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怎么实现均衡?
(2008-05-30 20:17:03)
有一个国外学者评价说:中国有一个词语叫“大锅饭”,从一个世界上最平均化的国家,成为了一个贫富悬殊最大的国家之一。
我们善于从一个极端到另外一个极端,缺乏均衡的能力。
住宅也是,城市从计划经济的全面福利房,突然走向了全面商品房。计划经济的特色是资源匮乏,在那个年代由于租金极端低下,导致了投入住宅的资金根本无法收回,而且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还有给承租人使用补贴,住宅经济变成了一方面鼓励消费(价格过低),另一方面限制生产(投资后还要补贴使用),住宅成为了社会最紧缺的资源。
市场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如果一种资源价格持续走高,那么使用这种资源的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就会越来越大,把社会的资源聚集在这个行业,实现更多的供应,所以,这几年的住宅的供应非常之大。实现了从计划经济极端到市场经济的极端。
但是,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无论多么贵重,任凭市场配置资源,应该不成。于是,怎样均衡发展中国的住宅经济,成为了中国目前的考验。
商品房--住宅产业怎么顺畅发展?租赁市场怎么构建?怎么实事求是地提供保障房?
很多人在打老百姓--民生等等牌,实际上“利益阶层”更实际,多数人都赞成符合自己利益阶层的政策和做法,均衡的住宅经济政策,实际上就是均衡个阶层的利益。
如果完全放纵市场,就是老百姓眼中的“弱肉强食”,利益偏向有经济实力的阶层,就像我们经常批判发达国家建立的“表面公平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实际上对发达国家有利一样。
要实现均衡!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