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价再次上涨证明了谁的错误?有你的份儿吗?

(2016-03-10 10:28:23)
标签:

房价

投资客

楼市

限购令

认知

一、房价再行上涨是什么原因不是很清楚,不是什么原因很清楚

前些年楼市确实存在很多人以投资为目购房,最近几年楼市很少有投资客身影了,一是因为极端的调控措施----限购令;二是因为楼市涨涨跌跌,收益率明显下降,而且预期不明朗,投资客终于被政策与市场双重排斥,尽管很多城市取消了限购令,投资客进场的意愿仍然很淡,市场被刚需主导

但是,最近房价又上涨了,其中上涨最厉害的是京沪两个仍然限购的城市,究竟是什么原因可能很难说得清楚,但有一点应该很清楚:本轮房价上升与炒房无关!

二、房价再行上涨证明了你的错误吗?

前些年面对房价上涨,很多人对投资客恨得牙痒痒,认为炒房是导致高房价的主要原因,应该要狠狠打击!如果有人为多套房辩解,马上就会说这人是谁的走狗、拿了谁的钱等等!

面对本轮房价上涨,这些人会觉得自己错了吗?

面对这么宏大的问题,作为公民个体是否认错无关紧要,但对于个体本身而言十分重要,人与环境整合得好体现人的能力与价值,这是在市场上能够赚取多少钱的根本,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修正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提升修为与心态,更好地选择自己的行为。

当然公民个体认错也是大环境,我们社会拥有雾霾一样社会人文环境,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缺乏对错误的反省、道歉与改进,唯有更多的抱怨

三、房价再行上升证明了历次调控的错误

楼市历次调控都是以打击炒房为主要目标的,直至产生了极端措施限购令。

即使没有本次房价上升也能够证明历次调控不成功,因为每次调控都没有达到目标。

希望本次房价上升能够清晰的认知:炒房不是导致房价上升的主要原因。

四、房价再行上升的原因探析

炒作根本不能让一种产品在长时间大范围内维持某种价格水准,形成中国目前房价格局的原因很复杂,正因如此才说房价具有客观性。

1、我国体制的资源配置模式是“农村流向城市、小城市流向大城市、全国流向北京上海”。房价实际上展现了一个城市的资源聚集度,以及相应的发展空间、生存环境,需求。房价过高是城乡、城市之间不平衡的一种正常反映!大家不愿意回到有自己房子的农村、小城市,驻足大城市抱怨房价过高,前几年逃离北广上流产都源于此。

2、大家现在已经清楚了以超发为特点的货币政策,作为拥有投资功能的房地产,必然要显示自己抗通货膨胀的功能。

3、因为税费过高、企业营运成本过高,中国所有商品的价格都相对过高,大家到可以境外购物规避可移动商品的价格,无法规避房地产的价格

4、民众对于房子拥有消费偏好,而住宅市场必须是购买与租赁两条腿走路,房价实际上也是租赁市场被忽略的诉求。

5、政府垄断保障房(中低端产品)供应,商品房都是豪宅,中低端产品供应不足,房价也是住宅产品结构病态的反映,如果中央拆墙成功(今后不建有围墙小区的住宅),客观上能够降低房价

6、谁见过垄断领域产品价格不高的吗!凭什么奢想政府垄断土地供应的房地产价格不高?

7、这些年来房地产一直是较好的投资品,也是拉升房价的一个因素。

、我们应该拥有一个住宅经济总体模式

住宅经济总体发展思路,应该包含商品房的模式、租赁消费模式、保障房模式?在缺乏这个经济模式背景下的调控,让政府每次都必须要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例如,上一轮调控开始的时候提出防止房价过快增长,随后又不明不白地变成了追求合理房价;本轮调控是要建多少万套保障房以平抑房价,中央与地方订立军令状,市场不好了规避风险,又说今后不建少见保障房!

如果政府提供好了保障房(以怎样的产权形式、怎样的标准保障谁)、构建好了租赁市场、商品房产品结构正常,高端商品房哪怕每平方米100万都无所谓,只要买卖自由形成的价格就好

六、房价究竟高还是不高

我们经常看到形形色色的证明说房价过高了,可这些年来房价总体上行的市场格局,以及每轮房价上涨后都得到了有效消费者认可,证明了这些理论的极端、情绪化,很多人认为房价过高的依据是自己买不起。

一种商品价格高还是低,我们可以通过整个社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这种资源上判断,例如黄金价格很高,我们就看到了社会仅仅是用它来制作项链、戒指等小量消耗这种资源的产品,而不是制作大量消耗这种资源的盘子、碗。

所以,对于房价这个问题请大家思考如下问题。

第一,我们有理由说香港的房价很高,因为我们看到那里到处是非常吝啬地使用土地资源,60平方米左右的户型住三四口人是常态;

第二,凡是房价过高的地区,租赁市场比较发达,特别是年轻人不会以拥有房子作为主流消费模式;

第三,就中国目前而言,年轻人仍然能够以拥有住房作为主流消费模式,即使在北京上海这样的高房价城市,人们仍然可以追求一步到位的百平方米的大中户型;

第四,在一些二线城市新开发的房子仍然是奢侈性使用土地,豪华的中心花园、低密度建筑。

这些现象的存在,很难下结论说中国房价过高了!

 

备注:第四到六个问题是我们十年前的观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