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科技 |
数字电视一直被认为是“三网融合”时代广电部门应对市场竞争的利器。经过多年苦心经营,数字电视产业已初具规模,但其推广普及的道路却不平坦。
数字电视:期待当中有隐忧
近几年,数字电视一直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数字电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不但将在技术上替代现有的模拟电视,带给电视观众以全新的视觉享受而备受关注,更重要的是,数字电视将吸收计算机和通信领域发展成果,着力打造全新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带给人们更高的期待。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许多国家都已经制定出来发展数字电视的时间、进程表。比如,美国从94年就开始了数字卫星的广播,97年进行了数字有线的广播,98年开始地面数字电视的广播。英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也都将在2010年前后完成模拟向数字电视的转换。
在“2007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链建设报告会”上,信产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广电处白为民处长指出,我国数字电视发展成绩显著。在终端接收机方面,卫星机顶盒、有线机顶盒等终端产品不但供应国内市场,而且还大量出口;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转码器和编码器已经研制成功,使得数字电视推广应用中不会受到国外知识产权制约,有助于数字电视的快速普及;在数字音频标准方面,我国的行业标准——DRM标准已经正式采用,根据此标准生产的集成电路和设备都已经开发准备就绪,为数字电视的推广应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与会专家都认为,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我国数字电视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受诸多不利因素困扰,结果不尽如人意,未来数字电视的推广应用仍需破解两大“困局”。
产业链整合:一场鸡生蛋、蛋生鸡的游戏
在本次论坛上,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林元芳在致辞中指出,要通过推进电视产业链合作,推动数字电视的普及。这个观点受到与会专家的普遍赞同,但在具体实现方法上说法不一。
电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数量众多,错综复杂。其总体上由内容服务、技术传送和用户接收三个部分组成。从节目录制、加工、整理、数字信号发送、传输再到用户电视机接收的整个链条中,提供针对不同环节产品和服务的各类企业比如芯片厂商、制造厂商、平台提供商、内容开发商、频道运营商甚至电信运营商等上千家企业,在产业链的最下端就是几亿台电视机。产业链整合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通过整合产业链,完成电视网络由模拟向数字的转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产业链上游的内容服务商充分制作高清晰的数字电视节目;二是产业链下游的用户电视接收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三是以电视台为中心,通过升级技术设备,进行数字电视播报。
但是,在目前数字电视的导入时期,三个条件根本不可能同时具备。将全国几亿台电视机安装上机顶盒本身就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大规模普及的较长周期限制了数字电视节目的制作规模,使得数字电视节目数量长期匮乏。反过来,数字电视节目的匮乏又阻碍了产业链下游数字接收设备的更新步伐。
其实,这种困境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上一次的电视产业的更新换代中,彩色电视竟用了40年才完全替代黑白电视!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确是事实。特别是在最初的30年中,黑白电视还完全占据了上风。早在1929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就获得了彩色电视机的专利。直到1958年,美国才有100多家电视台每周平均播放600~800小时的彩电节目,但是,1963年美国彩电普及率只有3%。有些电视台无奈,只好将彩色电视节目转换为黑白电视节目以满足大多数观众的消费需求。
2005年,为扭转数字电视推广缓慢的不利局面,广电总局曾在全国大力推广“青岛模式”,但是效果比预期仍然有较大差距。所谓“青岛模式”,就是优先进行产业链下游升级,以小区为单位,通过向原有的有线电视用户免费赠送一台数字电视机顶盒,把模拟电视用户升级到数字电视,数字电视收费价格则从原来的有线电视12元/月上升到22元/月。
据专家介绍,有20多个城市已经完成了电视数字化转换,但是负面效果也很大。很多用户习惯于每月交十几块钱、看十几套电视。安装数字电视后,电视收看效果没有明显提升,也就是多了十多个台,但价格也涨了,所以用户抱怨很多。
数字电视需要培育“杀手级”的内容服务
无论是信产部官员还是广电部官员都认为,之所以现在的数字电视转换方式引起用户的抱怨,与内容服务的滞后有密切关系,当今的数字电视节目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
毕竟,数字电视产业的核心价值应该是向用户提供更加优秀的内容服务,现在所谈及的数字电视具备高清晰度、互动性等性能只是有别于传统电视的次要性差异,并不是替代传统模拟电视的“杀手级”应用。在彩色电视替代黑白电视的时代,1962年曾播出的一部介绍迪士尼“缤纷世界”的电视节目成为了彩电的“杀手级”应用。这个节目向观众展示了彩色电视丰富色彩的性能优势,成为了这场“大战”的分水岭。
海信集团的李玉军博士说,数字电视的发展主要存在两个问题,除了高清电视节目内容相对比较少、内容的提供速度低于数字电视的发展速度以外,第二是数字化增值服务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没有最大化体现数字电视的优势。
根据用户体验结果分析,目前电视的数字化增值服务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邮件发送等一些简单的互联网应用,与电脑上网相比性能有些简陋。从用户使用习惯的角度来看,看电视的人是否需要发送电子邮件,发邮件的人是否需要用电视发送等等都是未来业务推广时所值得探讨的问题。
李玉军博士还指出,虽然现在没有很成型的增值业务产品,但是数字电视必须要适应“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开发基于双向互动的业务,像VOD、互动俱乐部等,为数字电视下一步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