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房地产市场很乱,恐怕没有人反对。
对于经济转轨的中国来说,乱并不可怕,最为可怕的是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房地产市场经常很正常地出现形形色色的问题,出了问题每每调控无效,就像医生出的药方对病情无效一样,为什么会这样?
或许因为我们没有找准问题所在,如果是真的找不准问题,问题的问题又出在哪里?让我们看不清楚本不是特别复杂的问题!
一、案例
我想举几个例子,欲想说明问题的根源!很多表面上看正确无比的正义,实际上充斥荒谬。
1、“捂盘”--在前一轮房地产市场狂涨的时候,就有人认为是开发商捂盘造成了供应不足,各地政府就推出措施打击开发商捂盘,但始终没有明显个案查处了谁捂盘,或许没有机会查处,因为不久市场出现了低迷,开发商拿出浑身解数促销“保命”。
2009年春节以后,市场出现了逆转,价格迅速回升,各地政府又祭起了打击捂盘的大旗,然而,什么叫做捂盘?谁捂盘了?仍然不清楚,一个政策的主体、行为都不清楚,操作、目的注定难。
如果把捂盘界定为开发商待价而沽,仔细分析,捂盘的资本应该有三:一是有足够的现金应付;二是有足够的信心认为房价肯定会达到相应的高位;三是要牺牲企业的循环发展。试问天下谁有如是资本?
2、风险和二套房
突然刮起的再次限制二套房政策,让“二套房和风险”紧紧链接,甚至形成了一套房有理二套房泡沫(有罪)的潜台词。
我们不禁要问:这里的风险的含义究竟什么?应该是金融风险吧!
如果说购买二套存在较大比例的炒房应该是合理的,一定说二套房金融风险更大,就不那么有道理了,耐人寻味的是社会承认了这种谬误,但是,作为商家的银行不承认,它有自己评估风险的机理。
3、价格与泡沫
从来没有一个市场像房地产这样,从进入本世纪开始,对房价过高的呼吁就没有停止过,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一方面民众呼吁市场价格过高,一方面销售旺盛、消费水准提升,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08年市场进入盘整,似乎论证了价格真的高的时候,仅仅经过09年半年的恢复,房价就迅速反弹到07年年末的最高点,不禁让人思索一些论点--房价是政府和开发商把控的、房价高得离谱等等是否把握了真正的市场。
泡沫与房地产市场如影随形,泡沫或许真的有,但我们始终没有看到泡沫的详细指标究竟是什么?如果价格现状有市场的本意,也有可能是我们误读了市场信息。
4、人民老百姓和房地产市场
经常看到有人批判房价过高,依据是老百姓买不起房子。市场不会和老百姓直接链接,它只和消费者链接,只要有人买它就是合理的,老百姓买不起是另外的问题。
一、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案例,简述几个理想的解决方案。
比如,针对开发商所谓的捂盘(本人理解实际上是开发商的销控),我们无需很运动化的东西,只要制定出消息对称制度就好了,能够让消费者有渠道知晓开发商销售进度就好了,并且常规化而不是运动式的,相信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再比如,时不时地推出限制二套房的金融政策,要解决背后的尴尬才能解决政策和银行的博弈,要银行放弃自己的评估风险系统,而取而代之的是以第几套来断定风险,实际上是要政府向银行转嫁了住宅政策,鼓励第一套购买限制第二套购买,和银行的商家定义不吻合,政府完善保障房制度、完善市场产品结构、完善购买和租赁消费结构才能解决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