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政刻本汉溪书法通解
http://s3/middle/4e4a788ag90d8f04b2ba2&690
汉溪书法通解八卷,清戈守智撰;陆声钟编。日本文政五年(1750)
星文堂等刻本。六冊。半页九行二十一字,四周单边,白口,单鱼尾。书口上端刻「汉溪书法通解;霁云阁珍藏」。题「汉溪清戈守智達夫纂著;恬浦陸培南香仝參;受業陸聲鐘大乾編次」。前有文政五年(1750)村瀨絅翻刻序。乾隆十五年(1750)金志章序、厲鶚序、梁啟心序、梁詩正序、戈守智自序。
http://s6/middle/4e4a788ag90d8f205b625&690
戈守智,字達夫,號漢溪,浙江平湖人。諸生。天生卓越,與杭世駿、厲鶚、諸錦交善。素擅臨池,少師楊凝式,歐陽詢,晚乃出入諸家,於顏平原稱嫡嗣。暇以隸法寫墨竹,然隨興偶及,不多作也。嘗遊揚州、漢陽,遇碑碣輒手自摩拓,歸而庋諸樓,榜之曰「帖海」。游屐所歷,碑版聯額,匄請無虛日。卒年六十七。又有《紫琅小草》、《漢溪偕存集》、《邗江雜詠》等。
http://s12/middle/4e4a788ag90d8f2ea7b4b&690
此《书法通解》,金陵書肆珍之,與《江村銷夏錄》埒。此书採錄古人論书之語,分述古、執笔、運笔、結字、訣法、譜序六門。纂次頗詳,于用笔結體草行真楷法無不備,不獨援據精該,抑且引申詳盡。卷一述古篇、名人論书;卷二執笔圖、執笔論;卷三智永永字八法、顏真卿八法頌、柳宗元八法頌、陳思八法詳說、八法頌;卷四八法化勢;卷五歐陽詢結字法;卷六梁武帝觀鍾繇书法十二意、智果心成頌、顏真卿述張旭笔法十二意、古今傳授笔法十三訣,張懷瓘論用笔十法、陳繹曾為學綱目、董內直书訣;卷七王羲之傳子敬笔勢論、虞世南笔髓論;卷八孫過庭书譜、姜夔續书譜。《书畫书錄解題》云:「卷二以下,雖所錄皆襲舊文,而時加注釋,其他家所論有足供參考者亦附及之,頗見細密,惜其所錄,半屬偽书也。」
梁啟心序云:「當湖戈子淹通經史百氏,其詩文自卓然名家,分其餘晷,以游藝金石之蹟,既幾於古矣。因取前賢論書要旨,分為八卷而講解之,名曰《书法通解》,奧而明約,而盡书學之津梁,藝林之標準。此其選也,學者寶是书而盡心焉。」
http://s13/middle/4e4a788ag90d8f3c02edc&690
村瀨絅翻刻序云:「吾读《汉溪书法通解》,所言唯有两语,其论用笔曰:拨镫悬腕,四面力足。其论字体曰:观古人真跡,波画尽处,隐隐有磊墨痕,恨石刻不能传。此两语,其意实相发也。盖石刻能传者古人典刑,石刻不能传者古人精神也。今徒取其典刑而遗其精神,不可谓之善学者也。学者胸肊,先具此见,而后眼目始可观古帖,手腕始可用拔镫法。不然,虽学晋学唐,禿笔成山,日与古人背驰耳。偶有翻刻此书者来谋於余,因书诸卷首。」
http://s15/middle/4e4a788ag90d8ef0aaa9e&690
此本乃据清乾隆间霁云阁刻本重刻,字体楷书版式行款一依霁云阁刻本。霁云阁本之金厉诸序皆为手写体,卷八末刻「平湖县东张松年镌」。文政本序则为仿宋体,无「平湖县」字样,另刻「皇和文政壬午冬月藤城源絅校字」。扉页刻「汉溪书法通解。清当湖戈先生著。皇和文政癸未复新镌。美浓藤城先生校。书肆星文堂鬻书馆弘文堂昭华堂仝梓」,又刻「清本翻刻」。卷八未有發行圖书书目,多為翻刻中國古籍,茲錄如下:《玄抄類稿》
明徐天池先生著
五冊
既刻;《譯本芥子園畫傳》
清李笠翁先生著
五冊
既刻;《囊中錦心》
清鄒碧峰先生著
二冊
既刻;《東坡小品》
宋蘇東坡先生著
二冊
近刻;《蘇黃尺牘》
宋蘇東坡先生著
黃山谷先生著
五冊 近刻;
《竹云題跋》
清王虛舟先生著
十冊
近刻;《漁洋絕句抄》
清王阮亭先生著
二冊
近刻。版权页刻「文政六年癸未初夏發兌」,又刻江戶、大扳、京都、名古屋七家书肆名及地址,當為銷售星文堂等出版物之協作坊肆。
文政本,辽宁省图书馆也有入藏,但存卷二至八。文政五年,為中國道光二年。
加载中,请稍候......