演出则呈现出另一番风格。舞者们的动作却格外细腻。开场时,几位舞者身着素色长裙,缓缓展开双臂,仿佛在迎接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黄河源头的冰面上。他们的动作以柔为主,强调肢体的延展与流动,像是在用身体勾勒出黄河初生时的宁静与纯净。相比之下,红星街道的那场演出则更注重节奏感和队形变化。舞者们穿着色彩鲜明的服饰,动作干净利落,配合着鼓点分明的音乐,将黄河奔腾不息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高潮部分,舞者们以整齐划一的步伐向前推进,仿佛黄河水一泻千里,气势磅礴。从技术角度来看,两场演出都运用了现代舞与民族舞的结合,但在细节处理上却各有侧重。古城镇的舞者更注重个体情绪的表达,动作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强调情感的内在流动;而红星街道的演出则更偏向于群体的协调与力量的展现,动作设计上更具冲击力和视觉张力。不过,两场演出也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对“黄河源头”这一意象的把握。无论是古城镇的细腻演绎,还是红星街道的激情释放,舞者们都试图通过肢体语言,将观众带入那个遥远而神圣的源头之地,感受黄河孕育中华文明的那一刻。
大赛中,各代表队的作品主题多元,编排技巧丰富多样。柏露乡代表队带来的广场舞《中国唱起来
我的祖国》,动作编排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音乐中既有熟悉的旋律,又有让人耳目一新的节奏变化。看着她们整齐划一的动作,听着那熟悉的旋律,我不禁被深深打动。队员们身着统一的演出服,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她们的舞姿虽不似专业舞者那般华丽,却透着一种朴实的美感,那是属于广场舞特有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这支舞蹈不仅展现了广场舞的动感与节奏,还巧妙地融入了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每一个动作仿佛都在诉说一个故事,每一句歌词都像是在唤起人们对祖国的深情。尤其是当音乐达到高潮时,舞者们的动作更加有力,仿佛在用身体语言诠释着“我的祖国”的壮丽与辉煌。
《不忘初心》,旋律一响起,舞者们步伐整齐,动作流畅,仿佛每一个转身、每一次挥手都在诉说一个故事。这支舞不仅仅是动作的组合,更像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一种信念的延续。舞步看似简单,实则讲究节奏与力度的精准配合。这支舞编排巧妙,融合了民族舞的柔美与现代舞的力量感,既要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又要传达出温暖的情感。理解“不忘初心”这四个字的深意,它不仅是一首歌、一支舞,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每次起舞,仿佛能感受到一种力量在心中涌动,提醒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最初的梦想和坚持。在节奏中寻找平衡,在舞步中回味初心,这大概就是生活最美的模样吧。
《家乡美》这支舞,音乐旋律轻快,节奏感强,歌词里唱着对家乡的热爱,舞者们踩着节拍,动作整齐划一,看得出是练得很熟了。她们穿着统一的服装,脸上带着笑容,跳得投入又开心。这支舞不仅舞步简单易学,还特别有地方特色,动作设计里融入了不少农耕、丰收的元素,像是在田间劳作、捧起丰收的果实,让人一看就联想到家乡的山水和人情。跳的不只是舞,更是对家乡的感情。
《铸就中华魂》不仅舞姿刚柔并济,更在旋律中融入了浓厚的民族情感。音乐响起时,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响。舞者们手中的红绸如火焰般翻飞,动作时而如长城蜿蜒,时而如黄河奔涌,每一个转身、每一次扬臂,都像是在讲述一段属于中华儿女的集体记忆。他们不是专业舞者,却用最真挚的热情,跳出了属于这片土地的精气神。这支广场舞不同于寻常的休闲娱乐,它更像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舞步中融入了传统武术的刚劲,也夹杂了民族舞蹈的柔美。这支舞为的就是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让更多的年轻人记住我们的根。看着他们舞动的身影,我忽然觉得,所谓“中华魂”,不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吗?在城市的喧嚣中,这群人用舞蹈唤醒了沉睡的文化记忆,也让观众在平凡的日常里,感受到了一份不平凡的感动。
《中国红》这支广场舞,旋律激昂、节奏明快,舞步设计也颇具巧思。它将传统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舞者们在欢快的节奏中挥洒热情,仿佛把一片片红霞舞进了生活的角落。每一次转身、每一个手势,都像是在诉说一个关于幸福与自豪的故事。这支舞不仅展现了群众文化的活力,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舞动的身影在灯光下交织,形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卷,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无论是动作的编排,还是音乐的选取,《中国红》都紧扣“红”这一主题,既象征着热情,也寓意着团圆与喜庆。它不仅舞出了节奏感,更舞出了文化味,成为社区文化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采茶舞曲》作为广场舞的热门曲目之一,早已成为许多舞者心中的“心头好”。这首舞曲源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同名民歌,旋律轻快、节奏明快,充满江南水乡的清新气息。改编为广场舞后,编舞者巧妙地将传统音乐与现代健身动作结合,既保留了原曲的婉转柔美,又增添了动感与活力。舞者们在音乐中仿佛置身茶园,采茶、翻叶、轻舞飞扬,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对劳动生活的艺术再现。无论是动作的舒展性,还是对身体协调性的锻炼,都恰到好处。更重要的是,《采茶舞曲》承载着一种文化记忆与情感共鸣。它让人们在跳舞的同时,也仿佛回到了那个朴实无华的年代,唤起了对乡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样的舞蹈像是一剂温柔的抚慰,让人在律动中找到归属与安宁。
《井冈果香飘万家》这支舞蹈,以井冈山地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为背景,巧妙融合了地方特色与现代舞韵,展现出一种别样的艺术魅力。舞蹈以“果香”为意象,通过舞者轻盈的身姿与柔和的动作,仿佛让人置身于金秋时节的果园之中,果香四溢,丰收的喜悦弥漫在空气中。这种以自然与生活为灵感的编排,不仅贴近群众的生活经验,也唤起了人们对家乡、对土地的深厚情感。更值得一提的是,《井冈果香飘万家》在音乐选择与节奏处理上也颇具匠心。旋律悠扬、节奏明快,既保留了传统民歌的韵味,又加入了现代音乐的节奏感,使得整支舞蹈既有观赏性,又易于传播与学习。舞者们在音乐中翩翩起舞,仿佛将井冈山的红色记忆与绿色生态一同呈现,赋予了广场舞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井冈果香飘万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情感,成为广场舞中的一股清流,让人在舞动中感受到自然之美、家乡之恋与文化之韵的交融。
《新农村的笑声》中,舞者们身着色彩明快的服饰,动作整齐划一,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音乐轻快活泼,融合了传统民乐和现代节奏,让人忍不住跟着摇摆。看着她们跳舞,我仿佛看到了农村生活的焕然一新——不再是过去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沉重,而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新气象。舞蹈编排巧妙地融入了农耕元素,比如模拟插秧、收割的动作,却以轻松诙谐的方式呈现,让人忍俊不禁。这不仅是一场表演,更像是一种生活的宣言:新农村,也有属于自己的节奏和笑声。
《看江西》这首舞曲以轻快的旋律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歌词,将江西的山水、人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广场舞爱好者的新宠。作为一首兼具艺术性和地域文化的作品,《看江西》不仅让人耳目一新,也让舞者在律动中感受到家乡的温情与自豪。旋律中融入了江西传统民歌的元素,仿佛让人置身于赣江之畔,看到青山绿水间的生活百态。舞步设计也充分考虑了广场舞的大众性,既简单易学,又富有节奏感,让不同年龄层的人都能轻松加入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看江西》不仅是一支舞,更像是一封献给家乡的情书。它通过舞蹈的形式,唤起了人们对江西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归属感。在欢快的舞步中,我仿佛看到了江西的四季更替、风土人情,也感受到了广场舞这一群众文化活动所承载的情感温度。这样的作品,值得被更多人听见、跳起、记住。
《最美的歌儿献给妈妈》这首舞曲不仅是一段舞蹈的背景音乐,更像是一封写给母亲的情书,将子女对母亲的感恩与思念娓娓道来。在广场舞的演绎中,舞者们通过整齐划一的动作和饱满的情感,将这首歌曲的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舞步虽不复杂,却充满温情,每一个转身、每一次挥手,仿佛都在诉说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这种将舞蹈与情感完美融合的表现形式,使得《最美的歌儿献给妈妈》成为广场舞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亲情的共鸣。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广场舞成为许多人释放压力、寻找归属感的方式,而《最美的歌儿献给妈妈》则为这种情感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出口。它让人们在跳舞的同时,也重温了母爱的温暖与无私。
一首《太阳出来喜洋洋》原本是四川的民歌,旋律轻快、歌词质朴,如今被改编成广场舞曲后,节奏更紧凑,舞步更富动感。舞者们的每一个转身、每一次挥手,都像是在用身体诉说生活的喜悦。它让人们在日常琐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用舞蹈回应岁月的流转。《太阳出来喜洋洋》就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满了广场的每一个角落。
这场井冈山广场舞大赛,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情感的释放。它让广场舞不再仅仅是休闲娱乐,而是成为了红色文化传承、地域文化展示、群众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在这个特殊的夜晚,舞者们用舞蹈续写着井冈山这片红色热土的荣光,用最真挚的方式向英雄致敬,向时代献礼。我们沉醉在这一片舞动的海洋中,感受着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温度,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2025年8月23日凌晨写于井冈山 










前一篇:【周侠客游记】登郁孤台记/周慎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