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宓卓酒圈网创始人
宓卓酒圈网创始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9,404
  • 关注人气:3,8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设双一流大学是一个本末倒置的旧把戏

(2017-10-20 11:03:27)
标签:

杂谈

    2017年9月20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其中一流大学建设42所,一流学科建设95所,一共137所。相比之前的211大学112所,增加了25所,211名单中含39所985高校。211工程”自“九五”期间立项建设,中央和地方共投入资金180亿元,建设了一批高等院校和重点 学科,改善了一批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一批重点学科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这是我国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而实施的一项跨世纪的战略工程,21世纪刚刚开始,为什么211工程就半途而废了呢?

    所谓985、211或者双一流本质上是什么东西呢,这类名头其实是为瓜分国家教育经费成立的俱乐部颁发入场证或门票。我们从985的由来说起,1998年5月4日,北大100周年校庆时,某领导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遂称为985工程,教育部领导随后在庆典上表态,今后连续3年,政府每年拿出中央财政收入的1%,作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资金。建议得到了原则上的肯定,也因为是在98年5月所以叫“985工程”。 1999年中央政府财政收入11444亿元,1%为114亿元。1999年有114亿元投向北大清华两校,2001年以后,陆续加入其他985院校分羹。我们说,985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中国大学烧钱始于1998年,一开始巨款只投向两所高校,后期为了搞平衡,巨额资金开始流向越来越多的部属高校。985高校不仅用这笔钱来盖大楼,还大肆从非985高校中用高薪挖角,用巨额奖学金吸引各地高考状元就读。

    出台985的大背景,是1997年扩招,大学数量暴增,僧多粥少老牌高校经费不足。北大清华率先发难,要求增加财政投入。随着1998年北大校庆时领导表态,中央对两校加大投入。到了2000年,其他高校不干了,本来和清华北大不相上下的学校不是一两家,随之出台985工程,包含39所著名高校。
    39所高校分肥,当然远远不够,这样才有了后来的211,一共112所。大部分是教育部所属高校,112所也会有摆不平的地方。例如外交部所属外交学院,就不在211之列,侨办所属暨南大学也不在211之列,外交部和侨办教育经费当然没有教育部雄厚,外交学院、暨南大学这几年可是吃了大亏。凭什么教育部所属高校就几百亿的投入,其他部委的高校活该受穷?这次“双一流“一共137所院校,而且承诺名单是变动的。这回财政部、发改委、教育部三家同时发文背书,说明资金来源不只是教育部一家,面包比以往更大。

    所有的985、211或者双创,都是在开教育改革的倒车!朱镕基开创的上一次改革在教育领域的改革方向,是国家重点投入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尽量由国家和社会合办,这也是全世界的潮流。加强义务教育可以提升全体国民的素质,而重点打造名校,只会加大社会差距和不平等。脾斯麦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从加强义务教育入手,大肆在全国投入基础教育,通过提升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来逐步提升全体国民素质,这是一个百年大计。一个世纪以前毛泽东和陈赓入读的湖南东山小学堂的教师,很多是留日学生,毛泽东就读的湖南第一师范,历任校长不是大教育家就是海归。放眼现时的普通高中和二本学校,师资水平惨不忍睹,甚至比4、50年前文革后期读书无用论张铁生时代还要差一大截。继续向一流大学砸钱,只会不断集中教育资源,拉大学校之间差距,扩大社会不公。
    所以我认为教育改革停滞不要总怪罪党对高校限制过多,对课程设置限制过多。教改有很多小事可以做,对于师资培养方面历年积欠不可谓不多。全国几千万教师水准急需提升,配套以提升师范院校就读的门槛,谁说教师的薪水不可以高于公务员?我们看看100年前什么人读师范,现在什么人读师范。师范院校师生的道德情操智慧,代表国家的未来,法国最好的学校就是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提升师范入读门槛之后,提升师德,提升全体教师群体的素质才有保障。只有社会精英涌入教师行业,才有利于将教师薪金提至更高水准。解放初期、民国时期师范生是带薪就读,现在为什么不行了呢?如果师范生承诺毕业后担任教职,为什么不能从一年级就给与几千元月薪,而不只是奖学金。进一步讨论,不同等级的师范学校,不同录取分的师范生的薪金,是否可以有差别?北大清华等校一年就烧掉200亿以上人民币,而提升师范院校水准这些小事,恰恰是教育部的老爷们最不屑于做的事情。
    湖南省经济发展在全国位居中游,而教育水准却在全国居中上水准。其原因在于1864年湘军平掉太平天国之后,从苏常富庶地区洗劫了大量钱财运往湖南湘乡、湘潭一带。很多财产,被宗族用来兴办私塾、学堂,这些不义之财奠定了近代以来湖南仁人志士层出不穷的物质基础。教育兴盛后,岳麓书院等高等学府自然有名人富商出面捐赠,不用劳烦官府费心。鄙人认为,双一流这类东东的格局,还不如当年的湘军有眼光。

   自古以来中国的事情,都是大事抢着办,小事无人管。因为中国太大,要在全中国把每件小事办好太难了。如足球,如教育,如医疗,都是需要从点滴做起的小事抓好才能出成效的例子,而中国在这所有小事上却屡战屡败。往金字塔塔尖贴金或者镶钻这类大事,却是人人争先。中国从来不缺乏办大事的人,最缺少办小事的人,小事办好了,往往可以成就大事业。如土地革命、如家庭联产承包这类需要从基层做起的小事都由不同凡响的人物办成,才成就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说,土地革命是1949中共建政的基础,而今天的改革开放全部发轫于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制。
     
    985开揭开中国砸钱办大学的序幕,985工程出台时,忽略了各校跟进攀比的后果,像一个屎壳郎推动的圆球越来越大。砸钱办公立大学,在古今中外都没有先例。 为了争夺教育资源,从2000年开始,中国高校开启了闹剧般的合并重组大潮,目的就是通过扩大规模,获得中央政府更多资金。从那以后,全国十多所大学都把奋斗目标定为"世界一流大学",而最优秀的中华子弟,却始终义无反顾一浪又一浪地走向海外求学的道路。

      教育经费分配实例:
     2001年底,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共5 所高校获批进入985工程。不同的是,这5所大学划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的范畴,教育拨款由教育部和地方等额支付,北大清华的经费是教育部独揽。后来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分别获得教育部、学校所在省市和所属部委的两方或三方等额拨款。注意等额两个字,逼迫地方拿出现金投入。这样很多地方院校,被打包进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于用本来就属于地方投入的份额,换取中央政府的投入。北大扩校,清华收编中央美院,收编协和医学院,目的是让这些学校披上清华的外衣,获得更多拨款。这9所高校中,浙大、南大的扩张,更是狂飙突进。以上所有院校“985工程”签约日期均在1999年内完成,国家给与它们的办学定位目标高于其它985高校,这是建立在不平等之上的不平等。

   下图,2016年国家投入最大的教育部所属高校。

建设双一流大学是一个本末倒置的旧把戏


                                                                                        宓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