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尘梦影录》序
http://s5/mw690/001qTkeezy73INGHX8g94&690
乙未深秋,津有北京之行,其间在孟繁之兄的带领下,拜见了住在北大的周景良先生。景良先生为周叔弢先生第七子,雍容大雅,受家庭熏陶和影响,虚怀若谷,不露锋芒。对新科技、新事物,他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与时俱进;而对于版本目录、金石书画、国粹京戏等,方寸海纳,休闲时则以此为乐。是一位上交不諂,下交不骄的纯正长者。那次见面,景良先生嘱繁之兄将顾师廷龙先生早年过录前人批注的《前尘梦影录》光碟寄我,希望我写一篇“读后记”之类的小文。回广州不到三天,我就收到了繁之兄发来的快递。
《前尘梦影录》是一部记录文房珍品、金石书画的书,涉及旧墨古纸、砚石碑拓、古铜玉器、牙牌铜牌、书法刻石、古籍绣像、泥封以及杂件等,也记程瑶田、姜埰、汪启淑、许梿、伊秉绶、董洵及汲古阁毛晋等人物琐事。还记得四十多年前,因为想要弄明白元代刻书字体是怎么回事,我即注意到这部在清末民初比较有名的书并去查核过。
《梦影录》的作者徐康是一个没有什么功名的读书人,生于嘉庆十九年,约卒于光绪十四年,寿七十五岁上下。康,字子晋,号窳叟,别署玉蟾馆主,江苏苏州人。博雅嗜古,精鉴赏,世擅岐黄,擅书法,尤工篆隶。除《梦影录》外,还撰有《虚字浅说》一卷、《古人别号录》两冊,可惜的是,在太平天国战争中,家中书籍文物荡然无存,此两种书亦一同付诸劫灰。
http://s3/mw690/001qTkeezy73INIkAPE92&690
据《梦影录》自序,可知此书为徐康随忆随录吴地所见古籍、书画、文物等的记载。序云:〝蘧园主人属记所见古今隃麋,卒卒尠暇。客夏养疴虞阳旧山楼,地邻北麓,几研无俗尘扰,遂日忆疏录,得数十则,牵连及文房纸砚、法书、名画、书籍。忆昔在道光壬辰冬,於破书堆中买不全《书影》二本,读之爱不释手,余之嗜书籍古董即于是年始。〞旧山楼为清末赵宗建藏书处,赵为江苏常熟人,字次侯,号非昔居士。居县城北门外报慈桥东之半亩园,藏金石图史甚富。半亩园明代天顺间为南京左副都御史吴讷所有,在虞山北麓之破山寺前,有思庵郊居、乐宾堂、贞寿堂、东小楼等,宗建重为修葺,并颜其东小楼为“旧山楼”。是书当为光绪十一年(1885)徐康养疴旧山楼时所写,其时徐氏七十二岁。壬辰,为道光十二年。《书影》者,即周亮工之《因树屋书影》。
此书名〝前尘梦影〞,盖因〝考因树屋斋名,为栎园先生在请室中,庭有大树,随笔记忆而无伦类,以携无编籍可覈稽也。余于先生无能为役,然随忆随录,则同前尘梦影〞。按:〝前尘〞者,佛教称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认为当前之境界乃由六尘构成,都为虚幻,所以称之〝前尘〞。今指从前的或过去经历之事。〝梦影〞,犹幻影。不同的是,周亮工的《书影》是在其蒙难囹圄时写成,而此《梦影录》则完成于香雪成海,暗香疏影,风景这边独好的旧山楼。
《梦影录》,计二卷,卷上一百十九则,卷下一百零三则,共二百二十二则,三万七千余字。光绪二十三年(1897)江标任湖南学政时刻于湖南使院,并入《灵鹣阁丛书》中。《丛书》共六集五十六种,此在第四集。江标,字建霞,号师鄦,江苏元和人。光绪十四年举人,翌年成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戊戌变法失败后革职永不叙用。江标最初见到徐康,是在苏州玄妙观世经堂书肆中,那时标仅十六七岁,他对徐康的印象是〝非寻常古董家〞。
http://s12/mw690/001qTkeezy73INK9axZ5b&690
江标是据徐氏稿本而刊刻的,并作序云:〝方今事事崇新学,而于金石、书画、图籍一切好古之事,恐二十年后无有知之者矣!〞作序时江标三十七岁,后三年即卒去,年仅四十,也正是他学养功深之时,可惜天厄贤人。除了江标,《梦影录》中还有杨岘、李芝绶序,于徐氏之说如见如闻,赞誉有加。杨岘云:徐氏〝精鉴赏,金石书画,到手皆能别其真赝,盖今日之宋商邱(荦)也……于所见文房珍品,一一论说,并着其究竟,诚考古家之指南,后来者之龟鉴矣〞。李芝绶亦云:〝凡书籍字画、古器奇珍,一入其目,真赝立辨,盖阅历深也……壮岁得周栎园《书影》残帙,因仿其意,追忆劫前所见文房珍品,以类相从,著为论说,以示来茲。〞
打开《梦影录》的光碟,图片清晰之极,与原件几无差别,展页重观,细读先师手迹,老淚滂沱,竟有恍如隔世之感。五十六年前,津追随丈履,重忆旧游,坠雨飘风,零落都尽。如今先师墓有宿草,人天永隔,余亦晚景侵寻,非复昔年胜概,念此为之怃然。这是江标刻的《灵鹣阁丛书》本,顾先生在1938年9月为周叔弢先生迻录前人批注的《梦影录》文字,扉页上书有〝戊寅九月,据章氏四当斋藏批本,为叔弢世丈迻录一通。朱笔传式之先生语,蓝笔传吴伯宛先生语,绿笔传某氏语。间附管见,并希鉴教。顾廷龙记于燕京大学霜根老人纪念室。〞按;戊寅,为1938年。式之,为章钰。吴伯宛,即吴昌绶。
章钰,字式之,又字望孟、茗理,别署霜根老人等,江苏长洲人。生于同治四年(1865),卒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享年七十三。光绪二十九年(1903)为进士,以主事用,签分刑部湖广清吏司行走,三十三年(1907)入两江总督端方幕。宣统元年入京供职吏部,调外务部,充一等秘书、庶务司主稿兼京师图书馆编修。辛亥后退居天津北郊求是里,食贫沽上,却扫杜门,校书遣日。晚年移居北平。平生治学,尤长于金石目录及乙部掌故之学,晚年积书至百六十箧。章氏有书癖,尝以南宋尤袤嗜书有〝饥当肉,寒当裘,孤寂当友朋,幽忧当金石琴瑟〞语,将读书处名曰〝四当斋〞。
吴昌绶,字印臣,又字伯宛,号甘遁,别号松邻、甘遁村萌,浙江仁和人。吴焯之后裔。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官内阁中书,尝佐尚书吕海寰、侍郎吴重熹幕。熟于目录学,尤究心典故名物,为人俶傥不羁,与章钰交谊之笃数十年如一日,通借往还甚密,章氏四当斋之书多有吳氏手批题识。好刻书,有《松邻丛书》,又影刻双照楼《宋金元明词》十七种。殁后,章氏代其女吳蕊圆辑有《松邻遗集》十卷,顾先生又搜得其零稿编成《吳伯宛先生遗墨》,又有《定盦年谱》等。
早在1931年秋,顾先生始识章氏,据顾先生云:〝辛未季秋,龙来燕京大学肄业,时先生亦方自津步就养旧都,始克以年家后进登堂展谒,获聆绪论。〞章氏亦云:〝年家子顾子起潜,修业燕京大学,时过余织女桥僦舍,讨论金石文字及乡邦掌故,至相得也。〞章顾为忘年之交,开始交往时,章六十七岁,顾二十八岁。顾先生自1933年7月在北平燕京大学图书馆工作,任中文采访主任。1938年2月,先生编《章氏四当斋藏书目》,费时四月,日坐霜根老人纪念室中,9月,《藏书目》出版,先生为周叔弢迻录《前尘梦影录》中之批语也是此时完成。如今,燕大藏书早已并入北京大学图书馆,纪念室也成幻梦之影了。
吴昌绶是在1915年从章钰处借观,并注〝后二十年乙卯岁,从茗簃先生借观,小有籤记,殆所谓强不知以为知者〞。〝徐叟文字,颇有市气,中多耳食。然老辈见闻赅洽,终不可及,循翫数过,以鄙说附著简耑,竢二十年后人批抹。〞〝昔人颇讥覃谿专辄批抹,吾忍不能忍,复蹈其辙,涂坏吾茗簃一本好书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如此大涂大抹,亦诚无谓吾对过矣。〞
此本又有张絅伯及周叔弢批注。絅伯,名晋,字絅伯,号千笏居士,浙江宁波人。1885年生,二十三岁在上海南洋公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读商科一年。回国后在宁波任教员。1921年供职哈尔滨盐务稽核所,越二年在青岛筹设明华商业储蓄银行分行,任经理。后至上海,任总经理兼青岛分行经理。抗战胜利后,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1946年6月23日,被上海各界人民团体推举为和平请愿团十一名代表之一,与马叙伦等赴南京请愿。建国后历任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务院外交部条约司专门委员。1969年病逝于北京。余暇致力于研究徽墨、古钱币,收藏颇富,为当时钱币收藏界知名人士。著有《四家藏墨图录》等。
张絅伯批注中对徐氏所作颇有微词,认为其叙事往往张冠李戴,且有耳食之谈,不诚不实。如:〝松邻评注作于1915年,距今逾五十寒暑。顷又假读一过,徐叟不仅文字多市气,录中所托古今隃糜,综计四十七则,序次凌乱,时代颠倒,稽诸载籍,考之实物,谬讹百出,鱼龙杂糅,无多取焉。〞〝程氏墨苑、方氏墨谱,徐叟殆未见原书,妄加肊测,以致谬讹百出。〞〝徐叟叙事颇多不符事实,论断亦欠恰当,松邻批注评点中时露不滿,我有同感。〞〝徐叟对古泉是门外汉。〞张絅伯曾参加各种泉币学社,并参与创办《泉币》杂志,对钱币学、钱币史及钱币的考据均有研究。提倡"凡创一议,立一说,必本诸货币原理,史志依据,实事求是,言之有物,力避穿凿",颇多真知酌见。
周叔弢,又名暹,字叔弢,以字行,晚号弢翁,安徽至德人。早年为华新纱厂常务董事,又为启新洋灰公司董事长、开滦煤矿公司代理董事长。解放后,历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天津市副市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等职。富藏书,精鉴别,藏书均献于各图书馆。有《自庄严堪善本书目》。据周景良书中所志,〝此册乃亡兄珏良故物,盖受之先父者也。其上卷之第十、十二、十八、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各叶,及下卷之第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一、十七、十八、二十二各叶诸墨批,是先父叔弢公手跡,而皆未署名,因书此以志之。一九九九年七月十一日,周景良志。景良妇朱宜书。〞
此本批注共一百九十五则,计章钰七十六则,吴昌绶四十一则,某氏六则,张絅伯三十八则,周叔弢三十则,顾廷龙四则。其中吴氏批注在1915年,章氏在1920年,顾氏在1938年,张氏在1967年。顾先生之批注又见《顾廷龙全集·文集卷》。我不知道顾与周叔弢先生是如何认识的,仅知他与周叔弢的长子周一良(太初)是燕京同学。
《梦影录》经江标刊刻后,引起学界之注意,后来《丛书集成初编》、《美术丛书初集》均予以收录。又钱启同辑《玉说荟刊》时收录了《前尘梦影录摘抄》一卷,吴昌绶曾取其上卷“纪墨”部分,刻入《十六家墨说》,题作《窳叟墨录》。然经周绍良先生核实考订,发现徐氏所记多与实际不合,共找出十七条错误。《梦影录》在流传过程中,也有一些学人如赵宗建、许增、曹元忠、丁国钧、李放、范祥雍等人,就己所见予以批注,其中不少颇具史料价值。2000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艺苑珠尘丛书》,其中有孙迎春校点、范景中作序的《前尘梦影录》,该书增入了整理者收集的许增和赵宗建批注,其中许氏所批二十一则,赵氏为十九则,共四十则。
也正是流播所及,《梦影录》中的一些错误,一直延续至今,如〝元代不但士大夫竞学赵书,如鲜于困学、康里子山,即方外和伯雨辈,亦刻意力追,且各存自己面目。其时如官本刻经史,私家刊诗文集,亦皆摹吴兴体〞之说,以致写版本鉴定、书史简编的作者,几乎全部受其误导。
http://s12/mw690/001qTkeezy73INLki1R6b&690
《灵鹣阁丛书》本《前尘梦影录》并不珍贵,但周叔弢先生藏本之价值,却在于不仅有顾廷龙先生的手迹,并且过录了前贤的许多批注。细读此书,不但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而且可以窥见老辈学者对学术研究的细致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过录前辈批注的顾廷龙先生(1904-1998),字起潜,号匋誃,江苏苏州人。为图书馆学家、版本目录学家和文献学家,而且也是书法家。他治学严谨,著述精博,书法造诣也深,是
1961年4月成立的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的六位理事之一,曾于1963年、1979年,分别作为中国第一批书法家访日代表团和上海书法家代表团成员访问日本,他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顾先生从来不以书家自居,但他的书法是温润静穆、平和自然、婉丽淸逸一类,可以给人一种玩味无穷、流连忘返、细嚼不尽的意味。
2016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写于广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